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症预防与调养在线阅读
会员

肥胖症预防与调养

郭力 李廷俊主编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医学中医14.2万字

更新时间:2019-12-20 14:16:22 最新章节:参考书目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本书共六章,主要介绍了肥胖症的病因,症状、危害、预防及调养方案,具体内容包括:中药方剂、药茶、药粥、药汤、果蔬汁、保健菜肴、药浴、按摩、刮痧、拔罐、敷贴等方法。本书从各方面综合考虑,提供预防与调养方案、即有效有安全,既管用还省钱。作者简介郭力,45岁,中共党员,1990年毕业于山西中医学院,从事医疗健康工作26年,(其中临床医学工作10年,健康传播工作16年)。近年来,在多个出版社主编出版的著作20余部。
上架时间:2016-09-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郭力 李廷俊主编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周楣声,我国著名中医学家、针灸学家。被国务院确认为有突出贡献的中医专家,并获得全国名老中医称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周楣声教授书中对针灸学派的理论和技法做了重要阐述,撷取历代针灸文献之精华,贯串周氏四世传习之心得,不仅为针法之结晶,而且有所补充和发展。运用中医理论研究经络学说,通过对脉象分类与各种脉象病理基础的探讨,把抽象概念的中医论脉方式,推向具体。
    (清)周树冬 周楣声医学52.7万字
  • 会员
    本书分为三章。第一章明确指出中医脉学乃是一种用深邃的心灵与灵敏的触觉形成的经验科学,并客观地说明这种经验科学的实用价值。第二章是对两手寸关尺六部分候脏腑的机理,试图用寸口之脉乃是心血管之脉与经络系统之脉的集合这一观点作出阐释与探讨。第三章为“脉象分类及各种脉象的病理基础”,提出新的脉象分类的标准,并吸收临床上常能见到的,为西医所称道的5种脉名,中西合流共为36种脉象,依照二分法的划分原则,分为形态
    周楣声医学12.6万字
  • 会员
    本书分上、中、下三篇,上篇是基础理论,中篇是伤寒纲要,下篇是伤寒温热。本书上篇根植于经典,理论出自于《道德经》《黄帝内经》《难经》,本书对经典中三元思想进行系统整理,使之成体系,形成中医思维的“三元世界观”,并以“三”为基,构建经脉系统,五行五味,六经六气生理病理模型。本书的中篇是伤寒纲要篇,其实就是用新理论去解构伤寒。历来解伤寒者,要么脏腑经络的理论,要么六经八纲,或是标本中气、五运六气,等等,
    李自东 李阳泉医学39.3万字
  • 会员
    本书鉴于传统的中医针灸作用机制不明这一现状,基于长期探讨的“经络实质”,首次提出:人体布有脉管通路、神经通路和经络通路之“人体三通路”新认识、新概念,并论证了经络通路占有机体“脉管外体液部位”和“神经末梢部位”,为经络之经穴。根据“电”具有无处不在的性质,借鉴国内外专家有关人体内电的实验研究结果,本书又进一步首次提出:具有生命的人体内存在有沿脉管通路、神经通路和经络通路生物电传导,三者相互联系、相
    张治统医学7.6万字
  • 会员
    本书原为晚清名中医周树冬遗著残卷,后由周树冬之孙周楣声加以增减重订。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针道,除扼要叙述古代刺法外,对用针的各项要领有深入浅出的阐发,共分因时、察形、识禁、审经、辨脉、认症、忌偏、选穴、先后、取穴、择针、进针、持针、深浅、候气、导气、补泻、中机、防晕、留针、出针等21节。条理分明,井然不乱。下篇为十四经要穴诗,亦有推陈出新之处。
    (清)周树冬著周楣声重订医学10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
    本书主要介绍现代我国中医、中西医结合眼科名中医“唐由之、刘孝书、邓亚平、关国华、刘益群、肖国士、蔡华松、刘吉年、廖品正、李清文、金威尔、沙凤桐、卢丙辰、余杨桂、黄仲委、李志英、张健、肖家翔、郝小波、谢学军、彭清华”的眼科学术思想和临床诊疗经验。这21位名中医,分别是“国医大师”,或为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的“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人指导老师”、或为全国中医眼科学会及中国中西医结
    彭清华 彭俊主编中医45.8万字
  • 会员
    全书共10卷,附指南总论3卷。分伤风、伤寒、一切气、痰饮、诸虚等14门,载方788首。所收方剂均是汉族民间常用的有效中药方剂,记述了其主治、配伍及具体修制法,是一部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临床方书。书中许多方剂至今仍广泛用于临床。本次整理,以元版宗文书堂郑天泽刊本为底本,经过精心校勘而成,书前增加导读,书后附有方剂索引。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 刘景源中医18.8万字
  • 会员
    对针刀医学的理解和诠释,有西医和中医两种取向。本书尝试用中医理论为基础,探寻中西医沟通的契合点;以"中医微创"理念为指导,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以认知和深化鉴别病理改变为主线,实践"辨证论治"的原则;以主针副刀的刃针形式,丰富"凡刺之要,官针最妙"的择针原则;以有机组合的综合治疗,体现"调之、通之、行之"的原则。
    田纪钧中医12.8万字
  • 会员
    《临床中药学科服务手册》分为基础理论篇和临床实战篇。临床实战篇切入中药常用饮片、中成药等的合理使用相关问题,梳理各种警戒理论与措施,为医药工作者提供系统的“三基”指导与中药临床药学服务实操参考,促进中药临床的安全合理使用,对药品不良反应/事件防控做出前瞻性转移。《含毒性饮片中药制剂合理用药实践》分册将梳理临床常见含有毒性饮片中药制剂的品种,探讨临床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对治疗窗窄、可能发生不良反应的
    张冰中医5.7万字
  • 会员
    中医证候信息学正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交叉学科。全书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引进标准科学和信息科学的研究方法,共分成三篇十五章,系统介绍了中医证候学概述、现代中医证候学研究、中医临床辨证体系与方法学研究、中医证候信息学、标准化技术与方法、中医临床信息采集技术与方法、临床数据库技术与方法、知识发现与数据挖掘技术与方法、数据挖掘在证候信息学研究中的应用、中医四诊信息规范化与量化应用研究、中医药信
    向楠 毛树松中医24.6万字
  • 会员
    本书分上、中、下三卷。上卷介绍张炳厚教授的中医学术思想,充分体现了中医的理论性、实践性及灵活性;中卷分别包涵对肾病、疼痛、头痛、心病、肝胆病、脾胃病、肺病、痹证、失眠、皮肤病和妇科病的论述及张老的临床治疗经验,病案取自张老师承徒弟的月志,内容有辨证论治、学生体会、师授三部分,医话部分由学生整理而成;下卷是张老青年时代从师的笔录,所载者均为五六十年代(已故)名医泰斗的精专理论和临床经验,十分珍贵,录
    张炳厚中医31.1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