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快乐法则——左右心态的神奇力量(2)

而右脑则是“祖先的大脑”,只能承受8~13次的轻松“α”波。它属于灵感的、直觉的、音乐的、艺术的、宗教的等可以产生美感和喜悦感的大脑。日本和澳大利亚学者发现,学会使用右脑可以使人分泌更多的β—内啡肽,这种神经生化物质已被证明是能够使人产生幸福感的脑内“黄金”。使用右脑的人往往会花更多时间去冥想、散步、钓鱼、与人闲聊、欣赏古典音乐。通过训练和使用右脑会使人的心智更加健全,生活更加幸福。

根据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一个人一生有1%~3%是用右脑,97%~99%都在用左脑。

但是这种用脑方式究竟会对我们生活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呢?

美国一位叫霍华·克来贝尔的心理学家几年前曾做过一项调查,他发现现在绝大多数人已习惯利用左脑去看待问题和思考生活,这样做的结果会使人感觉轻松愉快能力下降。不仅如此,过度强烈使用左脑的话,会不快乐,易发怒,感受强大压力,脑内会分泌一种“去甲肾上腺素”物质,也叫做“斗争的荷尔蒙”,具有强烈的毒性,会加速老化及早死,它还是失眠,焦虑症,抑郁症等某些心理疾病的主因。

日本教育专家七田真认为右脑有五项功能。

(1)超感觉能力:不需要靠一般的感觉器官,而是靠细胞,波动来感觉,所以能感应接收到宇宙的信息。

(2)图像化机能:一眼看过,听过的事情可借由意想显现。

(3)超高速自动演算机能:具有一种高速,大量的计算能力,小孩能算出多位数乘法,就因为右脑天生有这样的能力。

(4)共振共鸣机能:不需要通过严谨的五线谱练习,只要打开右脑听一遍,脑海里尽量去想画面,就可流利的演奏音乐。

(5)超高速大量记忆机能:运用在语言学习方面,小孩子常听外语录音磁带,就能讲四五种语言。

随着年龄的增加,左右脑的脑细胞逐渐开始衰退,但是脑的机能还有很大潜力。人们由于从小开始就接受了一套规范的左脑教育,所以左脑机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可是,右脑机能的开发还很不够,即使到了四十岁,他们的大脑都大有开发的潜力。

从创造力来说,年龄越大积累的资料越多,重新组合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因此可以这样说,只要充分开发右脑机能,年龄的大小并不是问题。任何人的右脑,无论什么时候都可以通过锻炼使其活化。随着时代的变迁,工作的形式、内容也在不断地变化,同时对右脑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单凭左脑的逻辑推理已经远远不够,必须从整体上,从纷乱复杂的现象中,准确地把握问题的本质,这就需要有驱动右脑的能力。

人人都可成为“新右派”,通过以下方法可以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激活右脑,从而使你的创造力可以自由发挥。

一、凡事都往好的地方想

当我们遇到困苦挫折时,要善于运用积极性的思维,从不利的因素中看出有力的因素来。研究发现,快乐和积极的思维可以促进大脑产生一种荷尔蒙,也就是常说的“脑内吗啡”。积极思维有利于大脑分泌更多的脑内吗啡,有利于大脑产生促进身心健康的α波。人的心情处于愉快状态时,同样使大脑产生α波,此时大脑更多地处于右脑状态。

二、听音乐

音乐的载体是流动的声音,它瞬息万变,随声随灭,使音乐呈现出非视觉性、非语义性的特征。因此,音乐便呈现出多样性。音乐的这种特性,需要通过主体的联想能力,使音乐与情感变化产生共鸣。音乐以它特有的属性赋予右脑无穷的想象。人们通过音乐中旋律的起伏、强度的变化、节奏的改变等来体验情感、感悟生活,展开无意识的联想。音乐的声波还可以对大脑起到理疗作用。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欣赏旋律优美的音乐,能够使人情绪安静、轻松愉快。在精神感到疲劳时,听一些舒缓的音乐,可以使自己的左脑充分地休息,同时激发右脑的潜能。

三、写汉字

汉字是直接从象形文字发展而来的,以单字为单位,呈现出整体性,每一个汉字都是一个完整的图形。人们在学汉字时,不是通过笔画的背诵来记忆,而是一种整体记忆。这种整体性,属于形象思维的范畴。延续了几千年的汉字的整体性使中国人右脑的形象思维更加发达。

四、使用筷子

使用筷子不仅仅是为了弘扬国粹,而是因为与西方的刀叉相比,中国的筷子更有技术含量。特别是你用左手用筷子时,更能锻炼左肢,从而能更好地刺激右脑。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将双手比喻为大脑的“老师”。人体的每一块肌肉在大脑层中都有着相应的“代表区”——神经中枢,其中手指运动中枢在大脑皮层中所占的区域最广泛。弹琴、使用筷子、织毛衣与刺激指尖就是最好的促进大脑开发的指尖运动。

