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让你拥有运筹帷幄的谋略思维(10)

吕豆明有口难辩,愤愤不已,又无可奈何。这时,他听说在遂昌县做知县的临川先生,能秉公办事,善断疑案,便星夜投奔而去。

临川先生问明情况后,觉得事关邻县,不便越权审理,便要吕豆明回龙游县解决。

吕豆明跪在大堂上,声泪俱下,苦苦哀求。临川先生无奈之下,只好答应审理此案。他叫来差役,说:“前天捕来的强盗招认,龙游县灵山村的卜为仁是个窝主,去把他捉来,但不要惊动他的家属。”

差役把卜为仁捉来后,临川先生几句话就让卜为仁招认赖了吕豆明的1800贯钱。

临川先生说了什么话就让卜为仁承认赖账了呢?

谋略断案——

临川先生说:“捕到的强盗已招认,赃物在你家窝藏着,我马上派人到你家搜赃,你把你家的主要财物当堂讲明,以便查对。”卜为仁便把自己家有多少牛羊、布帛、粮油一一说出,最后说还有邻人还债的1800贯钱。

巧称黄金的文官

明朝的朱棣皇帝准备在渭河上新建一座坚固美观的石桥。为了解决建桥的经费问题,他派出十名使臣,要求他们在十天之内每人征收黄金千两。

十天后,十名使臣全部按期回朝交差了。黄金都是按皇帝的旨意装箱的:每块黄金重一两,每一百两装成一箱,每个使臣上交十箱。

谁知,就在使臣们交上黄金的当天夜里,皇帝忽然收到一封密信,说有一个使臣在每块黄金上都偷偷割了一钱,用肉眼看不出来。皇帝读完这封信,非常生气,决心查出贪污黄金的使臣。

第二天上朝,他吩咐内侍取来一杆十斤的盘秤,然后对满朝文武官员说:“谁能一秤称出是哪个使臣的黄金不足,定有重赏。”说罢命令那十名使臣各自站在自己交的十箱黄金跟前。

这下子朝廷上的气氛马上紧张起来了,文武官员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都不说话,皇帝正要大发雷霆,一个年轻文官站了出来,说愿意试上一试。皇帝点了点头。只见年轻文官在第一个使臣的箱子里拿了一块黄金,又在第二个使臣的箱子里拿了两块黄金,第三个拿了三块、……第十个拿了十块,都放到秤盘上,用秤一称,马上指着第三个使臣的鼻子报告皇帝说:“是这人贪污了黄金!”

这个文官根据什么说第三个使臣贪污了黄金?

谋略断案——

原来,年轻文官在十个使臣的箱子里依次取了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块黄金,只要称一下缺了几钱,就可以查出是哪个使臣贪污了黄金。年轻文官称黄金时发现少了三钱,便断定贪污黄金的就是第三个使臣了。

四句救命诗

明朝的时候有位大臣刚直不阿,才华出众,敢于当面和崇祯皇帝争论,为民请命。为此崇祯皇帝很想置他于死地,只因找不到借口而未能如愿。一天,百官上朝时,崇祯皇帝突然心生一计,对他说:“我深知你才华横溢,出口成章,现在我说一句话,你作一句诗,作得好,自有重赏;作得不好,必杀不赦。”大臣应允了。

崇祯皇帝洋洋得意地说:“昨晚宫中妃子生了个孩子。”这位大臣随即吟出一句:“昨夜宫中降金龙。”皇帝没有好气地说:“什么金龙?是个女的。”大臣笑而应曰:“化为嫦娥下九重。”皇帝又说:“这孩子已经死了。”大臣不慌不忙地吟道:“料想人间留不住。”“胡说!”崇祯皇帝厉声吼道,“我已令人把她扔进荷花池了。”谁知大臣出人意料地来个急转:“翻身跃入水晶宫。”

皇帝顿时恼羞成怒道:“你是大学问家,必定知道‘君要臣死,臣不敢不死’。如今我令你即刻投水而死!”大臣无可奈何,只得向湖边走去,刚准备往下跳,突然急中生智,拔腿往回跑。皇帝拍案而起:“你竟敢违抗圣旨!”

“臣不敢抗旨,只是臣正要投水时,楚国忠臣屈原却从水中出现,对我说了几句,我不知该怎么办好,特来请示圣上。”皇帝一听这大臣的话,当即免大臣一死。你知道这位大臣说了什么话吗?

