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澳门民间故事
更新时间:2021-03-18 11:32:24 最新章节:第8章 主要參考書目
书籍简介
澳门流传着不少民间传说及逸闻掌故。其中不少故事经长期传述,内容情节不断丰富、人物个性愈加鲜明。其内容不仅包括华人社会的民俗风物,还有许多葡萄牙文化的印记。该书具有重要的资料保存价值,是对澳门人集体记忆和独特文化的发掘与传承,体现了澳门在东西方交流中的独特地位。
品牌:中图公司
上架时间:2018-07-03 00:00:00
出版社: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图公司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张卓夫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抗战歌谣作为反映抗日战争期间民众生活、思想的艺术形式,从其产生过程、传播方式等方面可以看出,它不仅具有歌谣的“民粹性”特点,也带有强烈的官方色彩、政治意识和时代特点。随着时代的不断流变,抗战歌谣的社会功能不断发生变化。抗日战争中,在晋东南地区,中国共产党通过对民间歌谣全面而深人的利用与借鉴,使抗战歌谣不再仅仅只是乡村民众自娱自乐的表达方式,更成为具有强烈政治意味的宣传工具,歌谣所固有的娱乐功能被政文学16.2万字
- 会员本书是一部围绕传统中国民间流传的歌谣、故事、风俗等口头表达,展现中国民间故事发生、流传、变异的规律性和复杂性的著作。全书分为“歌谣与歌手的传说”“爱情与婚姻的传说”“颂神与造神的传说”“命理与地理的传说”“天灾与人祸的传说”五个部分,通过民俗学的田野调查,作者对于民间故事与传说的推理层层展开,那些千姿百态、趣味盎然的古老故事与传说也随着作者的调查研究和推理分析浮现其生长蔓延的生机所在。文学19.9万字
- 会员近70年的民间故事研究大多围绕民间故事的多重价值而展开,在吸纳他山之石的同时也注重本土特色,形成了民间故事采录与改写、比较研究、类型研究、文化人类学研究、故事形态学研究、民间故亊史等多重理路,呈现曲折向前的轨辙。本书在广泛搜检细读近70年中国民间故事研究论著基础上,集中对类型学、比较研究、文化人类学研究、形态学研究、采录研究、故事学术语体系展开深入分析,学术评论与学术访谈相结合,在总结中国民间故事文学23.8万字
- 会员本课题以闽南文化区域广泛流传的“陈三五娘”民间爱情故事作为研究对象,在宏观背景下,从不同的层面展开溯源与探讨,彰显作为民间爱情故事之强大生命力和广阔的阐释空间,分析并描述这一民间爱情故事的起源、发展、影响与趋势;从多学科的理论视域,探索以“陈三五娘”传说的故事内涵及其跨界传播脉络,梳理研究这一民间爱情故事在各类文体的传承与流变。文学25.2万字
- 会员本书以两汉时期谣谚文化的发展与传播为研究对象,通过细致梳理历代文献,对这一时期谣谚作品的本事、出处、数量、类别进行了摸排,分析了谣谚作品多样的形式、内容、风格及其艺术表现力,考察了汉代谣谚的地域分布、不同类别作品的传播范围。通过分析汉代谣谚运用的场合与方式,对汉代社会各阶层人士,包括下层民众、文人儒士、太学生、朝廷官员及谶纬家、政治活动家运用谣谚文化的情形和动机进行了探讨。从传播的方式、载体和变异文学17.8万字
- 会员关于老罕王努尔哈赤的传说在东北地区广泛流传。这些传说既描述了清太祖戎马一生的英雄业绩,又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当时女真人的社会生活。本书作为口头传统视野下的个案研究,旨在从传说文本的形成入手,围绕个人叙事与地方传统的交互影响,对如何理解民间叙事文类作出实践层面的回应。当代搜集整理的传说文本己然构成以口头为中心,文类多元,层次鲜明的传说集群。与散落的传说文本相比,汇聚到新宾县故事家查树源这里的,是结合自身文学19.9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作为满族史诗,《天宫大战》保留了大量满族先民记忆中的创世神话、洪水神话、盗火神话等内容,以三大女神为主的三百女神更是构筑了神奇的女神殿堂。三百女神作为善神与恶神耶鲁里神系经过多次争斗后,女神取得胜利从而奠定了天庭秩序及人间秩序。《天宫大战》最初以满语演述传诵,后因满语式微,民众将文本以汉字记音满文的形式记录下来。《天宫大战》原为9腓凌,本译注将迄今保留的7腓凌翻译出来,以期还原满语样貌。民间文学10.4万字
- 会员牛郎织女、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哭长城,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经典的四大民间传说。本书重点考察四大传说的经典化过程、民众接受心理以及当下的思想艺术价值等。前四章各聚焦一个经典传说,分别解析人物、名胜、地域、情节之于传说的意义、作用以及传说的演进机制;后两章关注经典传说的共性与个性、当下与未来。“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四大传说的主人公均面临困境和矛盾,即“阻隔”,他们各自冲破艰难险阻,表现出对民间文学21.9万字
- 会员本书以两汉时期谣谚文化的发展与传播为研究对象,通过细致梳理历代文献,对这一时期谣谚作品的本事、出处、数量、类别进行了摸排,分析了谣谚作品多样的形式、内容、风格及其艺术表现力,考察了汉代谣谚的地域分布、不同类别作品的传播范围。通过分析汉代谣谚运用的场合与方式,对汉代社会各阶层人士,包括下层民众、文人儒士、太学生、朝廷官员及谶纬家、政治活动家运用谣谚文化的情形和动机进行了探讨。从传播的方式、载体和变异民间文学17.8万字
- 会员自古以来作为治水英雄太湖流域广为流传的春申君黄歇(?—前238年)究竟是怎样的历史人物?他的事迹、遗迹和传承,与上海当下城市建设究竟有何关联?作者通过全面梳理、实地考察以春申君为中心的口头传说、文本及遗迹等形式,探讨春申君治水传说为何在该地域生成、传承及演变,历史上的楚国丞相春申君如何成为治水领袖,及春申君传说如何在当代上海的城市生活中实现资源化的过程,揭示了传说传承的空间、传承谱系及其与地方认同民间文学21.8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