五、练习瑜伽

“瑜伽”一词指的是“梵我合一”的境界,而非动作。练习瑜伽,可以让我们的左脑平静下来,让意识倾听右脑的声音,这样我们的脑波会自然的转成α波。当脑波呈现为α脑波时,想象力、创造力与灵感便会源源不断地涌出,对于事物的判断力、理解力也会大幅提升,同时身心会呈现安定、愉快、心旷神怡的感觉。通过瑜伽的练习,可以更好地进行左右脑状态的切换。

六、同时学几门外语

美国神经外科近年发现:儿童学会两三种语言跟学会一种语言一样容易,因为当只学会一种语言时,仅需大脑左半球,如果同时学习几种语言,就会“启用”大脑右半球。学外语时,不妨几门外语同时学。

德西效应

——奖励要讲究策略

在管理心理学中,人们在外在报酬和内在报酬兼得的时候,不但不会增强工作动机,反而会减低工作动机。此时,动机强度会变成两者之差。这种现象是心理学家德西在实验中发现的,人们把这种规律称为德西效应。

1971年,德西做了一个专门的实验。他让大学生做被试者,在实验室里解有趣的智力难题。

实验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所有的被试者都无奖励;第二阶段,将被试者分为两组,实验组的被试者完成一个难题可得到1美元的报酬,而控制组的被试者跟第一阶段相同,无报酬;第三阶段,为休息时间,被试者可以在原地自由活动,并把他们是否继续去解题作为喜爱这项活动的程度指标。

实验组(奖励组)被试者在第二阶段确实十分努力,而在第三阶段继续解题的人数很少,表明兴趣与努力的程度在减弱,而控制组(无奖励组)被试者有更多人花更多的休息时间在继续解题,表明兴趣与努力的程度在增强。

这个结果表明,进行一项愉快的活动(即内感报酬),如果提供外部的物质奖励(即外加报酬),反而会减少这项活动对参与者的吸引力。

在日常生活中“德西效应”的现象随处可见。比如有个孩子对画画感兴趣,自己在家很自觉很认真地在画着画,画得很投入、很开心。这时父母走进来,为了表示对孩子的关心,可以说,孩子你好好画,爸爸奖励你10元钱。结果这孩子变成了只为钱而画画,没有钱就不想再画画了;学校里,学生认真学习本来是天经地义的事,教师为了激励学生的积极性,经常发奖品,结果会发现没有奖品时,学习积极性会大打折扣。

在学校管理工作中,一定要处理好内感报酬与外加报酬的关系,也就是处理好精神鼓励与物质鼓励的关系,以及同教师、学生内心感受的关系,避免产生德西效应,使教师的教学动机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薪酬虽是企业管人的一个有效硬件,直接影响到员工的工作情绪,但是每一个公司都不会轻易使用这件精确制导武器。如果使用不好,可能会带来“德西效应”,不仅不能激励员工,还可能造成负面影响。对待员工,你的激励方法应该是基于员工需求的,也就是说,你必须了解你的员工,你应该知道他们想要什么。只有如此,才能留住优秀人才,才能保证企业的竞争力。

为什么会产生德西效应?据研究有如下原因。

第一,外加报酬“糟蹋”了内感报酬。内感报酬是发自人们内心的,是无价可说的,只能自己感受体验,而不宜外在标定,否则就会庸俗化,就会贬值。有些画家的画宁可分文不取送朋友,如果朋友给钱了,他反而要生气,为什么?就是因为外加报酬损害和减弱了内感报酬。因此,千万不要以为,外加报酬加内感报酬,其行为动机水平最高,实际上反而更糟糕了。

第二,外加报酬被过早地预知了。从事某项活动一旦报酬被预知之后,其内感报酬就会大打折扣。

第三,原有的外加报酬距有关需要满足的水平太远,对外加报酬的要求太强烈。一旦外加报酬出现,就得到了满足,强化了这一外在行为,使内感报酬体验淡化了,因此产生了德西效应。

第四,直接激励的原有强度不足,价值观念的某些偏差,均可能导致德西效应的产生。

上述这几种影响因素,如能处理好,一般会降低外加报酬对内感报酬的消极影响,外加报酬会在不影响内感报酬的情况下发挥自身的作用。

刘备是激励人心的鼻祖。据《三国演义》中记载,当阳常阪之战是曹操、刘备两军的一次遭遇战,骁将赵云担当保护刘备家小的重任。由于曹军来势凶猛,刘备虽冲出包围,家小却陷入曹军围困之中,赵云拼死刺杀,七进七出终于寻到刘备之子阿斗,赵云冲破曹军围堵,追上刘备,呈交其子。刘备接子,掷之于地,愠而骂之:为此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赵云抱起阿斗连连泣拜:云虽肝脑涂地,不能报也。

刘备成功“燃烧”了赵云。这把火点在赵云的心里,再也没有熄灭过。

某饮料企业有一名销售人员兢兢业业,取得了很好的业绩,年终总经理把他单独叫到办公室,对他说:“由于本年度你工作业绩突出,公司决定奖励你10万元!”业务员非常高兴,谢过总经理后带上门就要离开。

