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坏习惯:我们的绊脚石(2)

人的欲望是天生的。不管是人还是其他生命,都是一人不成其众,更不成其世界。但凡是生命,都是一种群体。有群体便有差异与不同,便有攀比和嫉妒的欲望,于是便产生虚荣心了。所以说,爱面子总是与攀比、嫉妒、虚荣等相伴而生的。虚荣心,说白了就是一种为了满足自己的荣誉和社会地位的欲望,生活中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会产生这种欲望。

但虚荣心是一种递增的发展事物,好像一只被吹起来的气球一样,总是希望越吹越大。人的虚荣心可以说是无限的,俗话说做了皇帝还想成仙,满足了一个愿望,随之又产生了两三个愿望;满足了这个细小的愿望,很快又新生了那些庞大的愿望。

“老同学聚餐150元,请室友吃饭200元,买礼品送给女朋友200多元,给自己新添一个手机1500元……”这是一名大二学生7月额外开销的一笔明细账。如今,大学生的高消费现象越来越严重。调查还了解到:一些大学生月花费近2000元,有的甚至年花费4万元之多。

食品、日常用品在学生的每月支出中已不是大头,所占比例不到一半。一些大学生穿衣要名牌、吃饭要高档;手机、电脑,一个都不能少;生日会、老乡会、欢送会、庆祝会,要参加就得付钱。更加令人震惊的是,如今的大学生情侣,特别是一些男生为了爱一掷千金,导致债务缠身。

“认识四五天就送手机,过情人节送上千元礼物的大有人在。”一位热恋中的女生对记者说,“有很多时候都不是女的非要不可,他买了你不收都不行。都是虚荣心在作怪!”

如果你表现出来的虚荣超过了实际条件,那也许就成为一种不正常的社会情感。虚荣心重的人,所欲求的东西,莫过于名不副实的荣誉,所畏惧的东西,莫过于突如其来的羞辱。

有虚荣心的人为了夸大自己的实际能力水平,往往采取夸张、隐匿、欺骗、嫉妒甚至犯罪等反社会的手段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其危害于人于己于社会都很大。

物质生活中的虚荣心行为,主要表现为一种攀比行为,其信条是“你有我也有;你没有我也要有”,以求得周围人的赞赏与羡慕。社会生活中的虚荣心行为,主要表现为一种自夸炫耀行为,通过吹牛、隐匿等欺骗手段来过分表现自己。例如有的人吹嘘自己是某要人的亲戚、朋友,有的人将自己的某些短处隐匿起来,偷梁换柱,欺世盗名。这些情况已蔓延到生活的各个方面。总之,在真实面上制造一处眩目的“光环”,使你真假难辨,而虚荣者从中得到极大的心理满足。

精神生活中的虚荣心行为,主要表现为一种嫉妒行为。虚荣与自尊及脸面有关,自尊与脸面都是在社会活动中才能得以实现。通过社会比较,个体精神世界中逐步确立起一种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又下意识地驱使个体与他人进行比较,以获得新的自尊感。“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有虚荣心的人是否定自己有短处的,于是在潜意识中超越自我,有嫉妒冲动,因而表现出来的就是排斥、挖苦、打击、疏远、为难比自己强的人,在评职、评级、评优中弄虚作假。

虚荣心最大的后遗症之一是促使一个人失去免于恐惧、免于匮乏的自由;因为害怕羞辱,所以不定时地活在恐惧中,经常没有安全感,不满足;而虚荣心强的人,与其说是为了脱颖而出,鹤立鸡群,不如说是自以为出类拔萃,所以不惜玩弄欺骗、诡诈的手段,使虚荣心得到最大的满足。

从近处看,虚荣仿佛是一种聪明;从长远看,虚荣实际是一种愚蠢。虚荣者常有小狡黠,却缺乏大智慧。虚荣的人不一定少机敏,却一定缺远见。虚荣的女人是金钱的俘虏,虚荣的男人是权力的俘虏。太强的虚荣心,使男人变得虚伪,使女人变得堕落。

