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
版权信息
内容提要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高速数据中心光互连研究现状
1.2.2 高速接入网研究现状
1.3 本书的结构安排
参考文献
第2章 高速短距离光纤传输系统基础及其关键问题
2.1 引言
2.2 高速短距离光纤传输系统的基本组成架构
2.2.1 光发射机
2.2.2 光接收机
2.2.3 光纤信道
2.2.4 光放大器
2.2.5 先进调制格式
2.2.6 数字信号均衡技术
2.3 高速短距离光纤传输系统面临的关键问题与解决方案
2.3.1 系统带宽受限问题
2.3.2 光纤传输损伤问题
2.3.3 光电器件非线性损伤问题
2.3.4 高速短距离光纤传输系统中关键问题的解决方法
2.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基于带宽受限器件的数据中心光互连系统
3.1 引言
3.2 数据中心光互连研究进展
3.2.1 数据中心光互连网络
3.2.2 以太网标准
3.3 基于带宽受限器件的100Gbit/s数据中心光互连传输实验
3.3.1 联合均衡算法原理
3.3.2 实验装置及系统参数
3.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4 基于级联SOA的120km数据中心光互连传输实验
3.4.1 级联SOA模型
3.4.2 实验装置及系统参数
3.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基于高阶PAM的数据中心光互连非线性研究
4.1 引言
4.2 基于改进查找表的高阶PAM非线性预失真技术
4.2.1 经典查找表的基本原理
4.2.2 改进查找表的基本原理
4.2.3 基于M-LUT的PAM8 IMDD系统传输实验
4.3 基于DBSCAN算法的高阶PAM非线性判决技术
4.3.1 DBSCAN算法的基本原理
4.3.2 基于DBSCAN算法的高阶PAM判决算法基本原理
4.3.3 基于DBSCAN算法的PAM8 IMDD系统传输实验
4.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基于概率整形的200Gbit/s+数据中心内光互连系统
5.1 引言
5.2 概率整形技术
5.2.1 概率整形技术的基本原理
5.2.2 GMI和NGMI数值模拟
5.2.3 基于概率整形的高阶PAM传输仿真
5.3 基于概率整形的260Gbit/s PAM8数据中心内光互连传输实验
5.3.1 基于硬限幅的概率整形时域数字预均衡技术
5.3.2 实验装置及系统参数
5.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5.4 SOA使能的280Gbit/s PS-PAM8数据中心内光互连传输实验
5.4.1 超高速信号的SOA大信号增益模型
5.4.2 实验装置及系统参数
5.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5.5 基于概率整形的350Gbit/s PAM16数据中心内光互连传输实验
5.5.1 超高速PAM信号联合非线性均衡技术
5.5.2 实验装置及系统参数
5.5.3 实验结果与讨论
5.6 小结
参考文献
第6章 基于带宽受限器件的无源光网络传输系统
6.1 引言
6.2 PON研究进展
6.2.1 PON标准化进程
6.2.2 PON发展的主要趋势
6.3 基于带宽受限器件的100G-PON下行传输实验
6.3.1 实验装置及系统参数
6.3.2 发射端和接收端DSP
6.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6.3.4 色散容限及功率损耗分析
6.4 基于带宽受限器件的50G-PON对称传输实验
6.4.1 调制格式DSP流程
6.4.2 实验装置及系统参数
6.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6.4.4 色散容限及复杂度分析
6.5 基于带宽受限器件的对称50G-PON上行突发传输实验
6.5.1 基于数字滤波平方定时的BCDR算法原理
6.5.2 实验装置及系统参数
6.5.3 实验结果与讨论
6.6 小结
参考文献
第7章 基于强度调制相干检测的200G-PON传输系统
7.1 引言
7.2 基于强度调制相干检测的低复杂度DSP基本原理
7.2.1 强度调制和外差相干探测技术基本原理
7.2.2 PAM4信号恢复DSP算法基本原理
7.3 基于强度调制相干检测的200G-PON下行传输实验
7.3.1 实验装置及系统参数
7.3.2 实验结果
7.3.3 激光器线宽容忍性
