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星期以后,这位邻居拜访马克·吐温,向他借用锄草机。“当然可以”,马克·吐温说:“但是依我的规矩,你得在这栋房子里用它。”
就像马克·吐温一样,当我们想要改变他人的态度时,常常需要用充满趣味的方式。
4.歪打正着
有人诙谐的说,幽默是出乎意料的歪理。有的学者经过对幽默的认真研究后也指出,幽默的基本逻辑是出乎意料,是违反生活情理而专讲歪理。
我们国家从古至今都是讲理的国家。古人说,理是什么,理的一边是王字,就是说王有理。今天我们说,理有阶级性,理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符合革命事业的需要就是真理,否则就是歪理是谬论。如果不服再狡辩几句就是强词夺理。
如果人们换用幽默来讲,除了它给人们以笑的享受外,就是“歪理”也会被人们笑着去接受,这也许是幽默的又一强大威力。当然,这种“歪理”的背后隐藏的是小机灵,还是魔鬼头?只有对歪理有彻头彻尾的了解的人才会得出结论。现在,我们还是让讲歪理的幽默出来亮相吧!
小的时候我们爱在一起抬杠,有的朋友说,公鸡会下蛋,他亲眼见过。接下来,他就讲了一段《公鸡下蛋》的故事:
一个知县想陷害他手下的一名衙役,限他三天内买一百个公鸡蛋,否则砍头。
这衙役一天买不到,两天买不到,到了第三天,他哭哭啼啼地对家里人吩咐后事,准备去挨刀。他的女儿问明了情况,安慰他说:“爹爹不必着急,我去向老爷回话就是了。”说罢,便赶到县衙,大喊领罪!
知县立刻升堂,问明是衙役之女,喝道:“你父亲为何不来?”女子说:“回大人,我父亲正在坐月子!所以我前来替父亲领罪。”
知县吼道:“你胡说八道!哪有男人生产的?”
女子反向:“男人不能生产,公鸡又怎么能下蛋呢?”知县一听,哑口无言,只好免去衙役的死罪。
这则故事之所以好笑,是因为知县老爷讲歪理,故意刁难手下却反被手下提异。如果手下跟他讲真理肯定讲不过他,因为他头上顶着官帽,手里握着“理”,聪明的女儿以歪理对歪理,解救了他的爹爹,这说明“歪理”的智慧之光是多么强大。
这则故事是用歪理制服歪理的杰作。它说明,歪理的尽头就是真理的曙光。生活中不乏讲歪理的人,我们不妨也采用这种以牙还牙的办法去追求真理。
滑稽的故事,既取笑了有权有势的县官,同时也为自家找回了真理,我们再看另外一个经典故事:
明朝人陈全,据传是个能言善辩、善说笑话的人。有一天,他上朝误入了皇宫禁地,被一个大太监抓住了。他赶忙赔罪道:“小人陈全不知,请公公饶恕!”
大太监早就知道了陈全的名气,便说:“我知你会说笑话,你给我说一个字,能让我笑了,我就放了你。”
陈全想了想,就说了一个“屁”字,太监问:“这是什么意思?”陈全说:“放也由公公,不放也由公公。”太监大笑不止,连说:“放了吧,放了吧!”陈全巧用幽默的双关语化险为夷,显示了陈全的聪明才智。
有个成语叫曲径通幽,原意是指通过许多曲折的道路,到了一个幽静的好地方。幽默中的歪理,似乎也有这种作用。它通过幽默的歪理,曲曲折折找到了所要找寻的绝妙去处。有本幽默笑话书中讲了一个《捉糊涂虫》的笑话:
有个县官为人十分糊涂,常常胡乱断案,把事情搞得一团糟。老百姓给他起了个外号叫“糊涂虫”。会做诗的人还做了一首嘲笑他的诗,题目叫《抓拿糊涂虫》:
黑漆皮灯笼,半天萤火虫,
粉墙画白虎,青纸写鸟龙,
茄子敲泥磐,冬瓜撞木钟。
天错与地暗,哪管是非公。
这首诗还被写成传单到处张贴起来。
他看到这首诗,立刻传差役们过来,大声责备:“哼,你们这些混帐东西,一天到晚在干什么?外面出了告示,要拿糊涂虫,你们为什么没有照办?老百姓都在怨恨,你们知道吗?现在,本官限你们三天之内把糊涂虫捉到,一共三个,少一个也不行!不办到,哼!小心你们的狗命!”
差役退了下去,却无法办理这桩公案,只好出城去碰碰运气。
差役看见有个人头上顶着被包骑着马进城来,他们就问:“喂,你为什么不把被包绑在马后面?”
