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
版权信息
序言一
序言二
序言三
序言四
序言五
前言
第一章 心理学与社会服务
第一节 心理学的三次“变性”
一、第一次变性:从“无性”变为“阴性”
二、第二次变性:从“阴性”变为“阳性”
三、第三次变性:从“阳性”变为“中性”
参考文献
第二节 心理学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
一、心理学的学院派与江湖派
二、学院派与江湖派的互动模式
三、心理学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
四、智库的不均衡发展
五、消除“下不来,上不去”
第三节 社会服务对心理学工作者的挑战
一、治理高等教育和社会需求不匹配
二、学术交流机制改革
三、心理学家的治理:心理学家务实不够
四、心理学和心理学家需要内部优化与调整
五、打击损害心理学社会科学形象的一切行为
六、提升民间研究机构的智慧,增加基层服务声音
第四节 心理学本土化的未来展望
一、中国牌的心理学家
二、中国人的人性与文化发展
三、儒释道三教融合
四、三次文化的融合
五、服务中国人需要中国牌心理学
六、中国牌心理学的研究与探索任务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社会心理服务的心态提升探索
第一节 论幸福
一、幸福是什么
二、幸福的五种组成元素
三、幸福的误区
四、幸福的层次
参考文献
第二节 社会积极心态培育中的积极情绪培育
一、当前的社会心态
二、心态失衡的原因
三、积极情绪的培养与建设
四、培养与建设积极情绪的技术
参考文献
第三节 社会积极心态培育中的积极品质训练
一、人格心理中的人格特质
二、积极品质的概念
三、积极品质训练的意义
四、开展积极品质训练的技术
参考文献
第四节 中国人的集体心理资本
一、心理资本与集体心理资本的论述
二、心理GDP
三、中国人的集体心理资本
四、提高中国人集体心理资本的途径
- APP免费
参考文献
- APP免费
第五节 中国人的幸福之道——五伦与四端
- APP免费
一、向孟子学积极心理学
- APP免费
二、五伦的现代意义
- APP免费
三、四端的现代意义
- APP免费
四、中国人的自我追寻之路
- APP免费
参考文献
- APP免费
第六节 社会心理教育的“大心育”策略探讨
- APP免费
一、德育与心育的定义
- APP免费
二、德育与心育的区别
- APP免费
三、德育与心育的联系
- APP免费
四、以心育德,以德养心
- APP免费
五、心育与德育的协同构建
- APP免费
六、心育与德育的结合策略
- APP免费
参考文献
- APP免费
第三章 本土化社会心理服务模式探索
- APP免费
第一节 运用积极心理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APP免费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积极心理学
- APP免费
二、基层干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的问题
- APP免费
三、从积极心理学角度解读基层干部面临的问题
- APP免费
四、基层干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
- APP免费
参考文献
- APP免费
第二节 心理茶馆
- APP免费
一、心理茶馆的定义
- APP免费
二、心理茶馆的性质
- APP免费
三、心理茶馆的服务形式
- APP免费
四、心理茶馆的服务载体
- APP免费
五、心理茶馆的设置
- APP免费
六、心理茶馆的服务流程
- APP免费
七、心理茶馆的工作者
- APP免费
八、心理茶馆的追求目标
- APP免费
九、心理茶馆的发展展望
- APP免费
第三节 “254”社区心理服务技术
- APP免费
一、“254”模式的特点
- APP免费
二、“254”模式的意义
- APP免费
三、“254”模式的具体内涵与技术
- APP免费
第四节 心旅伴心理旅游
- APP免费
一、心旅伴的主要内容
- APP免费
二、心旅伴的原理解析
- APP免费
三、心旅伴的地区选择
- APP免费
参考文献
- APP免费
第五节 扶贫干部的心理资本建设
- APP免费
一、精准扶贫的背景
- APP免费
二、扶贫驻村干部的任务
- APP免费
三、扶贫驻村干部的幸福感与心理资本的关系
- APP免费
四、扶贫驻村干部需要提升自身的心理资本
- APP免费
五、扶贫驻村干部需要如何提升自身的心理资本
- APP免费
参考文献
- APP免费
第六节 基层民主会议的合作对话模式
- APP免费
一、“井水不犯河水”的沟通方式
- APP免费
二、合作对话机制建立的必要性
- APP免费
三、借鉴后现代心理学中的合作对话方式
- APP免费
四、操作层面的实事求是
- APP免费
五、对话双方的主观能动性
- APP免费
六、合作对话模式的品德要求
- APP免费
七、基层管理实践中的“实事求是”
- APP免费
