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办事的口才(2)
- 办好难办的事大全集(超值金版)
- 凡禹 梁筱编著
- 5835字
- 2014-02-17 11:00:47
说话要注意用词
同他人办事时,需要注意交谈的语言,为了把握好这一点,可以在与人交谈时选择一个合适的场所。这样,既便于双方交谈,又不影响他人。俗话说:“菜的味道在盐里,人的身份在话里。”因此谈话时应注意场合,弄清对方的身份,以便说话得体,分寸适当,有针对性。比如,私下交谈与当众交谈,异性在场与不在场,喜庆场合与悲伤场合,对方高兴与不高兴,与长者还是与晚辈交谈,等等。谈话时的口气、内容也应注意分寸。同样的话,在一种场合可能合适,而在另一种场合就可能不合适。
注意交谈的语言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语言要简洁明了
俗话说:“说话要说在点子上。”说话要简洁明了,切忌喋喋不休,不着边际,东一榔头西一棒槌,让人听了半天,弄不清你究竟说了些什么。
2.声音要适中
说话时的声音不要太小,也不要太大;速度不要太快,也不要太慢;说话要平稳轻柔;语调要抑扬顿挫,富有韵律和感情,千万不要像开机关枪,也不要像老和尚念经。
3.运用好谦语
谦语是表示谦虚和友善的词语。常用的谦语如:称自己为“鄙人”“不才”;称比自己辈分高和年龄大的亲属为“家父”“家母”“家兄”“家姐”;称比自己辈分低和年龄小的亲属为“舍弟”“舍妹”;称自己的子女及其配偶为“小儿”“小女”“小婿”,等等。
4.运用好敬语
敬语是表示尊敬和礼貌的词语。常用的敬语如:称呼人时用“您”“先生”“夫人”“女士”“小姐”“阁下”;称对方亲属时用“令尊”“令堂”“令兄”“令妹”“令郎”“令爱”等;初次见面说“久仰”;好久不见说“久违”;请人指点说“赐教”;请求原谅说“多多包涵”;请人帮忙说“劳驾”;请人给予方便说“借光”;麻烦别人说“打扰”;托人办事说“拜托”;请求或答谢别人为自己办事先说“有劳”;未亲自迎接客人说“失迎”;责备自己礼貌不周说“失敬”;赞赏他人见解说“高见”;看望别人说“拜访”“拜望”;迎接客人说“欢迎光临”;结识对方说“荣幸”;陪伴别人说“奉陪”;中途退场说“失陪”;等待客人说“恭候”;请人勿送说“留步”;归还物品说“奉还”;赠送礼品说“奉送”;称对方来信为“惠书”;问老人年纪说“高寿”;询问别人年龄说“贵庚”;询问别人姓名说“贵姓”“尊姓大名”;告诉别人说“奉告”;劝告别人说“奉劝”;自己的作品送别人说“雅正”“斧正”,等等。
5.运用好雅语
此外,还要注意雅语的运用。雅语是指一些比较文雅的词语。雅语常用在一些正式的场合以及有长辈或女士在场的情况下,被用来替代那些比较随便甚至是粗俗的话语。如用“几位”代替“几个人”;用“哪一位”代替“谁”;用“贵姓”代替“你姓什么”;用“方便”代替“找厕所”;用“谢世”代替“死”等。
注意交谈时的语言,会给别人留下美好的印象,这样求人办事也就变得容易多了。
说话要符合时宜
求人办事,还要注意根据对方的具体情况说话,这样对双方都有好处。
比如,有一天,你去找你的上司,请他出面帮助你办某件事。平常你的上司总是一副身体健康、精力充沛的样子,在工作上也颇得心应手,单位内的人都认为他很有前途。可是,恰巧在这一天,他显露出悲伤的脸色,很可能是家中发生了问题。
对这位上司来说,这实在是件很尴尬的事,为了不让部下知道,表面极力装得若无其事。午餐后,他用呆滞的眼神望着窗外,此时,他那迷惘的脸色,已失去了朝气。当你看到领导的这种表情时,就不要急于把你自己的事说出来,而应尽你最大的努力,找出领导真正苦恼的原因,并对他说:“科长,家里都好吗?”以假装随意问安的话,来开启他的心扉。
“不!我正头痛呢,我太太突然病倒了!”
