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
版权信息
作者简介
插图
文前内容
题记
例言
正编
论鲁迅的“南京记忆”——以其“自我”的形成与表现为中心
一 《呐喊·自序》中的“异地”
二 《琐记》中前行者的心迹
三 《恒训》中的医学问题
四 南京作为鲁迅“原点”的多重意义
论鲁迅对《狂人日记》的阐释——兼谈《呐喊》的互文性
一 “吃人”的二重性与普遍性
二 第五次觉醒于“吃人”
三 《狂人日记》的域外资源与尼采问题
四 “吃人/救人”话语的重组
结语 “此种发现,关系亦甚大”
幼者本位:从伦理到美学——鲁迅思想与文学再认识
一 “幼者本位”的内涵与成因
二 进化论与“幼者本位”
三 “幼者”的叙事与美学
结语 “救救孩子……”的余音
启蒙者的世俗化转向——鲁迅《端午节》索隐
一 引言:节日与鲁迅的时间感觉
二 “讽刺小说”的文体
三 贫困与经济权思想
四 与胡适的对话
结语 “呐喊”之后,“彷徨”之前
1926年:鲁迅国民性话语的展开——以“马上日记”为中心
一 引言:“日记”的可能性
二 “马上日记”中的国民性文本系列
三 对话结构的形成与对话
四 鲁迅对《阿Q正传》的再阐释
余论 鲁迅对安冈秀夫的批评
1933年:杂文的政治与修辞——论《鲁迅杂感选集》及其周边
一 瞿秋白的“政治鲁迅”建构
二 “非个人作者”的诞生
三 杂文文体之于鲁迅、瞿秋白
结语 “武器”与“艺术”的统一
浮世绘之于鲁迅
一 鲁迅的浮世绘收藏与相关言论
二 浮世绘非“木刻”
三 鲁迅的浮世绘鉴赏
结语 鲁迅审美观的复杂性
鲁迅视野中的亚历克舍夫木刻插图——从《母亲》到《城与年》
一 高尔基《母亲》的十四幅插图
二 《城与年》的插图与文本
三 “连环图画”的观念
结语 鲁迅的“文艺”回归与超越
鲁迅与崔万秋——兼谈两种《鲁迅全集》的相关注释
一 崔万秋的生卒年与政治身份
二 《伪自由书·后记》中的崔万秋
三 崔万秋谈鲁迅与《大晚报》的笔战
四 关于“指使张春桥围攻鲁迅”
五 未见于鲁迅日记记载的会面
副编
鲁迅的朱安,朱安的鲁迅
远远地拥抱故乡——鲁迅先生的怀乡病
鲁迅的“反传统”与“传统”
孙犁的“鲁迅遗风”与《芸斋小说》
“殊途”八种,“同归”鲁迅——评“鲁迅与20世纪中国研究丛书”
编后记 撄心者说,说撄心者
更新时间:2022-09-06 16:1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