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中国诗歌研究史(明代卷)
更新时间:2021-01-12 15:15:38 最新章节:第14章 注释
书籍简介
《中国诗歌研究史(明代卷)》立足于新世纪,全面梳理了20世纪明代诗歌研究所取得的成就。全书共分为十一章,大体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涉及了明代诸多诗歌流派及其代表性诗人的诗歌研究状况。全面深入地反映了20世纪学术界明代诗歌研究的历史,对当下明代诗歌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品牌:人民文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0-07-29 00:00:00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左东岭 孙学堂 雍繁星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吉川幸次郎的中国学研究生涯可分为经学时代、元曲时代和杜甫或杜诗时代,他的元曲研究和杜甫研究是在他的经学基础之上展开的。本书以吉川幸次郎的元杂剧研究和杜甫研究为重点,梳理了他的元杂剧研究和杜甫研究的特色,旨在研究他如何剖析元朝的时代风气和元朝人文学伦理的转换对元杂剧兴衰及文学性格的影响,以及他如何试图将杜甫作为典型来探讨文学的尊严;同时本书试图以其师狩野直喜的教诲和黄侃给予的启示,还有吉川幸次郎自己文学25.5万字
- 会员《文学批评方法与案例教程》是一本介绍文学批评方法及其实践案例的教材。本教材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强调实用性:每章都先介绍一种文学批评方法,以便学习者掌握该种文学批评方法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思想;然后,举出两至三个使用该种文学批评方法解读文学作品、文学现象或文化现象的论文作为案例,以便学习者参照使用。文学25.2万字
- 会员本书以敏锐的学术眼光捕捉到常为爱伦坡小说研究者忽略的语义逻辑问题,在确定了坡的小说逻辑诗学这一基本框架之后,分别围绕“文学与控制论”“视差与表层阅读”“文类能量与进化”“语言游戏与语义增殖”“新媒介与秘密写作”“文学与仪式”以及“双重束缚与替身结构”等七个层面对坡的小说加以重新阐释,凸显其寓意赖以发生的逻辑机制。文学23.6万字
- 会员本书立足于中国本土的文化语境和文学土壤,从多个方面入手考察新历史主义在中国的批评与实践经验,既有纵向的史的线索,也有横向的中西文论对比研讨,还包括对具体作家、作品的解读,全书试以宏观视野分析新历史主义在中国的本土化历程及其影响。文学21.3万字
- 会员本书将迄今已有七十多年历史的当代文学视作一个整体,分上、中、下三编,对其研究的“历史化”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探讨。上编“历史化的本体构成与知识谱系”,主要考察当代文学历史化“是什么”,对其“三元一体”(即主流意识形态文学、精英文学、大众文学)的本体构成与知识谱系进行盘整,然后在时空拓展的视域下对有关评价机制与评判标准作了阐释。中编“历史化的主要路径与研究方法”,分析“怎样历史化”,包括述学范式、经典文学47.2万字
- 会员“元宇宙”新近成为全球性热词,燃起了人们对未来的技术热望。若元宇宙意味着文学需秉持一种世界性视野,那些围绕在文学创作和研究周围的诸多在地性概念(如“地域”“传统”等概念)是不是就将面临阐释效力的丧失?在这样一个虚拟/现实边界渐趋模糊的时代,我们有必要梳理并重审那些曾经活跃于文学领域的在地性概念,并探寻它们可能的未来性意涵。本书以上述问题为契机,以地域空间与文化为研究对象,对其展开全方位研究,既有返文学13.6万字
- 会员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共同体,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而作为中华文化重要构成部分的中国文学,自然包含了多民族性。但长期以来,中国文学的多民族性遭到忽视。本书针对少数民族文学在中国当代文学“文化寻根”现象中缺失现状,专门以少数民族文学的“文化寻根”为研究对象,着力探究其发生语境与发展轨迹,同时选择西藏新小说的藏族作家文学书写、凉山彝族现代诗歌群,以及少数民族文学的人文学26.8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本书以民国时期(1912—1949年)的侦探小说翻译及创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当时报纸杂志刊载及单行本出版的侦探小说作品为立论基础,以民国时期的侦探小说发展史为研究重心,兼及对于晚清、民国侦探小说的都市起源、公案传统、域外译介、代表性作家作品、形式特征(含叙事模式)及思想价值等方面的考察。一方面努力梳理出民国侦探小说的类型演变轨迹与文学史发展框架,即为“史”的描述;另一方面尝试在其中提炼出民国侦探小文学理论69.2万字
- 会员在古代文明世界,中屆、希腊和印度各自创造了独树一帜的诗学,成为世界文学理论的三大源头。印度梵语诗学有一千多年的发展历史,资源十分丰富。本书汇集了十种梵语诗学名著,其中包括梵语戏剧学著作《舞论》、《十色》和《舞论注》/梵语诗学著作《诗庄严论》、《诗镜》、《韵光》、《诗探》、《曲语生命论》、《诗光》和《文镜》,均为了解和研究印度古代诗学的必读经典。文学理论73.2万字
- 会员本书以2001一2005年为界,对这一时期法国的中国文学译介与研究情况做了细致的整理,全景式地展示了法国的中国文学研究样貌。具体包括这一时期出版的中国文学作品译本目录,以及中国文学研究的专著目录、博士学位论文目录、期刊论文目录,同时精选翻译了数篇期刊论文,对重要的专著和博士学位论文还进行了摘要编译。此外,本书收集了这一时期法国召开的中国文学研讨会的简要资料,整理了从事或涉及中国文学研究的机构信息以文学理论9.5万字
- 会员当代西方文论有效性辨识问题是近年来中国当代文艺学研究集中讨论的问题,也是影响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发展与理论建构的重要问题。该著从理论与现实的角度,对西方文论话语反思与中国当代文论若干问题展开研究,主要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中国化当代化研究的问题、当代西方文论反思研究的知识论路径与方法论立场问题、文论“失语症”与当代中国文论的价值重估、原创推动问题、中国当代文论中的后现代主义话语批判问题、“中国文学理论22.3万字
- 会员鲍·艾亨鲍姆是20世纪俄罗斯形式论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本书从俄罗斯社会发展的历史语境出发,既从共时角度横向比较艾亨鲍姆与什克洛夫斯基、蒂尼亚诺夫等形式论学者的共性和差异,探究其对形式论诗学的独特贡献,又从历时角度纵向梳理艾亨鲍姆在不同时期阐发的文艺理论,探寻其晚期实现超越形式论诗学的内在逻辑。本书不仅指出俄罗斯形式论学派并不标榜所谓的“唯形式论”,而且评析了艾亨鲍姆文艺思想对当代文论的影响。文学理论18.2万字
- 会员本书为《人文新视野》第20辑,主要包括法国文学研究、诗学研究、跨学科与跨文化研究三个栏目。其中包含文学艺术领域内对当下现代性和后现代性争议问题的探讨,外国文学作品的艺术分析和文化解读以及国内的译介接受,还有论文探究了“问题学”哲学问题等,内容丰富,学术性强,均处于文艺理论研究的前沿。文学理论16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