虚荣心所引起的后遗症,几乎都是围绕在其周遭的恶行及不当的手段,所以严格说来,每个人的虚荣心应该都是和他的愚蠢等高。

职业专家认为,面子换不来位子和银子,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们自古以来就以强者自居,但其体力优势在科技和信息职场中不再吃香。做家务很没面子,女上司让他们感觉没面子,对人倾诉压力没面子,承认错误更是没面子。其实,客观面对现实才是最有面子的。

情绪化,易伤身

无论男人、女人,企业CEO还是普通职员,办公室白领还是建筑工人,都难免逃脱一种东西的包围,那就是情绪。喜、怒、哀、惧这四种人类的基本情绪,构成了丰富的情感元素及旺盛的生命力。可以这么说,我们都是情绪的“奴隶”。

蓬莱市青年张某,因购买的体育彩票号码与特等奖的号码相差一位数而与200多万元的奖金失之交臂,一气之下,患了癔病。张某是位老“彩民”。8月18日,第49期体育彩票开奖,特等奖号码是223918+2,与张某自选的号码仅一位之差。张某气得一天没有吃饭。第二天晚上,张某感到头晕体乏、恶心想吐,被妻子送到驻军某部卫生队治疗。经检查,张某系因生气过度而患上了癔病,需住院治疗。

科学家们曾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研究情绪对健康的影响。美国生理学家艾尔玛将一支支玻璃管插在摄氏零度、冰和水混和的容器里,藉以收集人们不同情绪时呼出来的“气水”。结果发现,心平气和时呼出的气,凝成的水澄清透明、无色、无杂质。如果生气,则会出现紫色的沉淀,研究者将这“生气水”注射到白鼠身上,几分钟后,白鼠居然死了。

可见负面情绪的危害性有多大。

医学专家告诉我们,生气首先伤害的是人身上最重要的心脏。《美国医学会杂志》报道,具有仇恨、敌意、易发怒个性的青年,心脏动脉较容易提早硬化,最后导致心脏病。报道说,据一项自1985年起针对374名18~30岁男女进行的长期跟进研究,发现个性较具敌意、仇恨及易怒的人,其心脏动脉硬化的几率较一般个性的青年高2.5倍。研究员指出,在生气或愤怒的时候,人体内所分泌的压力荷尔蒙会令血压上升,使血小板凝结在一起,造成血管硬化。研究员早将一些导致罹患心脏病的因素,如吸烟、饮食习惯及运动等剔除,纯粹比较不同个性的人对心脏健康影响的差异,令这项研究颇具说服力。我国的中医学也印证了这一点。正如《内经》所说:“喜怒不节,则伤脏,脏伤则病起。”当人愤怒时,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增强,从而促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所以经常发怒的人易患高血压、冠心病,而且易使病情加重,有的甚至危及生命。

人由于愤怒,也可导致食欲降低,或食而不化。经常如此,可使消化系统的生理功能发生紊乱。

愤怒还可影响人体的腺体分泌。如正在哺乳的母亲,由于发怒可使乳汁分泌减少或使其成分发生改变,这对婴儿是十分不利的。又如人在受了委屈、侮辱而发怒时,泪腺分泌增强,泣不成声。有的学者做过调查,发现儿童在愤怒时流泪的占35%,在日常生活中妇女的这种情况更多见。再如,随着愤怒的程度和时间增加,唾液可由增加而变得枯竭,有的人在争吵开始时唾沫星子飞溅,逐渐就变得口干舌燥,吵嚷声随之也慢慢消失了。此时人的唾液成分多会发生改变,即使是吃平时最喜欢吃的东西也会觉得味道不美。

另外,怒伤肝,人处于气愤愁闷状态时,易导致肝气不畅、肝胆不和、肝部肿痛;怒也伤肺,生气时的人呼吸急促,可引起气逆、肺胀、气喘咳嗽;怒伤脾,气极忧虑,很伤脾胃;经常生气,可使肾气不畅,易致闭尿或尿火禁;伤神,生气时由于心情不能平静,难以入睡,致使神志恍惚,无精打采。

