封面
生活质量:社会文化史研究的新维度
一 概念与价值
二 内容与问题
三 研究的方法
余论
“麻城孝感乡”历史记忆中的移民心态与策略
一 “奉旨入川”
二 “土著无遗存”
三 背手与脚趾甲复形
简论劳动史研究的新视角
民国时期华北乡村教育的转型与困境(1912~1937)
一 华北乡村教育的转型
二 华北乡村教育的困境
三 华北乡村教育的评估
试论国民党政权下选拔陆军大学学员制度
前言
第一章 陆大概要
第二章 各项规定里呈现的陆大学员选拔考试的机制
第三章 通过考生的经验之谈分析选拔考试的情形
结束语
北洋时期基层司法经费的来源、支取与分配
一 司法经费的来源
二 司法经费的支取
三 司法经费的分配
结论
被恢复与被改造的传统
一 庙会的恢复与骡马会的兴起
二 庙会中的“庙”与“会”
三 庙会的组织与领导
追求大历史与个体生命的融合
一 选题缘由
二 乡村女教师的职业生涯路径
三 追求大历史与个体生命的融合
民国时期留日女学生的留学生活
一 留学生的语言问题
二 学生宿舍里的生活
三 留学生的恋爱问题
小结
气枪与娃娃:民国时期玩具文化中的性别议题
一 玉圭与纺锤:性别分野模糊的传统玩具
二 天赋“异”禀:幼教话语提供的玩具分配方案和理据
三 男孩也爱娃娃?——被消费行为模糊的性别界线
结语
五四时期知识女性婚姻的“五宗罪”[1]
一 “五宗罪”之表现
二 “罪”从何来?
三 “罪”归何处?
结论
传统、革命与性别:华北根据地“妻休夫”现象评析(1941~1949)
一 离婚潮中“妻休夫”突出
二 情与法冲突频现
三 女性的迷茫与探求
四 婚姻与革命的纠缠
结语
共和国初期的性教育(1949~1966)
一 共和国初期国人视野内的性教育观点
二 共和国初期性教育的实践
三 对新中国成立初期性教育的评价
改革开放后中国同性恋生存境况变迁研究(1979~2001)
一 改革开放前中国同性恋现象变迁溯源
二 改革开放后政府对同性恋政策的变化
三 社会各界对同性恋的态度之变
四 同性恋者自我认知的逐渐深刻
五 同性恋者及相关政策、社会环境变迁之根源
结论
从北京妙峰山看晚清礼俗教化的变迁
清廷在妙峰山的“神道设教”与社会管控
民间的朝顶进香与自我教化
礼俗教化的生活基础与观念冲突
余论
近代旧产婆由取缔到改良的转变历程述论[1]
一 主体身份构成与职业习惯
二 医学日昌中的觉醒与反思
三 另一种声音与思路
四 过渡期改良理念的确立
抗日根据地的医疗卫生展览会研究
一 抗日根据地医疗卫生展览会的举办缘起
二 抗日根据地医疗卫生展览会的举办情况
三 抗日根据地医疗卫生展览会举办中的社会动员
四 抗日根据地医疗卫生展览会的社会影响
第三届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史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一 社会文化史研究的新理念·新方法
二 婚姻·恋爱·性别·性伦的视角
三 社会生活与民俗礼俗
四 医疗卫生:社会文化史研究的新领域
五 民国社会转型中的教育与司法问题
版权信息
更新时间:2020-11-29 16: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