“我怕马驮得太重,顶在头上,马可以省些力气。”差役一听这话心想:“这个人可算是糊涂虫了。”就不由分说,立刻把他拿下。
来到城门边,又见有个人拿着一根竹竿要进城。先是竖拿着,城门要比竹竿低;再横拿着,城门要比竹竿窄,因此进不得城门,站在那里干着急。差役见了就想:“这又是一个糊涂虫。”也不由分说,立即把他拿下了。
已经有两个,还差一个,找来找去找不到,看看天色将晚,只得先把这两个带回去。
县官听说已先拿到两个糊涂虫,马上升堂问案。对第一个,他下判断说:“你头顶被包骑马,还说省马力,糊涂极了,是一个糊涂虫!”对第二个下判断说:“你手拿竹竿进城,竖进,城门矮;横进,竹竿长。为什么不借把锯将竹竿锯断,可见也是糊涂虫。”
差役听他这样说,上前禀告说:“老爷,第三个糊涂虫也有了!”
县官问:“在哪里,快把他带上堂来!”
差役回答说:“等下一任老爷到了,小的们马上就可把他也拿来。”
县官要为难差役,找了个歪理说捉糊涂虫。差役曲曲折折,把老百姓要抓的糊涂虫最终亮相。人们在捧腹大笑之余,不是也看到曲径通幽的去处吗!
生活中歪打正着,也是一种求理的方法。幽默中的歪理,也起着这种作用。
有个长工给一家地主扛活,天天吃些残羹剩饭,没见过一筷子整齐一点的菜。
一天,地主做生日,叫长工到市上去买条大鲜鱼,长工把鱼买到之后,切成了三截,中间一段净肉,他煮后吃了个痛快,把剩下的一头一尾,交给了地主。
地主一看就愣了,厉声责问道:“怎么搞的?这鱼光剩一头一尾啦,中段呢?”
“中段有什么用?早割掉扔了!”
“说傻话!怎么会扔了?”
“唔,不扔还留着?我在你家干活快两年啦,从来也没吃到过一回鱼身子,我一直以为只有鱼头鱼尾才能吃呢!”
5.笑声是最好的武器
有时我们也能以有趣且有效的方式来运用敌意的幽默,因为当我们把自己放进其中时,原本充满敌意的幽默也就变得没有敌意了。这时我们就可以如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所说的“表现于外”了。
你不一定要像演员那般去“表演”。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你都站在人生的舞台上,你都能将心底所想表现出来,解决你的困难、怒怨、痛苦和困窘。更重要的是你也能够帮助他人,让他们看到如何将个人的困扰表现出来。
这说来似乎有点矛盾,但敌意的幽默的确能够提供某种关怀、情感以及温柔——只要你能将它转变成下面这个例子中的情况:
索非走到邻居门口,手里握着一把斧头,说:“我来修你的电唱机了。”
索菲并不是想把邻居的电唱机砸坏,他只是恰当地表达了对邻居太嘈杂的音响的不悦,而不是对邻居大发雷霆。他的行为似乎是对邻居说:“我喜欢你,我关心你,我希望和你好好相处。因此,可不可以请你把唱机的声音关小一些?”
你不一定要找个道具例如斧头,才能将意思表达出来。只要试着把你自己和你自己的感受放进你的幽默中,作为幽默力量的来源,就可以达到幽默的效果。
事实上,有关幽默力量的许多矛盾之处,都显示我们只有对所爱、所关心的人运用幽默的时候,才能把似乎敌意的幽默加以有效的运用,从而产生好的结果。这类幽默与其称为“敌意”,不如称作“损人”更为恰当些。损人的幽默常常以女性为对象。
下面是一则太太们对于结婚纪念日的感慨:
夫人甲:“我家那个马大哈真叫我伤心,他连我们的结婚纪念日都忘记了您丈夫该记得吧?”夫人乙:“我才不希望他记得那么清楚,我总是一月份提醒他一回,到了七月份又提醒他一回。这样,我一年就能得到他送给我的两份礼物。”
这类玩笑在表面上看来似乎很损人。但是我们可从另一个角度来解释,这也可以看出夫人乙是很爱自己的丈夫的,她体谅自己的丈夫,又以丈夫的健忘或是不细心来满足自己小女人的心态。
这当然不是呼吁大家多加使用或者经常运用这类损人的幽默。我们强调的是将这类幽默转变为幽默的力量,来帮助我们把内心的温暖表达出来。
表达内心的感受,能使我们和他人免于爆发战火。当我们把内心负荷过重的事情表达出来的时候,就能卸除心头的紧张而不致引起怨懑。
幽默力量可以避免战火爆发,卸除心头重担!下面是一个缺点和优点的讽刺幽默:
一辆公共汽车靠站时,一位年轻人从车上直往下冲,把一位老人撞倒在地,而他却视而不见,头也不回地扬长而去。
突然,有人喊他:“喂!年轻人,你掉了什么?”