八、基层民主会议的合作对话模式展望
- APP免费
参考文献
- APP免费
第七节 积极婚姻辅导模式
- APP免费
一、婚姻和家庭的界定
- APP免费
二、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婚姻家庭模式
- APP免费
三、中国婚姻家庭模式的现代变迁
- APP免费
四、影响婚姻家庭的因素研究
- APP免费
五、积极婚姻技术本土化的探索
- APP免费
六、积极婚姻辅导技术和模式
- APP免费
参考文献
- APP免费
第四章 社会心理服务的人才培养探索
- APP免费
第一节 心理学家使命感×专业能力=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效能
- APP免费
一、当代中国社会心理工作者
- APP免费
二、科学家的奉献与专业
- APP免费
三、高校心理学者的社会责任感
- APP免费
四、对社会心理服务工作者的启示
- APP免费
五、使命感让心理学家无惧
- APP免费
六、专业能力是无惧的资本
- APP免费
七、效能就是专业与态度的共同作用
- APP免费
参考文献
- APP免费
第二节 科学与人文、心理学工作者的两条腿走路
- APP免费
一、心理学工作者的两条腿
- APP免费
二、没有文化的心理学者是跛脚的
- APP免费
三、不良文化动力导致心理疾病
- APP免费
四、社会治理中的文化疗效因子探讨
- APP免费
五、不同阶层对心理健康的需求
- APP免费
参考文献
- APP免费
第三节 心理学工作者的跨界思维
- APP免费
一、打破界限的需要
- APP免费
二、人是一个整体
- APP免费
三、跨文化与跨学科
- APP免费
四、建立社区心理服务中心
- APP免费
第四节 心理学志愿者队伍选拔、培训与督导机制
- APP免费
一、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不仅需要专家还需要心理志愿者
- APP免费
二、当代需要心理学志愿者——我们的“心理侠客”
- APP免费
三、心理志愿者的选拔,培训与督导
- APP免费
四、“心丝带心理志愿者协会”的成立
- APP免费
五、广州市心丝带心理学志愿者协会的开展情况
- APP免费
第五节 社会心理服务队伍的品牌建设
- APP免费
一、品牌与品牌效应的作用
- APP免费
二、中国需要自己的心理学品牌
- APP免费
三、台湾“张老师”文化
- APP免费
四、心理品牌建设——“渡老师”
- APP免费
第五章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要点
- APP免费
第一节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三大阶段
- APP免费
一、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 APP免费
二、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三大阶段
- APP免费
三、对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总结和展望
- APP免费
参考文献
- APP免费
第二节 社会心理服务中的伦理观建设和伦理设置
- APP免费
一、心理学的伦理设置
- APP免费
二、公益人的自我约束
- APP免费
三、心理服务的伦理守则
- APP免费
参考文献
- APP免费
第三节 公益活动与幸福感
- APP免费
一、各国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
- APP免费
二、大众对于公益的认识
- APP免费
三、参加公益活动的动机
- APP免费
四、分享奉献与助人的价值
- APP免费
五、参加公益获得幸福感
- APP免费
参考文献
- APP免费
第四节 管理、治理与服务的差异
- APP免费
一、社会管理、社会治理和驻会服务的内涵
- APP免费
二、社会服务的更高层次——社会心理服务
- APP免费
三、新兴的社会心理服务VS传统的社会基础服务
- APP免费
四、社会管理、治理与服务的差异
- APP免费
五、社会服务自下而上的“基层民主自治”
- APP免费
六、以社会治理代替社会管理,以社会服务为主
- APP免费
参考文献
- APP免费
第五节 健康中国和平安中国
- APP免费
一、对《纲要》中健康人力资源的解读
- APP免费
二、社会心理服务如何助力健康中国
- APP免费
三、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日益完善,与时俱进
- APP免费
四、平安中国的概念
- APP免费
五、平安中国建设的意义
- APP免费
六、平安中国建设的具体内容
- APP免费
七、社会心理服务助力平安中国建设
- APP免费
参考文献
更新时间:2021-09-10 17:2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