这时,总经理突然叫住他:“回来,我问你件事。今年你有几天在公司,陪你妻子多少天?”这个业务员回答说:“今年我在家不超过10天。”总经理惊叹之后,拿出了1万元递到业务员手中,对他说:“这是奖给你妻子的,感谢她对你工作无怨无悔的支持。”

总经理又问:“你儿子多大了,你今年陪他几天?”这名业务员回答说:“儿子不到6岁,今年我没好好陪过他。”总经理激动地又从抽屉里拿出1万元钱放在桌子上,说:“这是奖给你儿子的,告诉他他有一个伟大的爸爸。”这个业务员热泪盈眶,千恩万谢之后准备走。

这个业务员激动得正要离开的时候,总经理又问他了:“今年你和父母见过几次面,尽到当儿子的孝心了吗?”业务员难过地说:“一次面也没见过,只是打了几个电话。”总经理感慨地说:“我要和你一块去拜见伯父、伯母,感谢他们为公司培养了如此优秀人才,并代表公司送给他们1万元。”这名业务员这时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哽咽着对总经理说:“多谢公司对我的奖励,我今后一定会更加努力。”

同样是13万元,如果企业老总直接将钱发给这名销售人员,那效果可想而知。但是用心地稍微下点工夫,起到的效果就非同一般了。员工心想:我能在这样的企业遇到这样体贴、关心自己的好领导,哪能不感恩戴德,在工作上给予企业最大的回报和支持呢。

有时候企业激励员工不是多么困难的事情,只要企业的领导真的为员工着想,真诚地感谢员工,感谢员工的家属,把一份谢意送进员工的心坎,就是最好的奖励。

有一位家长讲了他家的真实故事:

女儿上小学5年级,很要强,成绩不错。爸爸妈妈为了使孩子的学习基础打得更牢更好,提出了一个奖励措施——每门课考试85分以上奖励10元,90分以上奖励20元,95分以上奖励30元。至于什么考试,他们没有规定。

过了几天,女儿拿着小测验的卷子找爸爸妈妈:你们看,90分以上,给钱!爸爸妈妈很高兴,如数兑现。

十几天以后,期中考试,又是95分以上。女儿找爸爸妈妈要钱,爸爸妈妈犹豫了,这样下去,几百块钱的工资,全装到孩子兜里去了。女儿看爸爸妈妈不想给就说:“爸爸妈妈,香港回归,政策50年不变。你们的奖励政策刚定了一个多月,就要变啦!”爸爸妈妈只好给了钱。

夫妻俩请教了家教专家,专家批评他们不该简单化地以钱进行奖惩,钱不应该成为孩子学习的唯一目的,应该向孩子做一次检讨,相信孩子有责任心,会努力学习争取好成绩,奖励的措施应该多些,如:记家庭奖励档案;赠送一个喜爱的小礼品;购买一本有意义的书;在亲朋好友面前表扬一次等等。

夫妻俩按着专家的意见做了,孩子很高兴,成绩比以前更好。

孩子学习的好坏,原因是多方面的,只有分析原因,对症下药,才会有好的效果。家长对不同年龄的孩子进行奖惩,要考虑年龄特点,要符合成长规律。奖惩的方式方法应该多样化,不应只重一个“钱”字。而更多的是应进行远大理想的教育,教育孩子有毅力,有骨气,有抱负。培育孩子对学习本身的动机,引导孩子勤奋进取,帮助孩子收获学习的成功乐趣。精神奖励比物质奖励更重要。

鸵鸟效应

——临危不惧,才有奇迹

当鸵鸟被逼得走投无路时,就会把头钻进沙子里,鸵鸟自以为安全,其实不然,殊不知,风险的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也无法完全避免,必须勇敢去面对,勇敢地去承担,因为逃避不是办法,逃避责任的同时你就丧失了权利和成功的机会。鸵鸟的应敌方式我们称之为“鸵鸟政策”或“鸵鸟效应”。

鸵鸟和雄鹰是自然界中的两个家族,因素来不和,所以虽然是邻居也不往来,可是,有一天,鸽子给它们捎来口信说它们的领地将有敌来犯,让它们两个家族都提前做好准备,但是,敌人是谁,鸽子并没告诉它。

接到消息后,两个家族的成员都忙碌起来,坚固城堡、准备粮食。可是,没过几天,鸽子又给它们带来口信说它们的敌人要和它们在森林前的沙漠地带展开决战。

接到挑战后,鹰族的成员个个摩拳擦掌,一副要与敌人决个你死我活的样子。鸵鸟家族的成员们在老冤家的面前,也不甘示弱。决战的时候到了,两个大家族列队站在同一侧等着敌人的到来,时间不长,只见迎面不知是什么生物,黑压压的一片,向它们扑来。

鹰族的成员们主动出击,直扑向敌人。而鸵鸟们却把头埋在了沙子里。不知过了多久,鹰族凯旋的时候,见鸵鸟们的头还在沙子里埋着,就有一只大鹰大声说:“敌人已经被我们击退,你们还不把头抬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