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温州人的骨子里流着赚钱的血液——创业致富就是成功的体现(2)

他说:“我不完全否认机遇的作用,但决不想夸大它,因为就拿我来说,我身边就有很多人和我面临同样的机遇,但为什么只有我把握住了?可能因为我更善于思考,更有恒心。这一点比机遇重要得多。比如卖菜,有一天,我和一个卖菜的一起去进菜,我进了一车油菜,他进了一车韭菜,到傍晚,他的一车韭菜全卖完了,我的油菜还剩了四分之三。我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但又不好意思问人家,后来我一琢磨,那天是礼拜三,宣武区的人多半礼拜四休息,正好买点韭菜包饺子。这事儿让我明白了,包括卖菜在内的很多底层商业活动也是很有学问的。以后的所有经商活动我都要先问问为什么,搞清楚了再做,一定没错。”

“我开北京第一家手工饺子馆完全是出于自己爱吃饺子,于是想到别人也可能爱吃,便开了。结果证明我的判断是正确的。后来我发现很多看起来很有钱的人进来吃,我就想是不是山珍海味他们都吃腻了?”

“做了些分析后,我选择了开家‘忆苦思甜大杂院’,这里净是些大饭店里没有的棒子面粥、高粱饼子……生意出奇地好,它既迎合了吃惯大餐馆的有钱人的猎奇心理,又满足了一些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当你为商机而一筹莫展的时候,不妨多把眼光放在生活中,只有不断地关注生活,才会想到生活中最需要的、最有特色的东西,找到与众不同的商机。

2005年,一股韩流在中国大地迅速传播来开。《大长今》、《加油!金三顺》、《人鱼小姐》等韩国电视剧的热播也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消费方式。精明的温州商人乘机搭上“韩流”快车,推出各种“哈韩”商品。早在2005年下半年,温州市区纱帽河一家韩式服装店就是看到韩剧的热播,果断地引进韩版服饰,打出韩文店牌,并注册了自己的商标。如今,小店的生意比其他服装店要红火得多。

2005年,温州森马则跟韩国某设计公司正式合作,该公司为森马设计了十几款韩式春夏装投入市场试销,反响很不错。

温州一位经营饰品店的周老板对韩剧非常关注,因为他经营着一家日韩精品店。周老板介绍,每一部韩剧播出他都要看,以便为自己进货提供参考。2005年上半年韩剧《情定爱琴海》播出,他特意进了一批剧中人物戴的“柏拉图的永恒”手链来卖,虽然标价235元一条,但每天可以卖出三四条。

温州市百货商场纷纷引进韩国化妆品。韩国兰芝化妆品在各化妆品销售中排名达第7位,日均销售额约1.5万元。

更有甚者,温州市一家美容院特意邀请了曾为韩国影星整容过的大夫做院长。该院负责人介绍,很多顾客都被韩剧中女主角的容貌所吸引,就前来询问韩式美容的事宜。营业两个月来,已经为50多位客户做了“变脸”服务,其中以20多岁的年轻女孩和40多岁的中年妇女为主。

其他诸如韩国食品店、韩国料理店等生意也是非常火爆。

温州人的致富经:商机是不断出现的,你现在想不到,并不代表你一直想不到。只要你关注生活,从生活中发现人们的需求,到处都有商机。

★抓住商机,凭本事创业

“无孔不入”是很多人对温州商人的评价,这虽然有贬义的倾向,但从繁荣经济、创造财富的角度来看,人们却禁不住为这一“无孔不入”的精神叫好。正是靠着这种“无孔不入”的精神,温州人成为抢占市场先机最为迅猛的商人群落。但凡温州商人能够到达的地方,商机便会有,财富便会有,富裕的梦想便会在那里落地生根。抢占先机、善抓商机,使勤劳勇敢的温州人将一叠叠钞票装进了自己的口袋。

温州人坚信创业时一种仰赖于个人奋斗的行为——作为创业个体的温州人就是这么做的。也正是因为从不依附于别人,立足于个人创业,温州人才有着一种似乎是天生自由的心境、自由的意志、自由的精神,这种素质是创业所必备的。

温州青年梁天华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兄妹三人,父亲多病,家中所有的重担全压在柔弱的母亲肩上了。梁天华很小就懂得了要自立自强,靠自己的双手来养活自己的道理。1999年,他高考落榜,考虑到家中的生活艰难,他没有听从父亲去学校复读的意见,而是跟随在北京某经典当保安的同乡来到了北京。