“气大伤身”,这真是句千古不易的真理。无论什么原因产生的愤怒,都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我们的社会有它运行的秩序,任何人违背了就会搞得一团糟,可是有时候人们把自己“极为冲动、以至于控制不住自己”作为理由。但谁能例外呢?在《圣经》中,那些成天发牢骚的人们让摩西非常恼火(《民数记》20章10节)。因此他没有照着上帝所指示的,吩咐磐石出水,而是生气地击打磐石两次(第11节)。他确实使磐石出水了,但却引发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违背了上帝的意愿。因此,上帝告诉他,他不能进入应许之地(第12节)。

南非特种部队是一支战略力量,它的挑选程序号称当今世界最为严格的。参选者必须是南非公民,必须接受过学校教育;必须至少在部队、警队服役一年,或在预备营中呆过一年;必须会说两种语言;年龄必须在18~28周岁之间。入选测试,主要包括所有身体测试和心理测试。身体方面的测试包括:两分钟内做完67个俯卧撑,18分钟3公里全速跑。入选后,他们还得参加一流的海陆空训练,了解自己的任务是什么,掌握如何参加空中合作、水下作战、走过障碍物、丛林谋生、跟踪、破坏等作战战术。而心理测试方面,任何无自我控制能力或脾气暴躁的人都会被淘汰。

这就是游戏规则。你可以批评它、怀疑它,只要你参加这个游戏,就必须遵守它。想要超越这个规则的就要接受惩罚。固然有人可能宣称他可以不遵守规则参加游戏,因为他是天才。可是在现代社会中,尊重规则比爱护天才重要得多。现代社会的基础就是尊重规则,而不是天才至上。

一个住在密西根州的人想移去一个在朋友院子里的树根。他决定使用家里存放的炸药,结果树根是除去了,但爆炸把树根变成一颗炮弹,顺势射到163英尺远,最后穿过一个邻居的屋顶。树根在屋顶上造成一个3英尺宽的大洞,劈开了屋椽,穿过饭厅的天花板。

如果我们仔细反省,就会看到有时自己的举动就和那人一样。我们用粗暴的言语及行动去解决问题,结果是事与愿违,越搞越糟。

没人喜欢唠叨嘴

唠叨这个词似乎是男人用来形容女人的专利。

绝大多数女人通常都不承认自己唠叨,而是认为自己在生活中扮演的是提醒的角色,是在提醒男人完成他们必须做的事情:做家务,吃药,修理坏了的家什,把他们弄乱的地方收拾整齐,等等。女人觉得自己的唠叨是关心的表现。

当女人不断重复她的命令的时候,男人却只听到一个声音:唠叨。唠叨就像漏水的龙头一样,把人的耐心消耗殆尽,并且逐渐累积起一种憎恶。世界各地的男人都把唠叨列在最讨厌的事情之首。在美国,每年有2000个杀妻犯承认之所以杀妻是因为妻子太爱唠叨。在香港,一位丈夫用锤子砸了妻子的脑袋,造成其大脑损伤。法官最终给这个丈夫判的刑期很短,因为他认为是妻子太唠叨,使得丈夫失去了理智。

英国媒体曾经报道过这样一件事,24岁的阿尔及利亚裔男子阿赫迈德·萨希和他的意大利妻子住在意大利北部。然而最近,萨希因为违反了意大利的移民法,被当地法庭判处9个月本宅软禁,未经法律许可,他不得擅自离开家。没想到软禁在家期间,萨希的意大利老婆对他抱怨不断,萨希感到成天到晚响在耳边的都是妻子的唠叨声。一个星期后,他再也受不了了,冲到当地法庭上,恳求法官改判他坐牢,而不是在家软禁。因为他一刻也无法忍受妻子的唠叨声了。