7.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8章 基于多载波强度调制直接检测通信接入网系统
8.1 引言
8.2 光纤通信除权预均衡技术
8.3 独立单边带生成技术
8.4 色散预补偿技术
8.5 双边带独立信号非线性串扰消除算法
8.5.1 双边带独立信号非线性串扰消除算法原理
8.5.2 实验系统及参数
8.5.3 实验结果
8.6 基于OFDM调制的高谱效率概率编码技术
8.6.1 基于概率编码的OFDM光纤强度调制直接检测传输实验
8.6.2 基于升阶等熵概率编码的OFDM光纤强度调制直接检测传输实验
8.6.3 基于超高升阶等熵概率编码和除权预均衡技术的OFDM光纤强度调制直接检测传输实验
8.7 小结
参考文献
第9章 基于强度调制直接检测DMT调制的数据中心内光互连系统
9.1 引言
9.2 DMT调制关键技术
9.2.1 DFT-S
9.2.2 ABPL
9.3 采用高阶调制格式的DMT大容量数据中心内光互连系统研究
9.3.1 实验系统及参数
9.3.2 DFT-S编码和预均衡联合技术
9.3.3 DD-LMS均衡器
9.3.4 实验结果
9.4 DFT-S DMT和ABPL DMT的性能比较
9.4.1 信道估计及SNR计算
9.4.2 实验传输系统
9.4.3 实验结果
9.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10章 基于城域网直接检测通信系统非线性补偿技术
10.1 引言
10.2 基于ANN的信道均衡技术
10.2.1 基于MLP的均衡器原理
10.2.2 基于FLANN的均衡器原理
10.2.3 基于RNN的均衡器原理
10.2.4 基于DNN的均衡器原理
10.3 基于ANN均衡器的城域网光纤直接检测传输实验
10.4 级联复数信号实虚部非线性串扰消除算法
10.4.1 级联复数信号实虚部非线性串扰消除算法原理
10.4.2 基于级联复数信号实虚部非线性串扰消除算法的光纤直接检测传输实验
10.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11章 接入网系统在带宽受限情况下的调制格式最佳化
11.1 引言
11.2 面向低成本接入网的100Gbit/s光纤强度调制直接检测通信系统实验
11.2.1 算法流程
11.2.2 实验装置及系统参数
11.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11.3 小结
参考文献
第12章 城域网传输系统的调制格式最佳化
12.1 引言
12.2 面向中长距城域网的100Gbit/s强度调制直接检测通信系统实验
12.2.1 算法流程
12.2.2 实验装置及系统参数
12.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12.3 小结
参考文献
第13章 强度调制直接检测中的子载波互拍噪声抑制
13.1 引言
13.2 SSBI产生原理
13.3 基于发射端非线性预处理的无SSBI直接检测
13.3.1 基于DD-MZM的单边带调制直接检测
13.3.2 笛卡儿-极坐标转换
13.3.3 仿真系统及参数
13.3.4 仿真结果分析
13.3.5 算法计算复杂度分析
13.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14章 40Gbit/s啁啾管理激光器在接入网和城域网中的应用
14.1 引言
14.2 CML发射器原理
14.2.1 DML的线性调频特性
14.2.2 工作原理
14.2.3 光学滤波器的参数优化
14.2.4 DML激光模型的参数优化
14.3 40Gbit/s无色散补偿20km SSMF传输
14.4 集中式40Gbit/s WDM-PON
14.4.1 网络设计
14.4.2 WDM-PON配置和实验结果
14.5 100m渐变型塑料光纤传输验证
14.6 城域网络应用
14.7 小结
参考文献
第15章 基于空分复用实现超短距离的光互连
15.1 引言
15.2 矢量模式的传输特性
15.2.1 矢量模式的产生与基本特性
15.2.2 矢量模式在少模光纤中的传输特性
15.3 基于矢量模式复用的短距离光互连
15.3.1 DMT调制技术
15.3.2 基于240Gbit/s DMT信号的矢量模式复用系统
15.3.3 离线DSP流程
15.3.4 实验结果
15.3.5 几种补偿机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15.3.6 基于DFT-S技术与预均衡技术的信号性能对比
15.4 基于线偏振模式复用的短距离光互连
15.4.1 实验原理
15.4.2 离线DSP流程
15.4.3 单波长MDM传输
15.4.4 WDM MDM传输
15.5 小结
参考文献
更新时间:2025-01-16 18:0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