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当代中东国际关系中的伊斯兰因素研究
更新时间:2018-12-12 14:25:37 最新章节:第9章 注释
书籍简介
本书尝试从理论层面建立伊斯兰因素与国际关系研究的体系和框架,并就当代尤其是当前国际关系中与伊斯兰因素相关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研究伊斯兰因素对当代尤其是冷战后中东地区国家双边关系、地区格局乃至国际体系的影响,客观解读伊斯兰因素在当代中东国际关系中的作用。研究中东国际关系中的伊斯兰因素对于推动中国的中东外交、推进中国与中东伊斯兰国家的文明对话、维护中国国家安全、保护中国在中东地区的海外利益,有重要的政策参考价值。
上架时间:2018-06-01 00:00:00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最新上架
- 会员本书是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会员为纪念学会成立40周年,以及纪念韩振华先生诞辰100周年的学术群体的论文结集。主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中外关系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中外关系史学科建设与理论构建;韩振华先生的学术贡献;丝绸之路上的贸易、移民与文化交流诸问题;华侨华人问题与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外关系史其他领域研究等等。它对于促进国内外相关领域学者间的密切交流,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政治46.6万字
- 会员中印关系是中国外交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对中国实现周边战略、维护西南战略方向领土完整与国家安全、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中印关系发展跌宕起伏,既受到快速变化的国际与地区形势的影响,也受到双边关系结构性问题的制约,如何认识中印关系的性质、结构和内容,始终是中国南亚学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作者从事南亚地区外交工作及涉印研究近20年,本书即作者对近年来中印关系发展演变及中国对印政策的政治13.7万字
- 会员本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非洲农业的最新发展与内生动力”,从大陆内的政策和激励机制、外来援助、投资与商贸合作分析以及不同层面的创新实践进行研究;第二部分为“新兴市场国家对非农业南南合作”,主要讲述了巴西在安哥拉、莫桑比克和马拉维进行农业合作的不同情况;第三部分为“中国对非洲农业合作的新型实践”,中国对非农业合作经历了从20世纪50年代末完全不求经济回报的单纯援助,援建大型农场,到目前的援助、贸易政治23.9万字
- 会员本书以冷战结束以来海合会六国和伊朗、伊拉克的经济与安全合作为研究对象,构建了海湾地区合作研究的整体框架。本书既分析了海湾地区合作的历史变迁、合作动力、合作议题和制度设计,也对21世纪以来海湾地区国际关系进行了前瞻性研究,做到宏观研究与专题研究相结合,基础研究和政策研究相结合,为“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和海湾国家深化全方位合作提供了学术参考。政治21.2万字
- 会员本书整体爬梳了三十余种明末朝鲜使臣海路使行文献。在此基础上,作者从人文地理学角度出发,结合文献考证、田野调查等多种手段,重构了明末朝鲜使臣的使行路径(山东登州府段),全面、如实地再现了明末朝鲜使臣视域中的中国文化空间。政治17.9万字
- 会员中泰建交近半个世纪以来,双边关系在“中泰一家亲”的传统情谊基础上持续深化发展,稳步迈入历史最好时期,并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树立了“中泰命运共同体”的新目标。本书从中泰友好交往的历史沿革出发,聚焦“一带一路”倡议的合作新动力,透过中美战略竞争下的地缘政治博弈、泰国发展模式变革下的内政外交演化、数字化浪潮下的中国形象塑造等多元视角,客观全面展示了新时期中泰关系的历史机遇与现实挑战,并为更好促进双边友政治20.2万字
- 会员中国倡导的文明交流互鉴基础是中华文明中的和合文化,超越了西方的“文明冲突论”等,既是中国作为世界性大国的道义担当,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人类和平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客观需要。以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建设,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更具有坚实的现实基础。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建设是周边命运共同体的先行实践,文明交流互鉴则是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建设的人文基础与重要环节。政治11.9万字
- 会员《中外关系史研究》由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2021年创办,李兴教授任主编,陈奉林教授任副主编,立足于本土资源与全球史观,以东方区域和世界视角,致力于中外关系史研究与整体推进,反映中国外交和中外政治、文化、军事、经济、社会关系等研究的前沿与动向,探讨中外关系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打造世界史和中国史融通的学科交叉平台,培养中外东西博通的专门人才,推动中国的中外关系史、国际关系史、东方外交史、世界史和区域国政治22.8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