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
前折页
书名页
文前辅文
《武汉学研究》学术委员会
《武汉学研究》编辑委员会
本期特稿
武汉打造长江文明枢纽城市初步研究
一 长江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 武汉有基础有条件有责任打造长江文明枢纽城市
三 武汉打造长江文明枢纽城市的总体构想
参考文献
城市历史研究
从荆州到武昌:近世湖北区域政治中心地位的确立
一 从河、洛到江南:中国经济与文化中心的南移
二 从荆州到武昌:湖北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的东迁
三 从湖广总领所到湖广会城:区域政治与文化中心的确立
明代中后期武汉三镇空间格局的发展与演变
一 汉水改道,汉口的形成与初步发展
二 武汉三镇内部空间格局的差异化形态
三 河道变迁与城市空间格局的再造
汉口开埠设关对武汉城市近代化的意义
一 西方列强对汉口的觊觎:占据中国内陆市场中心
二 汉口开埠:从酝酿到实施
三 江汉关的设置及其组织机构、业务职能
四 汉口开埠设关与武汉城市近代化
民国初期武汉金融研究(1912—1926)[1]
一 票号走向衰落
二 钱业盛极一时
三 银行业后来居上
四 湖北官钱局与民初武汉金融
五 民初武汉金融发展的特点
六 民初武汉金融盛衰的历史启示
发展与顿挫:20世纪二三十年代武汉棉纺织业的变迁
一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武汉棉纺织业的发展与不发展
二 武汉棉纺织业的地位
三 武汉棉纺织业对城市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影响
民国时期武汉地区房捐制度变迁及征管实践管窥(1927—1949)[1]
一 近代房捐的兴起
二 武汉地区的房捐制度
三 武汉房捐征收中的征纳博弈
四 结语
中俄关系视野下哈尔滨与武汉(湖北)关系研究[1]
一 武汉、哈尔滨与俄国(俄罗斯)的“相遇”与“歧路”:一种比较的视角
二 1910—1911年东北鼠疫的内传与湖北的防治
三 在哈尔滨和俄国远东地区的湖北理发
城市文化研究
清末民国时期武汉京剧发展史述论
一 清末民国时期武汉京剧发展的历程
二 武汉京剧发展的特征
三 京剧在武汉文化和生活中的功能
城市经济研究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武汉民营经济的创新发展
一 引言
二 武汉市民营经济发展的现实样态
三 武汉市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的优势与不足
四 供给侧改革深入推进背景下武汉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的路径选择
武汉环大学创新经济带的建设思路研究[1]
一 导言
二 环大学创新经济带的缘起及理论分析
三 武汉环大学创新经济带建设的背景与总体思路
四 三个环大学创新经济带的建设构想
五 结论
口述武汉
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彰显
一 管理体制随时代“变脸”
二 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穿上法律的“护身衣”
三 管中窥豹,从典型案例看名城保护
四 平衡彰显历史文化与发展经济的“跷跷板”
五 名城保护意识一步一级台阶,明天向好
武汉市金融体制改革
一 武汉市启动金融体制改革
二 金融体制改革逐步推进
三 武汉市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他山之石
城市史视域下的城市文化研究
一 重庆文化及其体系是重庆直辖市需要回答的时代课题,经过22年的努力,已经初步形成“2+4结构”重庆文化体系的共识
二 巴渝文化、革命文化共同构成重庆文化的基础
三 三峡文化、移民文化、抗战文化、统战文化是重庆文化的阶段性特色
四 巴渝文化与巴蜀文化既有联系,也有区别
史海钩沉
《扬子江纪行》:一部新发现的晚清西人武汉旅行笔记
书评·序跋
城市史研究的新典范
一 《武汉沦陷史》的写作有充分的理论准备、翔实的史料积累和扎实的前期成果作为基础
二 《武汉沦陷史》弥补了以往抗日战争史对沦陷区研究较少的不足
三 《武汉沦陷史》更重要的贡献是为武汉城市史乃至中国城市史研究开辟了一方新天地
一部武汉的“时间简史”
— 把握关键节点
二 侧重城市结构功能
三 凸显现代化进程
一部值得关注的城市史研究本土化力作
征稿简则
版权信息
后折页
封底
更新时间:2021-05-11 15: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