“什么?你太太生病了!我一点儿都不知道啊。现在怎么样?”
“其实也不必住院,医生让她在家中疗养。太太生病后,我才感到诸多不便。”
“难怪呢!我觉得科长你的脸色不好,我还以为你有什么心事,原来是你太太生病了。”
“想不到你的观察力这么敏锐,我真佩服你。”
他一面说着,脸上一面露着从未有过的笑容,此刻可以知道你成功了。在人最脆弱的时候去安慰他,才能体现你的体谅和善意。上司的苦恼,在尚不为人知晓前,自己应主动设法了解。相信你的这份善意,上司必定会深受感动的。自然,以后,你再要求上司帮忙,上司会心甘情愿地帮你办事。
根据对方的情况办事,还有重要的一条是不能犯忌,如果犯了所求对象的忌讳,恐怕该成的事也难办成了。
对性格外向、爱好交际的人,在办公室与他们的谈话,一般不会有什么副作用。而对性格内向、胆小怕事、敏感多心的人则容易产生副作用。此时,就应当换个环境,在室外、院子里随便谈心,才容易达到说服的目的。
找人办事时只一味地谈自己的事,并不停地说“请你帮忙,请你帮忙”之类的话,会让人感到万分厌恶和不耐烦的。
谈话的话题应该视对方的需要而定。再好的话题,若不能符合对方的需要,就无法引起对方的兴趣,最好是想办法引起彼此共同的话题来,才能聊得投机,然后再设法慢慢地把话题引入自己所要谈论的范围里。
在日常谈话中,一般人都是说些身边琐事,这或许想向对方表示亲切。在正式交谈中,希望你不要把妻子、儿女当做谈话的资料,否则总不免给人不务正业的感觉。
谈话先从政治、经济等比较严肃的题目开始,然后再涉猎到文学、艺术、个人的兴趣方面等比较轻松的话题。这样,比较容易获得别人的认同。
一个善于求人的人,一定很注重礼貌,用词考究,不致说出不合时宜的话。所以要使对方对你产生好感,必须言语和善,讲话前先斟酌思量,不要想到什么说什么。那些心直口快的朋友平时要多培养一下自己的深思慎言作风,切不可像随地吐痰似的不看周围具体情况就脱口而出,那样会影响到自身的形象和办事的效果。
说话要投其所好
办事的时候,因为不了解对方的性格、志趣或者没有猜准对方心意而在无意中引起对方反感,甚至伤害对方的事是屡见不鲜的。对一个做事雷厉风行、说一不二的人,你却慢条斯理,沿着羊肠小道跟他“绕圈”,只会让他不耐烦甚至躁动发火;对一些优柔寡断的人,你也采用优柔寡断的态度与他交涉,常常会因为表达含糊,词义暧昧而使交易告吹;如果你的领导是个呆板而不懂幽默的人,你最好不要对他开玩笑。
对一些爱露“锋芒”的人,你若任他肆意妄为,你们的交往可能会由于你们之间产生相互警惕以致嫉妒而遭失败。对一些“假正经”(心里想的跟嘴里说的相反),你若真跟他“正经”,那你可不会给他留下好印象。
所以,与人办事一定要弄清这个人的性格,依据他的性格,投其所好,或投其所恶才会对办事有好处。
春秋时期,齐国有田开疆、古冶子、公孙捷三勇士,很得国王齐景公宠爱。三人结义为兄弟,自称“齐国三杰”。他们挟功恃宠,横行霸道,目中无人,甚至对齐王也以“你我”相称。他们被乱臣收买,阴谋夺取政权。
相国晏婴眼见这股恶势力逐渐扩大,危害国政,暗暗担忧。他明白奸党的实力在于武力,三勇士就是王牌,屡次想把三人除掉,但他们正得宠,如果直接行动,齐王肯定不依从,反而会弄巧成拙。
有一天,邻邦的国王鲁昭公带了司礼的臣子叔孙来访问,谒见齐景公。景公立即设宴款待,也叫相国晏婴司礼;文武官员全体列席,以壮威仪;三勇士也奉陪,威武十足,摆出一副不可一世的骄态。酒过三巡,晏婴上前奏请,说:“眼下御园里的金桃熟了,难得有此盛会,可否摘来宴客?”