谋略断案——

大臣说:“陛下,臣刚才正准备投水,突然屈原从水中出现,他怒气冲冲地对臣说:‘当年我投汩罗江,是因为主上昏庸,山河破碎,如今国泰民安,君王圣明,你不思精忠报国,却来投水自尽,是何道理?’因此,臣将这番话禀明陛下,如果陛下认为我应该投水,我再去投水自尽不迟。”

真假强盗

山东福山县东村大财主张生元为独生儿子娶了位漂亮媳妇,被看家护院的拳师看中了。拳师经过几天筹划,想出一条毒计:这天夜里,拳师带上绳索、钉子和刀,上楼撬开小两口的卧室,用绳索将新郎捆在柱子上,把新娘子捆在床上,用钉子把门从里边钉死。二人的呼救声惊醒了全家,张生元忙喊人上楼救儿子。拳师喊道:“现在新郎新娘全在我手里,谁敢上楼,我就先杀死新郎!”

这一喊,张生元不敢派人上楼了,只好在下边苦苦哀求,先是许下许多银两,后来也答应把新媳妇给他。无奈拳师就是不放人,还让张生元做好饭菜,从楼上放下绳子提上去。一日三餐,都是如此,有时还点名要菜。张生元对拳师有求必应。

张生元告到县衙,县令说:“要抓捕罪犯不难,只怕你儿子的性命难保!”一个多月后,老县令离任,新县令李琦接任。张生元又到县衙哭诉,恳请县令抓获拳师,救出儿子。李琦接过状纸,看了一遍,问了问拳师的长相,然后冷冷地说道:“事情拖了这么久,我也没有什么办法。”张生元见新县令也指望不上,便跌跌撞撞回到家里,与夫人抱头痛哭。楼上的拳师听到哭声,更是得意忘形。

第二天夜里,拳师忽被打门声、吵嚷声惊醒。他从窗口往下一看,只见一伙蒙面大汉手拿刀枪,高举火把,破门而入。一会儿张生元老两口被推到院子里,跪在地上大喊:“大王饶命!”几个仆人拿着刀枪赶来,只见一个身材魁梧的强盗威风凛凛站到院子中央,大喊一声:“哪个不要命的过来!”仆人们见状,竟吓得谁也不敢上前。接着,就听见一阵丁丁当当的翻箱倒柜声,又看见有人往外抬东西。过了一阵,又听见有人说:“楼上还没有搜,这里有楼梯,上去几个弟兄,把家伙带上!”拳师一看,真强盗来了,顿时傻了眼。

楼门很快被撞开,众强盗一拥而入,把拳师一脚踢翻,五花大绑捆了起来。竟什么东西也没要,只把拳师带走了。

你知道这伙强盗是什么人吗?

谋略断案——

拳师拿新郎作人质。新县令李琦从县衙选了十几名强壮的捕快,扮成强盗,用夜间抢劫作掩护,转移拳师的注意力。真强盗来张家打劫,拳师再拿新郎作人质也就没有了意义,只好任由强盗来抓他,这样,便假戏真做了。

一颗假珍珠

清朝光绪年间,苏州城里有家叫“荣宝当”的当铺,掌柜的姓李,还有个聪明勤快的小伙计叫陆小山。

有一天早上,陆小山刚打开店门,一个穿扮讲究的高个子年轻人走了进来。李掌柜忙迎上去问道:“客人要当点什么?”

高个子年轻人并不答话,从衣兜里掏出一个小布包,摊开放在柜台上。布包里原来是一颗光亮硕大的珍珠。

“太妙了,真是奇宝!”李掌柜从未见过这么大的珍珠,心里不禁惊叹道。

高个子年轻人开口说道:“我是买卖人,常在苏杭一带走动,最近又在苏州城办了点货,不曾想还未等付钱提货,钱就被盗了,只得当了这颗家传的珍珠,先把货办回去。”

“那好,要当多少银子?”

“一百两就当。”

“可月利得给二成,你若能一个月内来赎,就得付赎银一百二十两。”

高个子年轻人点头表示同意。于是,李掌柜让陆小山收起了珍珠,并把当票和一百两银子递给了高个子年轻人。

高个子年轻人揣起当票和银子刚走,陆小山就把珍珠又拿回到李掌柜面前,说道:“师傅,我看这珍珠不象是真的!”

“什么?不是真的?”

