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解码真正的自己,向宇宙投下订单(1)
- 吸引力法则大全集(超值金版)
- 陈荣赋 袁钰编著
- 4810字
- 2014-03-18 17:15:51
倾听内心的声音,向宇宙许下愿望
根据吸引力法则,不管我们发出的是喜悦的高频波,还是忧虑的低频波,反正我们发出什么样的波,当下就会把什么样的波吸引回来。我们是振波的源泉。也就是说,我们是活磁铁,是缘起。当下的一切,都是我们创造出来的,无论你喜不喜欢。人固然是血肉之躯,但最重要的是,我们也是能量——人,就是磁力的源头!
你也许自认为是才高八斗的大文豪、或是家庭主妇、或是所在行业的领头人、或是机舱中的驾驶员,但其实你竟是个活磁铁!这话听起来很颠覆,不过是到了该觉醒、认真面对事实的时候了:你我都是在世界上漫游的活磁铁,而且我们拥有巨大的力量,只要向宇宙下订单,便能把我们想要的东西,吸引到自己的生命中来。这种情形就像自然界中的磁铁一样,能够把其四周的“铁粉”吸引到自己的地盘上来。
可能有人会问:“既然结果如此奇妙,那么,我该采取什么样的特殊方式向宇宙下订单呢?”你不需要使用什么特别的呼吸法,或是搞得出神恍惚,来设定你的潜意识;也不需要进入催眠状态,或是身着奇装异服,或是倒立念出你的订单。只要好好地控制源自我们思想中的感觉,倾听内心的声音,然后像孩子般天真可爱地说出愿望就行了。顺便提一下,你不一定要全部读完本书才能开始“下订单”,无论你读多读少,想开始时就可以开始。
有一次,娜塔莎下了个订单:希望在一个星期内,在公司附近找到一间便宜的两居室租住。她是在书桌前许愿的。过了四天,她的一位朋友便打电话来,告诉她有间租住房正适合她。她听后非常吃惊,但最后没有签订租住协议,因为她觉得订单多少有点太仓促了。
需要再次强调指出的是:无论是你的潜意识或宇宙都无法理解下列的表达方式:“我不想要这个跟那个”或“希望这个跟那个不要发生”。“不想要”、“不是”之类的字眼会被大脑删掉,而你脑中留下的图像则会开始成真。
举个例子来说:你安静地坐在椅子上,告诉自己十分钟内不要想到维尼熊,在这段时间里尽可能不要想到维尼熊。结果,你会发现,你不希望想到的东西,仍然会在眼前形成一幅图像,这样一来,多少会妨碍到你真正的愿望。
如果你想改变现状,不妨遵循下面四个步骤,保证没错,百分之百保证——你可以随心所欲地创造自己想要的生活。这四个步骤之所以畅行无阻,是因为它们是宇宙通行的法则,是万事万物创造的基本原则。如果你愿意的话,现在就可以试一试。
(1)找出你生命中不想要的事物。
(2)从你不想要的事物中,探求出你真正想要的事物。
(3)去体会那种愿望成真的境界。
(4)期待,聆听,让结果自然发生。
在你步入这个前所未有的过程之后,你会发觉生命中的每一个面向似乎都开始好转。焦躁、忧虑、猜疑和恐惧不再像影子般与你相随,这些烦人的情绪,变成数个星期也碰不到一次的偶发事件,而且你每天都可以亲身体会这一变化。比如,你的健康有了好转,银行储蓄渐渐增多,情场也春风得意,手头的工作如顺风行船……生活的每一天都充满了喜悦。这是真的,你可以感受这一切在你眼前成形。然后,你会感悟到:原来在你的车上,唯一掌握方向盘的人就是你自己。真的是你在掌握方向盘,而且……只有你在掌握方向盘!
值得一提的是,当你愿望成真后要有赞叹感,这样你会更信任自己下订单的技巧。如果你不太确定这是否只是巧合,也要赞叹巧合至少是发生在你的订单上。有些特别聪明的人下订单的时候会这样想:“如果我下订单的话,它确实有可能只是出于纯粹巧合而实现……但也还真巧啊!”不管用怎样的方式,重要的是愿望成真!