景公即派掌园官去摘取,晏婴却说:“金桃是难得的仙果,必须我亲自去监摘,这才显得庄重。”
金桃摘回,装在盘子里,每个有碗口般大,香浓红艳,清香可人。景公问:“只有这么几个吗?”
晏婴答:“树上还有三四个未成熟,只可摘六个!”
两位大王各拿一个吃,味美可口,互相赞赏。景公乘兴对叔孙说:“这仙桃是难得之物,叔孙大夫贤名远播,有功于邦交,赏你一个吧!”
叔孙跪下答:“我哪里比得上贵国晏相国呢,仙桃应该给他才对!”
景公便说:“既然你们相让,就各赏一个!”
盘里只剩下两个金桃,晏婴复请示景公,传谕两旁文武官员,让各人自报功绩,功高者得食此桃。
勇士公孙捷挺身而出说:“从前我跟主公在桐山打猎,亲手打死一只吊睛白额虎,解主公之围,这功劳大不大呢?”
晏婴说:“擎天保驾之功,应该受赐!”
公孙捷很快把金桃咽下肚里去,傲眼横扫左右。古冶子不服,站起来说:“虎有什么了不起,我在黄河的惊涛骇浪中,浮沉九里,斩骄龟之头,救主公性命,你看这功劳怎样?”
景公说:“真是难得,若非将军,一船人都要溺死!”把金桃和酒赐给他。可是,另一位勇士田开疆却说:“本人曾奉命去攻打徐国,俘虏500多人,逼徐国投降,威震邻邦,使他们上表朝贡,为国家奠定盟主地位。这算不算功劳?该不该赏赐?”
晏婴立刻回奏景公说:“田将军的功劳,确比公孙捷和古冶子两位将军大十倍,但可惜金桃已赐完了,可否先赐一杯酒,待金桃熟时再补?”
景公安慰田开疆说:“田将军!你的功劳最大,可惜你说得太迟。”
田开疆再也听不下去,按剑大嚷:“斩龟打虎,有什么了不起?我为国家跋涉千里,血战功成,反受冷落,在两国君臣面前受辱,为人耻笑。还有什么颜面立于朝廷上?”说罢拔剑自刎而死。
公孙捷大吃一惊,亦拔剑而出,说:“我们功小而得到赏赐,田将军功大,反而吃不着金桃,于情于理,绝对说不过去!”手起剑落,也自杀了。古冶子跳出来,激动得几乎发狂地说:“我们三人是结拜兄弟,誓同生死,今两人已亡,我又岂可独生?”话刚说完,人头已经落地,景公想制止也来不及了。
齐国三位武士,无论打虎斩龟,还是攻城略地,确实称得上勇敢,但仅为匹夫之勇。因此,两个桃子就轻易地杀了三个勇士。晏婴就是抓住了他们不能忍耐自己骄悍之勇的性格,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对方的性格,是我们办事的最佳突破口。投其所好,便可与其产生共鸣,拉近距离;投其所恶,便可激怒他,使其行为按我们的意愿进行。无论跟什么样的人办事,我们都应首先摸透他的性格,依据其性格就很容易办成事。
办事要察言观色
一个人在办事的时候,要善于观察对方的面部表情,以便见机行事。人的面部表情能够传递很丰富的感情。例如,同情和关心、厌恶和鄙视、信任和尊重等,都会难以隐蔽地暴露在面部表情上。
有的时候,人们对自己那份难以说出的感情,会故意让对方了解或看出。但是有些时候,非但不想让对方知道,甚至想隐藏起来。但是不论哪种情况,都或多或少会显现在人的脸面上。当它展现出来时,如果你不注意而继续自顾自地说下去,就会带来于你不利的后果。
因此,当你和别人面谈时,要随时注意对方的表情,一旦出现了类似的表情,要立刻停止原先强迫性的说法,如果你改变语气或说辞之后,对方的那种表情仍未消失,可以直率地问对方是否有什么困难。这样做,可以将对方难以启齿的心事或是心里的疙瘩予以表面化,同时更能了解对方的心理。
清朝末年的李续宾是曾国藩手下善于揣测其意图的爱将。一次,曾国藩召集众将开会,谈到当时的军事形势时说:“诸位都知道,洪秀全是从长江上游东下而占据江宁的,故江宁上游乃其气运之所在。现在湖北、江西均为我收复,仅存皖省,若皖省克复……”此时,李续宾早已明白曾现在的意图,趁势插话说:“嫡帅的意思是要我们进兵安徽?”“对!”曾国藩以赞赏的目光看了李续宾一眼,“续宾说得很对,看来你平日对此已有思考。为将者,踏营攻寨计算路程尚在其次,重要的是要胸有全局,规划宏远,这才是大将之才。续宾在这点上,比诸位要略胜一筹。”
李续宾一句话赢得了这么高的赞扬,只在于其会察言观色。曾国藩说李续宾“平日对此已有思考”,一语破的。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平日紧紧围绕对方关心的敏感点进行思考,才能在把握对方意图和办事思路方面有超过其他人的可能。李续宾作为曾国藩的心腹爱将,特别善于给曾国藩挣面子,既保住了自己被赏识和重用的地位,又平了曾国藩欲提拔知己而怕众人不服的口实。
在求人办事时,同样如此,一旦你能看清对方的脸色,正中对方下怀地说话办事,何愁不能成为一名办事的高手呢!
