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
版权信息
信睿周报第61期
向身体敞开 传播研究中的身体议题
我们的未来,很可能是一个“残疾”的未来 对话弗吉尼亚理工大学阿什利·修教授
探究现代欲望主体的起源 谈福柯的最后一本书《肉欲的忏悔》
接触即兴,捍卫身体无可取代的价值 专访舞蹈家古名伸
身体与社会的千面书影
找回食物:关于“饮食”的现象学思考
冲出电子竞技场:论骰子、算子和兵棋推演
书单/身体研究
信睿周报第62期
日本工薪男的日与夜 专访人类学者大藏奈奈
我们需要怎样的劳动尊严? 谈《销声匿迹》
关系本体论下的图像经济学与图像生态学 专访策展人彼得·桑迪
关于“空间”的三问 对话梁绍基
茶味和民族志的留白
位置细胞:大脑探索世界的导盲杖
书单/工作研究
信睿周报第63期
最根本的精神秩序不能崩塌
一半声音 一半哲学
疫情之下,我们需要新的货币理论和宏观经济理论
抢救民间传统生物知识
打破气候变化研究的界限
认识游戏的正向价值
关注技术、劳动、资本、社会之间的关系
在图像中了解中国史前时代的精神世界
脑机接口技术离实际应用甚远
环保观念并没有真正深入人心
数字技术发展对法律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除了敌意,人类还有另一种相处模式
过去我们以为有效的认知框架,现在都需要重新审视了
清代法律史仍需找到一套自成体系的理论方法
科技如何改变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信仰及日常叙事
把乡土建筑研究和乡村振兴实践结合起来
我们的时代又到了关键的“波兰尼时刻”
通过提供不同的知识资源,照亮被遮蔽的幽深之处
我们需要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的理论
野生动物保护在今年终于成为主流叙事
新媒介和技术发展带来的核心议题依然占据着艺术创作、批评与研究的中心
“我为什么现在会这样”
学界对科学思想史的关注度与它本身蕴藏的潜力不符
移民研究在中国受到的关注远远不够
各种意义上的不平等还在加剧
在数字时代,人的概念需要被重新定义
信睿周报第64期
重启大问题 深度科技化时代的泛哲学追问
经典重建与时代诊断 2021年社会理论研究趋势
可见与不可见的辩证法 媒介研究中的互联网基础设施
技术资本、艺术动物与积极野蛮 2021年当代艺术与策展观察
接续、恢复与重塑 2021年博物馆学研究综述
信睿周报第65期
如何对抗加速内卷的社会?
时间与自然 17世纪地质学时间的发现
钟在山中 一座万年时钟的使命
原创的概念,应该在美术馆里被建立起来 专访台北市立美术馆馆长王俊杰
性与生育的分离 从安全套谈起
《兰斯》的脸谱 超恋爱游戏玩家的画像及其成长
书单/人与时间
信睿周报第66期
从天球到暗物质 人类如何认识宇宙?
柯瓦雷与17世纪的科学革命 谈《从封闭世界到无限宇宙》
太空艺术与宇宙共同体 专访艺术家刘昕
有“希望”的是的星丛与无时间的“未来”——从展览“希望的原理”谈起
自我与灵性 白天和夜晚的人类学
记忆“操纵术”:重写创伤记忆
书单/认识宇宙
更新时间:2022-11-17 16:5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