量力而行,根据特长规划你的人生
“向宇宙下订单”意思是说,如果我们能够以正面的思考来许愿,会提高愿望实现的几率。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一些过分重视智力测验的人。他们往往过于相信所谓的“智商”。平心而论,这不能不说是一大弊端。人的美好品质是多种多样的,怎能以一份智力测验就下了定论?尽管你在一次又一次的智力竞赛中垫底儿,但在某一方面,你也许可以通过正面的思考来进行你独有的、奇迹般的创造,使生活充满无尽的乐趣。
加拿大少年琼尼·玛文的爸爸是木匠,妈妈是家庭主妇。这对夫妇节衣缩食,一点一点地储蓄,因为他们计划送儿子上大学。
玛文读高中二年级时,一天,学校聘请的一位心理学家把这个16岁的少年叫到办公室,对他说:“琼尼,我看过了你各学科的成绩和各项体格检查,对你各方面的情况我都仔细研究过了。”
“我一直很用功的。”玛文插嘴。
“问题就在这里,”心理学家说,“你一直很用功,但进步不大。看来你对高中的课程有点力不从心,再学下去,恐怕你就浪费时间了。”
孩子用双手捂住了脸:“那样我爸爸妈妈会难过的。他们一直很期望我上大学。”
心理学家用一只手抚摸着孩子的肩膀。“人们的才能各种各样,琼尼,”心理学家说,“工程师不识简谱,或者画家背不全九九表,这都是可能的。但每个人都有特长——你也不例外。终有一天,你会发挥自己的特长。到那时,你就叫你爸爸妈妈骄傲了。”
玛文从此再没去上学。
那时城里活难找,玛文只能替人整建园圃修剪花草。因为勤勉,手艺提高很快。不久,顾主们开始注意到这小伙子的手艺,他们称他为“绿拇指”——因为凡经他修剪的花草无不出奇地繁茂美丽。
也许这就是机遇或机缘:一天,他凑巧进城,又凑巧来到市政厅后面,更凑巧的是一位市政参议员就在他眼前不远处。玛文注意到一块满是垃圾污水的场地,便向参议员鲁莽地问道:“先生,你是否能答应我把这个垃圾场改为花园?”
“市政厅缺这笔钱。”参议员说。
“我不要钱,”玛文说,“只要允许我办就行。”参议员大为惊异:他还不曾碰到过哪个人办事不要钱呢!他把这孩子带进了办公室。
玛文步出市政厅大门时,满面春风:他有权清理这块被长期搁置的垃圾场地了。
当天下午,他拿了几样工具,带上种子、肥料来到垃圾场。一位热心的朋友给他送来一些树苗;一些相熟的顾主请他到自己的花圃剪用玫瑰插枝;有的则提供篱笆用料。消息传到本场面一家最大的家具厂,厂主立刻表示要免费承做公园里的条椅。
不久,这块泥泞的污秽地就变成一个美丽的公园:绿茸茸的草坪、曲幽幽的小径,人们在条椅上坐下来还能听到鸟儿在唱歌——因为玛文也没有忘记给它们安家。全城的人都在谈论,说一个人办了一件了不起的事。人们通过它看到了琼尼·玛文的才干,公认他是一个天生的风景园艺家。
这已经是25年前的事了。如今的琼尼·玛文已经是全国知名的风景园艺家。
现在,我们来看看玛文的具体情况吧!他至今没学会说法国话,也不懂拉丁文,微积分更让他一头雾水。但心理学家引导他进行了正面的思考,让他明白色彩和园艺是自己的特长。他使渐已年迈的双亲感到了骄傲,这不光是因为他在事业上取得的成就,而且因为他能把人们的住处装扮得非常舒适、漂亮——他工作到哪里,就把美带到哪里!
有遗传学家经过研究认为,人的正常的、中等的智力由一对基因所决定。另外还有5对次要的修饰基因,它们决定着人的特殊天赋,起着降低智力或升高智力的作用。一般说来,人的这5对次要基因总有一两对是“好”的。也就是说,一般人总有可能在某些特定的方面具有良好的天赋与素质。因此,每一个人都应该进行正面的思考,努力根据自己的特长来规划自己、量力而行,并根据自己的环境、条件、才能、素质、兴趣等,合理地确立人生的发展方向,通过积极的行动以实现你向宇宙许下的愿望。
人贵有自知之明,认识内在的自我
降临到这个宇宙中的每个人生来都带着一个专属自己的小跟班儿,只是相当多的人都对其视若无睹。有人称这个小跟班儿为“内在的自我”,也有人称它为“高等的自我”“开拓的自我”“神性的自我”……其实,无论怎么称呼它都可以(因为名称只是实体的一个代号而已),反正它本质上就是我们的实体躯壳附带而来的一个重要的部分。若没有它,我们就没有实体,因为它是我们生存的来源(也许不是赋予我们生命,不过是维持我们生命的源泉)。它由纯粹的积极能量所形成,而我们正是整体积极能量的一部分。
每个人身上都潜藏着一个无所不知,但从未探出头来的神秘成分,那就是它。它比较广博,比较年长,比较有智慧,它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无限延伸,而它与我们沟通的方式只有一种,就是通过“感觉”来沟通!
