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思勉讲中国政治思想史、文化史在线阅读
会员

吕思勉讲中国政治思想史、文化史

吕思勉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文化文化史9.6万字

更新时间:2021-03-11 15:12:43 最新章节:第17章 注释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本书是吕思勉《中国政治思想史十讲》、《中国文化史六讲》两份讲义的合刊。“十讲”是吕思勉1935在上海光华大学的讲义,“六讲”是吕思勉1929-1930年在省立常州中学授课的讲义,原为“二十讲”,仅存其六。“十讲”与“六讲”大体涵盖了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如先秦诸子百家等)和社会史(如婚姻、宗族、阶层、财产等)的主要面貌,可让读者对中国历史上各种政治思想、主张,各种社会、制度的源流和演变,有一个最基本的认识。
品牌:中图公司
上架时间:2017-07-20 00:00:00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图公司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吕思勉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你相信吗?80个汉字就能展开一个朝代的历史!“习字通史”是一套集提升书写水平、了解汉字演变、速通朝代历史为一体的多功能丛书。每册围绕一个朝代,通过80个汉字的演变过程与书写指导,展开80段历史故事。《写好八十字,通习元代史》围绕元代展开,成—成吉思汗、太—太子真金、坡—南坡政变……一本书读下来,读者既能够掌握80个汉字的书写技巧(提供软笔、硬笔书法双视频),了解80个汉字在演变过程中的“前世今生”
    张矗编写 陈泊涵绘 景喜猷 杨子实书文化4.8万字
  • 会员
    你相信吗?80个汉字就能展开一个朝代的历史!“习字通史”是一套集提升书写水平、了解汉字演变、速通朝代历史为一体的多功能丛书。每册围绕一个朝代,通过80个汉字的演变过程与书写指导,展开80段历史故事。《写好八十字,通习元代史》围绕元代展开,成—成吉思汗、太—太子真金、坡—南坡政变……一本书读下来,读者既能够掌握80个汉字的书写技巧(提供软笔、硬笔书法双视频),了解80个汉字在演变过程中的“前世今生”
    张矗编写 陈泊涵绘 景喜猷 杨子实书文化5万字
  • 会员
    本书是史学家吕思勉的代表作,1940年由开明书店初版,为《吕著中国通史》之上册。全书共十八章,从婚姻、教育、学术、衣食、住行等方面阐述了中国文化的流变,学术性与通俗性兼备,内容严谨科学,行文通俗流畅。对于了解中国文化,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文化读本。
    吕思勉文化23.6万字
  • 会员
    腰鼓的渊源上溯到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陶鼓,自北魏至隋唐时期,受到西域传入双面细腰形鼓影响,逐渐为中国多民族继承发展。可谓源远流长,枝繁叶茂。自唐代传入岭南后,腰鼓扎根于这片古老的文化沃土上成长和发展,延绵至今。岭南腰鼓文化是中华文化沧海之一粟,一部岭南腰鼓史,不过是恢弘的中华文化史的惊鸿一瞥,但见微知著,从中可以看到文化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的图景,看到中华文化的浩翰无垠,更可以领略和体悟到中华文
    李富强 黄娟 何安益文化11万字
  • 会员
    纵观历史,海洋如何促进了人类的跨文化交流、贸易往来和移民迁徙?本书是六卷本海洋文化史系列的第二卷《中世纪海洋文化史》,探讨了在欧洲中世纪的时间范畴(公元800-1450年)内全球范围内的海洋文化史,包括人类关于海洋的知识、航海技术的发展、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有关的社会群体的生活方式、海上旅行、海路贸易和世界联系网络、对海洋相关意象的认识和表现等。从中可以得出结论:中世纪海洋文化史的内涵非常丰富,在
    (美)玛格丽特·科恩主编 (美)史蒂夫·门茨编文化18.1万字
  • 1945年,战后的欧洲满目疮痍,数千万人流离失所,重建的需要和东西欧的冲突合成一股强大的动力,推动着欧洲各国领导人、各国际组织及知识分子群体持续思考欧洲文明的历史和未来。保罗?贝茨以“文明”的概念和话语为线索,讲述了欧洲的重建及其政治文化版图变迁的故事,呈现了另类的20世纪欧洲史。战争尚未结束,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即已成立,与其他国际救济机构和慈善工作者一道在物质和道德上重建欧洲。为恢复国际司法秩序
    (英)保罗·贝茨文化31.8万字
  • 这是一本以河流为主题,讲述英国历史的通俗史学读物。全书共分为八章,涉及英国萨塞克斯地区与乌斯河有关的历史。从十三世纪野蛮的贵族战争到十九世纪博物学家对恐龙化石的挖掘,从古老的民俗传说到二十世纪文学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对河流的诠释。作者用流畅且富有诗意的语言,将河流沿岸不同时期的历史串联在一起,探讨河流在人类历史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与人类文化不可忽视的关联。
    (英)奥利维娅·莱恩文化14.2万字
  • 会员
    本书是一部完整、系统阐述有清一代北京文化发展的学术专著。全书共分十四章,从满洲人入关进入北京,到清王朝灭亡,围绕着北京文化发展变化的脉络,将清代不同时期北京文化的文化形态、文化特征以及文化影响,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全书通过对清代北京文化二百六十余年的变迁阐释,揭示了经历了清代一朝,北京文化如何成为北京古代历史上最为成熟、最为完备的文化体系,展现出清代北京文化在北京史研究的重要地位。与此同时,作者通过
    马建农文化26.3万字
  • 17—18世纪,当“中国风”吹到欧洲,“中国”便成了欧洲人关注的焦点。孔子及儒家经典被引入欧洲,孔子被称为“哲学家”,儒学被称为“哲学”。欧洲人这才发现,中国人除了有丝、瓷、茶,还有欧洲人所说的那种“哲学”。随着理性的上升,“哲学”的地位日益提高,以理性取代神性、取代宗教,而与神学平起平坐了。不仅如此,“哲学”还赋予国家绝对精神,使得国家观念成为绝对精神的集中反映。作为国家主义的代表,孔子的历史地
    刘刚 李冬君文化19.6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