但到北京后,梁天华发现,在北京找工作很难。特别是像他这样没文凭、没技术的外来打工仔更是如此。即使想和同乡一样去酒店做一个保安,也因为他身高不足一米七,又没有退伍军人证,没有一家酒店肯收纳他。

同乡见他一直找不到工作,凭自己当保安的微薄工资维持两个人的生计已是捉襟见肘,心里也很着急,建议他还是回老家务农,或者到其它城市找工作。梁天华不愿拖累同乡,便离开了同乡的住所。

离开同乡时,梁天华身上只有不到50块钱了。他想先找一家建筑工地挑水泥担砖块,凭力气挣点钱养活自己。可是,问了好几家工地,老板都说不招人。到了晚上,梁天华摸了摸身上的那点钱,即使是最便宜的旅馆也住不起了,只好露宿街头。三月的北京天气还很冷,梁天华多次被冻醒,只得在街上不停地跑着跳着度过漫漫长夜。

一个星期后,梁天华身无分文了。他咬了咬牙,加入了捡垃圾的行列。梁天华白天在大街两侧的一些垃圾箱里翻捡易拉罐、矿泉水瓶子,送到废品收购站去换些钱;晚上就蜷缩在郊区的树下或桥洞里过夜。捡垃圾根本就卖不了几个钱,而且不是随便就可以捡。有一天,梁天华正在捡垃圾时,被人踢了一脚。他转头一看,只见一个蓬头垢面的中年汉子用仇视的眼光盯着他说:“这里是我的地盘,滚!”他只好低下头,提着袋子悄然离开……梁天华觉得在北京实在呆不下去了。

然而就在他准备攒点路费回老家时,机会却来了。有一天,梁天华在一栋居民楼门口,看到一个带着眼镜的老人一手提着一袋垃圾,一手提着一盆花,把花和垃圾袋一起扔进了垃圾桶里。好好的花为什么扔掉呢?梁天华便走过去问:“老人家,您为什么把好好的一盆花给扔了呢?”老人无奈地说:“养久了,花盆中的泥土越来越少,只能扔啊!”“那您为什么不放点泥土进去呢?”梁天华又问。老伯说:“小伙子,城里哪里还能轻易找到泥土,得跑到郊区才有呀。”此后,梁天华在捡垃圾的过程中,常看到垃圾桶里有丢弃的花。他想,这些花被丢掉真是可惜,自己可不可以从郊区带点泥土来卖给这些养花的人呢?

没过多久,梁天华又看到一个中年妇女提着一盆花正准备扔,于是走上前搭讪道:“您这花扔了多可惜,我住的那里有泥土,我给你送点泥土来,这花还可以好好养一阵子呢。”对方听了很欣喜,忙说:“真的?那什么时候给我送点泥土过来?”梁天华当即答应她第二天早上就送来。

当天晚上,梁天华就装了一塑料袋泥土,第二天一大早送了过去。那位妇女果然在原处等他。她只要了一小半泥土,连声道谢,并且付给了梁天华15块钱。梁天华说不用给那么多,反正这土不要钱的,随便给点就行了。可妇女说:“这不是钱多钱少的问题,我是图个方便,不然这花我只能扔掉了,当初可是花了80多块钱买来的呢。”

梁天华看到北京的泥土竟这样值钱,便决定一门心思卖泥土了。当他手里积攒了1500多元钱时,就在北庙村附近租了一间民房,作为自己卖泥土的基地。

每天一大早,梁天华就装上一袋泥土,从沙子口路走到永定门大街,再到先农坛等居民小区叫卖。但转了几天以后,他发现自己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许多时候,走老半天都遇不到一个买主。

几天后梁天华终于想出了一个点子。他想只有养花的人才会买泥土,而他们一般都把花放在阳台上,如果先在楼下观察谁家的阳台上摆了花,记住楼层再去敲门,不就省劲了吗?有了这个主意,梁天华又提着泥土出发了。可由于太多的楼层都装有铁门,陌生人根本就上不去。他只得在铁门外候着,等到这户人家有人出来时,就走上前去问:“您家养了花吧,要不要养花的泥土?”令他失望的是,他奔波了整整一天只卖了4块钱,还不够来回的车费。这一天,梁天华还受了不少的气。由于他穿得破烂,许多人不等他把话说完,便嚷着要他走开点,训斥道:“年纪轻轻不去挣钱来要什么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