据悉,当地法官看到萨希“宁愿坐牢,也不愿再听妻子唠叨”的“痛苦情景”后,出于同情,最后同意了他的请求,后来萨希果真被关在监狱中,继续服完他剩下的8个多月刑期。

唠叨总是发生在关系亲密的人之间:妻子和丈夫之间,母亲和儿子之间,女儿和父亲之间,等等。这就是唠叨者的形象总是一个妻子或一个母亲的原因。她们总是家务缠身,在生活中感觉力量弱小,无法直接改变自己的处境。

唠叨是两人之间权力的平衡方式。当女秘书发现老板还没有完成某些工作的时候,她通常会非常婉转地提醒一下,甚至自己替他去做,因为这毕竟是她工作的一部分。但是当她觉得自己的地位更牢固,或者说她的作用不可替代的时候,她就很可能开始对老板唠叨。

在工作中感到快乐和充实的职业女性很少在家里唠叨。这些职业女性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唠叨,她们的注意力集中在工作上,因为在工作中她们可以获得赞赏、奖励和建议。

一个不能忍受妻子唠叨的男人在电子邮件中说:

我需要你们的帮助,我娶了个唠叨皇后,我再也受不了她吹毛求疵、无休无止的抱怨和骚扰了。从我回到家一直到上床睡觉,她总是不停地唠叨。

我们之间的关系已经到了这样的地步:我们唯一的交流就是她斥责我今天还没有做什么,这周还没有做什么,这个月还没有做什么,甚至指责我从结婚以来还没有做什么。

我的处境如此艰难,以至于下班都不愿意回家,而是主动向老板要求加班。你相信吗,我宁愿工作也不愿意回家。听她无休止的抱怨对我是很大的折磨。

如同上面这个事例,女人的错误就在于,看到自己的另一半这种样子,她就开始把他当成淘气的男孩而不是能干的男人。男人对此的反应就是,你越把他当小孩,他就越表现得像个小孩。这种态度的转变是一个危险的开始,将不利于两人的关系。世界上最厉害的爱情杀手莫过于男人觉得自己的妻子越来越像妈妈,女人觉得自己的丈夫越来越像不成熟的、自私的、懒惰的小男孩。

女人的唠叨,既让人觉得可恶,又让人感到好笑。女人的唠叨,归根到底是一种自我宣泄、自我慰藉,也是一种心理需要和生理需要。

男人吹牛是坏毛病,女人唠叨自然也非好习气,如果飞短流长搬弄是非,甚至坠入长舌妇或泼妇骂街则尤不足为训。

无主见者无自信

爷孙俩买了一头驴往家走,爷爷看孙子小就让孙子骑在驴上。走着走着,有人说这孙子不懂孝敬,孙子听了后就让爷爷骑着驴走;此时又有人指戳爷爷不疼孙子,怎么办?爷孙俩干脆都不骑了,牵着驴走;可又有人笑话他们放着好好的驴不骑,纯是俩傻瓜;听到这话,爷孙俩都骑在了驴身上;可还是有人说,这俩人心真狠呀,存心想把驴累死;最后,没办法了,爷孙俩把驴的四蹄绑起来抬着走了。

“无主见”,又称从众心理,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心理和行为现象。通俗地解释就是“人云亦云”、“随大流”,大家都这么认为,我也就这么认为;大家都这么做,我也就跟着这么做。

有的人对“从众”持否定态度。其实它具有两重性:消极的一面是抑制个性发展,束缚思维,扼杀创造力,使人变得无主见和墨守陈规;积极的一面是有助于学习他人的智慧经验,扩大视野,克服固执己见、盲目自信,修正自己的思维方式,减少不必要的烦恼如误会等。

不仅如此,在客观存在的公理与事实面前,有时我们也不得不“从众”。在日常交往中,点头意味着肯定,摇头意味着否定,而这种肯定与否定的表示法在印度某地恰恰相反。当你到该地时,若不“入乡随俗”,就会寸步难行。因此,对“从众”这一社会心理和行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认为“从众”就是无主见,就是“墙上一棵草,风吹一边倒”。

2004年5月,南京某地方法院受理了一件普通的离婚案件。但案件原因却令人诧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