这个与生俱来的自我延伸,振动的频率,至少有我们感觉上像是“极乐超脱”的频率那么高,然后再一路升腾到更高的境界。其实,它就算跌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洞里,也浑然不知缺乏或紧张的感觉。但如果我们振动得像它那么快的话,我们的物质形态就保不住了,所以我们只是尽可能地以与它相近的频率来振动,例如高频率的纯然愉悦、快活、赞颂、进步等种种相当于人生幸福的感觉。这就是我们之所以在心情好的时候觉得如此舒畅的原因。因为你振动的频率,很接近真正的自我!在那当下,你,与你非实体的那个自我是同步的,彼此密切相关,沉浸在高频率的奇妙之中。
所以,我们心情好的时候,振动得会比较快,而快速的振动正好符合我们生来的设计。这一来,我们就逃开了恐惧之类——我们的身体感到陌生的低频波循环。我们置身于一个可以得到答案与指导的环境里,因为此时我们的振波与真实的自我是携手并进的。
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发出缺乏或焦虑的振波,也就是任何与喜悦无关的感觉,就等于是把自己与不可见的伙伴之间的联系给解开了。这个时候,事事相违,而感觉起来也是诸事不顺。这就好比是把一只又大、又蓬松的新玩具维尼熊送给一个娃娃,然后又把维尼熊抢走。你把这娃娃与带给他非常欢喜的东西分散开,这孩子当然不会高兴啦!
所以,当我们心情好的时候,我们是跟“内在的自我”连在一起,而且振动的频率也比较接近。不过我们情绪低落、消沉,或是没什么感觉的时候,就跟“内在的自我”断开了,而相伴而来的低频振波,不但陌生,我们的身体也会对其产生排斥。换句话说,凡是跟愉悦扯不上关系的,便都是负面的感觉,这种感觉就像是在吞铁钉,会令人极不舒适。
我们要做的,就是认识内在的自我,关注自身有什么样的感觉,是好或坏,是激昂还是低沉。哲学家告诉我们:“那些心灵陷入盲区、心存盲点的人,是一些自己不知道自己的人。”但我们的心灵为什么会盲目呢?或许是被生活的阴影笼罩了,或许是被愚昧封闭了,或许是被虚幻的东西迷惑了,或许只是我们自己闭上了心灵的眼睛。
俊美的那可勒斯,在湖边看见一个人的身影,他恋上了那个湖中的人。他甚至为湖中的人而伤神、憔悴,终于,因为抑郁过度而死。最让人感到可悲的是,他到死都不知道,他曾苦苦相恋的那个湖中人就是他自己。
这个神话听起来似乎有些荒诞,但古希腊的人们在德尔斐神庙大门上写着这样一句话:“认识你自己”,并把它奉为“阿波罗神谕”,因为它象征着最高的智慧。
然而,认识自我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但是,为了全面地洞悉自我,为了估量自身的价值,为了确定自己人生的目标,为了选择自己应处的地位,为了能够脚踏实地勇往直前而不至于盲目虚妄,为了坚守目标而不至于随波逐流,为了体现自身的价值而不至于一生碌碌无为,我们必须尽力地探究我们自己。
有一位老师,常常教导他的学生说:人贵有自知之明,做人就要做一个自知的人。唯有自知,方能知人。有个学生在课堂上提问道:“请问老师,您是否知道您自己呢?”
“是呀,我究竟知道自己吗?”老师想,“嗯,我回去后一定要好好观察、思考、了解一下我自己的个性,我自己的心灵。”
回到家里,老师拿来一面镜子,仔细观察自己的容貌、表情,然后再来分析自己的个性。
首先,他看到了自己亮闪闪的秃顶。“嗯,不错,莎士比亚就有个亮闪闪的秃顶。”他想。
他看到了自己的鹰钩鼻。“嗯,英国大侦探福尔摩斯——世界级的聪明大师就有一副漂亮的鹰钩鼻。”他想。
他看到自己具有一副大长脸。“嗨!大文豪苏轼就有一副大长脸。”他想。
他发现自己个子矮小。“哈哈!拿破仑个子矮小,我也同样矮小。”他想。
他发现自己具有一双大撇蹩脚。“呀,卓别林就有一双大撇蹩脚!”他想。
于是,他终于有了“自知”之明。
“古今中外,名人、伟人、聪明人的特点集中于我一身,我是一个不同于一般的人,我将前途无量。”第二天,他对他的学生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