“我也不敢说准,但那个当珍珠的人太可疑了。”

“有什么可疑的地方?”李掌柜有些不高兴。

陆小山知道师傅最听不得别人在他面前说这样的话,忙说道:“师傅,您别生气,我可能是多心了。只是那个人在您看珍珠时神色紧张,拿到银子后又匆匆忙忙地离开了这里,我是怕……”

李掌柜尽管不相信陆小山的话,但想到前不久别的当铺发生过有人用琉璃充作珍珠骗钱的事,便拿起珍珠细看起来。可是,他看了半天还是分辨不出真假。

陆小山又笑笑说道:“师傅,您不是说过珍珠用刀能刮出粉末,而琉璃只能刮下片来吗!”

“噢,对了,我怎么忘了!”李掌柜一拍脑门儿,对陆小山说道:“快去拿把刀来!”

陆小山很快取来一把小刀递给师傅。李掌柜用小刀在珍珠上轻轻一刮,刮下来的竟是片。

“啊,假的!”李掌柜惊得一松手,长叹一声:“唉,这可怎么是好啊!店老板若是知道了,我赔得起吗?”

“这有什么可急的,不就是一百两银子嘛。”陆小山一边玩着那颗假珍珠,一边轻松地说。

“说得轻巧,一百两银子还是小数吗?”李掌柜瞪了陆小山一眼。

“师傅,您别愁,我有办法让那骗子连本带利给您送来一百二十两银子。”陆小山严肃地望着师傅说。

“简直是胡说八道,都什么时候了,还用这话来哄我。”

“我说的是真的,不过办成这事得先借给我二十两银子……”

李掌柜看陆小山不象在开玩笑,无可奈何地说:“那你就试试吧!”说着,把自己多年积蓄的二十两银子交给了陆小山。

几天以后,那个骗子果然来到了当铺,被迫掏出二十两银子交给了李掌柜。

陆小山帮助找回了银子,李掌柜感激得热泪横流,当铺里的小伙计们也都交口称赞陆小山。陆小山是怎样把银子要回来的呢?

谋略断案——

陆小山以李掌柜的名义,用那二十两银子在城里一家大饭店办了几桌酒席,宴请城内典当业同行。席间,陆小山拿出事先请人仿做的另一颗假珍珠,告诉各位来客说,李掌柜错把琉璃当珍珠被人骗走了一百两银子,提醒各位不要再上当。说完,陆小山故作生气地拿起小铁锤,当着众人的面把“珍珠”砸碎了。骗子也来到饭店观察动静,看见陆小山把假珍珠砸碎了,心中一喜,又想出个鬼主意。他想,这回可好了,明天就去赎珍珠,朝他们要几千两银子他们也得给。于是,骗子又来到了当铺。骗子万万没有想到,陆小山砸碎的并不是自己当的那颗假珍珠。当陆小山把假珍珠放在他面前时,他哑口无言,只得如数付出了一百二十两银子。

兄弟打官司

安徽张家庄住着兄弟两人,哥哥叫张震,弟弟叫张元。兄弟俩租种几亩薄田,勉强糊口。

有一年,遇上旱灾,田里颗粒无收。在生活无着落的情况下,张震就东借西借凑些本钱,到汉口一带做起了生意。

说来也怪,张震做生意的运气特别好,过不了几年,就赚了许多钱。张震寄钱回家,买地造房,添置家产,并且供养其弟张元读书成人。

多年以后,张震已是一把年纪的人了。他打算不再做买卖,回家乡去安度晚年。谁知张震刚回到家门口,其弟张元竟翻脸不认人,喝令家人将他赶了出去。

这下可把张震气得眼睛都直了。去告状吧,田园契约都在张元手上,自己肯定要吃亏;不告吧,这些年来,明明是我一个人在外面东奔西跑,饱经风霜,省吃俭用,好不容易才积攒下这笔家产,今天竟不明不白地被弟弟一人霸占了去,岂能甘心?

左思右想,张震心中不平,就去找县令百文敏。

百文敏下令将张元带到衙门。张元一上大堂就咬定说:“家中财产全是我一手置办,不信,契约字据可以作证。”说完,从口袋里摸出一大把字据来。

百文敏看张震一副老实巴交的样子,不像存心诬告,再看张元有根有据,道理充足。但是,张元年纪毕竟不大,又一直是读书人,谅他也不懂生财之道。不过,证据不足,难以定案,他只好吩咐退堂。

但是,过了几天,百文敏便想了一个办法,把这个案件给断了。

你知道他想的是什么办法吗?

