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传媒进化论
更新时间:2022-04-11 17:41:36 最新章节:封底
书籍简介
本书分为三编。上编集中于融合传播创新研究,探索在媒体竞合发展的新格局中,传媒如何建构新型主流媒体,重塑现代广播电视传播主体,重组现代广播电视话语体系,为现代传播体系的建构提供可资借鉴的思路。中编侧重于电视传媒进化研究,集中从电视传媒进化的角度,探讨电视媒体的战略转型、电视新闻的微传播,以及电视的公共服务与责任。下编侧重于传播教育改革研究,分析媒体融合对我国新闻传播教育的影响及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并借鉴西方媒体融合教育经验,探索构建融合传播教育体系的方法与模式。
上架时间:2020-11-01 00:00:00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最新上架
- 会员本书依托于作者收藏的原版《北洋画报》及全套影印版《北洋画报》,以“画”为挈,以画报故纸为本,分“画世象”“画新知”“画斯文”“画体魄”、“画氍毹”“画笙歌”“画光影”“画丹青”八章,细细爬梳了《画报》上的相关信息,从中可见1920年代~1930年代中国北方的声光影色、人间百态。画楼,以画为楼,是当年“北画”同人的自况。1920年代的中国已经进入读图时代,本书的一大特色是将设计之美与其蕴含的历史信息社科18万字
- 会员周振甫是我国著名的学者型编辑,是中国现代出版史亲历者和参与者之典范。本书遴选周氏围绕编辑出版工作所撰写的文章近四十篇,分为“经验脞谈”“审稿纪实”“编辑忆旧”“出版杂议”“文心书简”等编,既富书林掌故,亦有经验总结,可为当代出版人提供宝贵借鉴和启示。社科16.1万字
- 会员《中国媒体发展研究报告》系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推出的前沿问题研究报告,聚焦互联网时代的媒体发展,使其深深植根于对中国传播创新的探究,充分发挥智库功能。为此,本刊试图与您一道,走进中国传播实践的前沿地带,深切关注其中的热点、难点、疑点,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呈现中国传播实践,共同为互联网时代的中国传播开辟创新路径。社科12.7万字
- 会员川端康成不仅是日本的,更是全世界的,当然也是中国的。随着川端康成作品在中国的传播和接受,中国以自己的期待视野理解川端康成,阐释川端康成,带上中国本土文化的烙印,就产生了一个中国的“川端康成”。本书以川端康成在中国的接受与传播状况做实证梳理和研究为基础,进一步发掘了川端康成文学对20世纪以来中国文坛、中国文论、中国美学以及中国当代社会生活的发展演变所具有的意义,具体、全面地展示了“中国的川端康成”。社科20.9万字
- 会员本书基于多维驱动模型,研究了信息化进程中如何推进信息共享的问题,提出:一要构建有效的制度机制,运用制度工具引导社会的信息共享;二要设计科学的技术组合,借助技术工具驱动社会的信息共享;三要面向市场,运用市场化手段推进社会的信息共享。其中,制度机制包括组织内部的跨部门信息共享激励和组织之间的跨组织信息共享激励;市场机制包括信息的直接交易机制和信息关联价值的深度挖掘机制。通过上述途径,全方位促进社会的信社科13.2万字
- 会员2015年4月20~24日,“华文学术期刊发展趋势国际研讨会”在澳门理工学院隆重举行,来自中国内地、台港澳地区及美国、加拿大、德国、新加坡等国家的华文学术期刊界知名主编、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研讨会,可谓名家荟萃,成果丰硕。与会嘉宾围绕“华文学术期刊发展趋势与战略”“学术评价与期刊评价”“华文社科学术期刊与国际化”等专题展开了充分的研讨。本书即此次研讨会论文结集。社科44.8万字
- 会员作为首都,北京在运用和整合各类媒体资源塑造城市形象、推动文化发展和增强软实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也承担着文化发展和增强软实力的传播重任。本书城市传播中信息传播渠道——“媒介”作为研究的核心内容,结合新媒体的特点及其与传统媒体的互补与互动,关注和讨论了如何在日常传播及重大活动中选择、利用适合北京城市形象传播的媒体,以实现有效的媒体组合。社科12.7万字
- 会员本书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前沿,着重引入和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一种新视角。本研究将网络舆论置于生态学视域下,对高校网络舆论生态系统优化的基本内涵、思维特点、本真诉求进行了梳理,对舆论生态系统的发生要素、生成逻辑、演进机理探究分析。同时以外部性生成环境、内生性组织状况、现实性演进困境三个角度揭示了当下高校网络舆论生态系统的现状,并试图构建切实可行的优化机制和优化路径等。社科12.8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