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让诗歌成为四川的骄傲

——第二辑《蜀籁》总序

梁 平

四川诗歌在中国诗歌版图上越来越需要整体呈现。近几年,在四川省省委宣传部直接关心和指导下,由地方政府搭建平台,全国各地诗人和当地老百姓踊跃参与,连续举办了具有广泛影响的五届“罗江诗歌节”。在“罗江诗歌节”上,每一届都有特色,尤其“中国十大农民诗人”评选和“四川十大青年诗人”评选,成为全国媒体和中国诗坛关注的亮点,“罗江诗歌节”也真正办成了中国诗坛一个重要的活动。与活动相对应的是,由省委宣传部、省作家协会主抓的“蜀籁”诗丛,更是每年集中推出四川优秀诗人的最新创作成果,以期分批次、分梯队展示四川诗歌的创作与队伍,让四川诗歌在中国诗坛发出更嘹亮的声音。

这是第二辑“蜀籁”,这里两位诗人是继龚学敏、李龙炳、熊焱之后,我们又一轮重点推出的四川优秀诗人。每一年“蜀籁”入选的诗人不在数量的多,而在于诗集本身的意义和价值。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蒋雪峰,在李白故里江油一直坚实、不事喧哗地默默写作,写出了自己的个性;80年代出生的彝族青年女诗人鲁娟,是近年凸显出来不可多得的年轻的少数民族女诗人。

在江油的蒋雪峰注定该成为一位优秀的诗人。他不是那种拿着诗歌当工具使用的人,他的安静、他的寂寞、他对诗歌的敬畏练就了自己身心的干净。他有一句诗“李白的战士最听酒的话”流传很广,而恰恰是这一貌似调侃的句子,让我们看见了一个真诗人的内心,那些尘世,那些绳营狗苟,那些花花肠子对于诗人来讲是不屑的。古代文人的酒一定比现在的酒干净,李白的酒就是诗。所以雪峰听酒的话、听诗的话。只有诗人心无旁骛,诗才可以写得纯粹。蒋雪峰在那年大地震中,曾经和一些难民挤在一个桥洞里生活过,那是魂飞魄散的日子,而诗人在这样的日子里看见了人性的温暖,写成了诗。在这一辑“蜀籁”里,蒋雪峰《从此以后》里的诗,都是百姓的人间烟火,它的轻盈黏着实实在在的地气,他的想象依托活生生的现实。无论是他的慢歌、还是他的摇滚,都是那么结实和可靠,那么有血有肉。

鲁娟(彝名阿睹阿喜)生活和工作在遥远的凉山雷波,这是她生命诞生和成长的地方,也是她诗歌生长的地方。我省彝族诗人在中国当代诗坛不仅有一席之地,而且出了不少杰出诗人,以吉狄马加为代表,彝族诗人倮伍拉且、阿库雾乌、发星、吉木狼格、沙马等都是以诗歌让这个民族引以为骄傲。可以说,年轻的鲁娟近年在诗歌上的成就为彝民族赢得了新的荣誉,2013年,她被评为四川十大青年诗人之一。这一辑“蜀籁”里鲁娟的《好时光》所呈现出来的诗歌内在精神气质和文化血缘,好就好在依托于她的母语世界和母语文明这一古老源泉,对母语生命自觉与超越精神转换成汉语的表述。鲁娟的诗歌又因为诗人的精神骨骼与艺术生命性灵有着与生俱来的民族胎记,所以她的诗歌即使是汉语,也应合了艾略特所主张的诗歌语言要回到“部落的方言”中,鲁娟的《好时光》就有了不一样的光芒。

第二辑“蜀籁”就要和读者见面了。本书的另一位主编朱丹枫同志,作为省委宣传部的领导,一直关心、经常过问这套书的进展情况,对作者和作品提出了“选准、编好”的要求,希望每年一套的“蜀籁”,要匹配当年的四川诗歌成果,要成为能够留得下去、在全国有影响的好书。对此,我将和四川的诗人们一起,竭尽全力。

2013年4月16日凌晨3时于成都·没名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