年轻人急忙赶回,摸摸口袋,又遍地寻找,一无所见。
“你先把这位老大爷扶起来,我再告诉你。”喊他的那位妇女说。
年轻人无可奈何,只好硬着头皮把老人扶起,然后急切地说:“快把东西给我,我还有事哩!”
妇女正色地说:“你差点儿把做人的道德丢了,不过,现在你已经捡回来了!”
年轻人红着脸匆匆走了。
讽刺的效果在于使他人能够倾听你说话,记住你所说的,并且也能使谈话顺利进行,抓住听者的注意力,便于意见的表达。
耶稣基督在世上传福音的时候,也用讽刺的力量来表达他的信息。当他这样问:“你们中间谁有儿子想要饼,却给他石头呢?”这讽刺的震撼相当于我们现代的问法:“如果你的孩子想要吃三明治,你会拿石头给他吗?”
耶酥把要饼的举动比成人们求天父帮助的需要,他所要传达的信息是:“求则得之。”
讽刺有其重要作用,利用它可以把一些足以损害我们的惯例或是想法的流弊暴露出来,但是我们若要运用它.至少有两点要求需要我们注意。第一,我们必需熟习运用讽刺的幽默力量,必须知道它与事情的关联,知道它会得到别人的认可。第二,我们必须确定对方——一个人或是一群人——能明白你讽刺中有趣的一面,而且能对它做出趣味的思考。
6.人际关系的特殊处方
人的一生追求的是事业上的成功,这一点对任何人来讲都是同样的。无论是想登上总统宝座的竞选者,还是在战场上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无论整日爬格子的文人儒生,还是苦思暝想的科技工作者;无论整日和机器轰鸣在一起的工友,还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夫,他们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奋斗着,并希望自己的事业最终成功。因此,有人把事业的成功比作高山的峰顶,比作丛塔顶端的宝刹,比作心中的太阳……达到事业成功彼岸的路可以说有千条万条,而幽默却是通向事业成功的一条阳光大道,是潇洒走一回的必然选择毫无疑问,幽默是事业的指路明灯。
林肯是美国历届总统中谈吐最为幽默的一位,他经常采用幽默的方式去表明自己的政治主张,用笑的艺术来缓和紧张的空气,化解悲哀的情绪,从而战胜危难。他经常说:“我笑,是因为我不会哭。”有位财政部长批评他笑话说得太多了。林肯说:“依我的经验来看,在向一般人说明或者解释问题的时候,说笑话的方式比其他方式更容易被人接受。”这样,林肯用欢笑的幽默,领导美国人民取得了成功。
像林肯一样,在现代的历任总统中,里根总统也是善于用幽默和笑话取得事业成功的政治家。1984年里根竞选总统连任时,他的年龄成了竞选的主要话题,他是美国历史上年龄最大的总统候选人,而他的对手蒙代尔比他年轻很多。在电视辩论中里根说,“我不希望把年龄当成竞选的话题,也决不会用对方太年轻、经验不足作为把柄来攻击对方。”里根总统的幽默往往使一些很严肃的问题变得非常轻松。
60年代的肯尼迪总统也是一位善于运用幽默达到成功的人物之一。他就任总统时,提名他的弟弟罗伯特·肯尼迪担任司法部长,受到议员们的批评。肯尼迪含蓄风趣的说:“罗伯特想将来继续做他以前的生意,我觉得他应该先学点司法经验。”他认为从事政治工作,能表现出幽默是很重要的能力。他说:“我非常同意古代一位印度诗人的话,大意是:天下只有三件事——上帝、人类的愚蠢和欢笑。头两件事是我无法理解的,所以我们就必须紧紧地把握住第三件事。”
在中国,无论古代还是现代,都有许多成功的政治家、经济家、艺术家,他们的经验也紧紧和幽默的风度联系在一起。
说到古典幽默,就不得不提到古代的幽默大师。历朝历代总会出现几个怪胎,用嬉笑怒骂的口吻来发泄对于朝廷的不满。金圣叹、郑板桥与纪晓岚等都是。
比较早的,有汉朝时的东方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