见什么人就说什么话
无论在哪个国家、什么年代,地位等级观念都是很强的。对方的身份、地位不同,你说话的语气、方式以及办事的方法也应有异。如果不明白这一点,对什么人都是一视同仁,则可能会被对方视为无礼,尤其是对方的身份地位比你高的时候,他会认为你没有教养,不懂规矩,因而他不喜欢听你的话,不愿帮你的忙,甚至会有意为难你,这样可能阻碍你办事的路子,使所办之事一波三折。因此,与人办事时,先要摸清对方的身份地位再说话。
北宋时期,知益州的张咏听说寇准当上了宰相,对其部下说:“寇准奇才,惜学术不足尔。”这句话一语中的。张咏与寇准是多年的至交,他很想找个机会劝劝老朋友多读些书。因为寇准身为宰相,理应学问更多些。
恰巧时隔不久,寇准因事来到陕西,刚刚卸任的张咏也从成都来到这里。老友相会,格外高兴,寇准设宴款待。在郊外送别临分手时,寇准问张咏:“何以教准?”张咏对此早有所考虑,正想趁机劝寇公多读书。可是转念一想,寇准已是堂堂的宰相,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怎么好直截了当地说他没学问呢?张咏略微沉吟了一下,慢条斯理地说了一句:“《霍光传》不可不读。”
当时寇准弄不明白张咏这话是什么意思,可是老友不愿就此多说一句,所以也就没再细问。回到相府后,寇准赶紧找出《汉书·霍光传》,他从头仔细阅读,当他读到“光不学亡(通无)术,谏于大理”时,恍然大悟,自言自语地说:“此张公谓我矣!(这就是张咏要对我说的话啊!)”因此寇准读了《霍光传》,很快明白了张咏的用意,从中受益匪浅。
寇准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为人刚毅正直,思维敏捷,张咏赞许他为当世“奇才”。所谓“学术不足”,是指寇准不大注重学习,知识面不宽,这会极大地限制寇准才能的发挥,因此,张咏劝寇准多读书加深学问的意思既要客观又要中肯。然而,说得太直,对于刚刚当上宰相的寇准来说,面子上不好看,而且传出去还影响其形象。
张咏知道寇准是个聪明人,给了一句“《霍光传》不可不读”的赠言让其自悟,通过教读《霍光传》的委婉方式,使当朝宰相愉快地接受了。
办事的高手都是懂得看对方的身份、地位来说话的,这也是自己办事能力与个人修养的体现,平常我们所说的“某某人会来事”,很大程度上就体现在“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的才智上。这样的人不只当领导的器重他,做同事的也喜欢他,这样的人办事的成功率当然高。
比如,当你要与上司说话,或是探讨工作,就应该尽量用“请教”的语气。向上司多请教工作方法、多讨教办事经验,他会觉得你尊重他看得起他。所以,在工作中,在办事过程中即使你全都懂,也要装出有不明白的地方,然后主动去问上司:“关于这事,我不太了解,应该如何办?”或“这件事依我看来这样做比较好,不知您有何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