谋略断案——

过了几天,百文敏将张元带到县衙,喝问:“本县刚查获一桩盗窃案,据盗犯招认,他的赃物全部窝藏在你的家中,你枉读诗书,竟干出无法无天之事,岂有此理!”

张元吓得连忙说:“回禀大人,我一直在家读书,与外人从不来往。家兄张震在外经商,走南闯北,结交三朋四友,或许其中藏有隐私。家中之物都是张震购置,与我无关。”

“哦,家中之物都是张震购置?”

“一点不错。”

百文敏顿时把脸一沉:“大胆张元,竟霸占哥哥家产,丧尽天良,国法难容,家产全归还哥哥所有。来呀,将张元轰出公堂。”

斗米斤鸡

于成龙是清康熙时候的著名廉吏,一向以勤于政务,爱民如子著称。有一天,于成龙刚刚吃罢早茶,一米店老板拉着一位种田人前来打官司。事件起因是:种田人上街卖柴时,不小心踩死了米店老板的一只小鸡,米店老板硬要他赔900钱。种田人不服,米店老板便把种田人拉到了于成龙的府衙。

于成龙升堂,众衙役站在公堂两旁。于成龙问:“是谁击鼓鸣冤要告状啊?”那种田人何曾见过这种场面,吓得一句话也不敢说。那米店老板是城里人,见过世面,他说:“这个乡下人进城卖柴。路过我家门口,踩死我家的一只鸡。我的鸡是良种鸡,只要喂几个月就能长到9斤重,按现在的鸡价,1斤是100钱,9斤刚好900钱,请大人判他赔我900钱。”

于成龙一听,笑了,:“好,我就判农夫赔你900钱。”农夫听了,大声喊冤说:“我卖10担柴还没有900钱呢!”米店老板连称青天,可于成龙又说了一句话,农夫不再喊冤,米店老板却连喊倒霉。

你知道他说的什么吗?

谋略断案——

于成龙说:“农夫踩死的是一只小鸡,你并未喂多久。俗语说:‘斗米斤鸡’,如今你的鸡死了,就不必喂了,你就会省了9斗米,你既得了900钱,就应还农夫9斗米。”当时1斗米300钱,9斗就是2700钱,米店老板当然赔本了。

失而复得的官印

康熙初年的时候,蓝溪县新任知县黄敬刚上任两个月,就发现官印丢失了,不禁大吃一惊。他不敢声张,私下召来师爷毕矮商量。毕矮分析说:“这人偷去官印,也没有什么用处,可是你却落下一个丢印的罪名,我想偷印的人无非是想让你丢掉官职,因此可以断定偷印是报复你。你有没有什么仇人啊?”

黄敬想了想,说:“我刚来此地,也没有什么仇人啊。要说得罪人,我上任不足两个月,会得罪谁呢?只有胡狱吏,他贪赃枉法,曾经被我责罚过。只有他有偷印的可能,可又没有什么凭据,也不好办啊。”

毕矮沉思了一会儿,附耳给黄敬出了个主意。黄敬听后,不禁拍案叫绝。

这天晚上,胡狱吏正在县衙做事,突然后院起火。黄敬立即当着众下属的面,把封好的官印盒交给胡狱吏拿回家保管,自己立即转身指挥救火。

第二天,胡狱吏当着众官的面把官印盒还给县令。黄县令打开一看,官印在里面,于是当着众衙役的面,表彰胡狱吏保护官印有功,发了赏钱。

那胡狱吏为什么盗了官印又偷偷还回来呢?

谋略断案——

当黄县令将封好的官印盒子交给胡狱吏时,胡狱吏就面临着两难选择:或者当场打开盒子,说明盒中无印;或者拿回盒子,送还时,再说明盒中无印。如果选择前者,说明他早知道盒中无印,他有偷印的嫌疑;如果选择后者,得承担丢印的罪名。胡狱吏为了摆脱罪名,只有将偷来的官印,再放回盒中。

谁害死了老太太

北京城里有一户人家,丈夫是一个商人,长年在外地做生意,妻子留在家里,既要养育年幼的儿子,又要服侍年老的婆婆。她对婆婆特别孝顺,婆婆逢人就说:“我真是福气,有这么一个好媳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