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草本植物与现代生活(1)

草部在《本草纲目》中所占篇幅最大。《现代汉语词典》中将“草”解释为高等植物中栽培植物以外的草本植物的统称。中医入药所用的草多是天然野生的。野生草多承雨露风霜、遍吸天地日月之精华,具有极其顽强的生命力。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就曾赋诗赞咏“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的野草,说它们“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草篇

草本植物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苍术,可治不育不孕、气弱体虚;甘遂,可治水肿胀满、盗汗背痛;黄精,除风湿、强筋骨、润心肺、益脾胃;黄耆,排脓止痛、益气止咳;三七,活血、止血、镇痛;知母,治伤寒疟疾、心烦头痛……

【苍术】

苍术味辛、苦,性温。苍术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高达八十厘米,具结节状圆柱形根茎,花期八至十月,果期九至十月。

苍术芳香燥烈,内可化湿浊之郁,外能散风湿之邪,故能燥湿健脾,祛风除湿。凡湿邪为病,不论表里上下,皆可应用,如湿阻脾胃、寒湿吐泻,可用平胃散。风寒湿痹、风湿表证,可用九味羌活汤。配伍后也可用于治疗热痹或湿热下注,如二妙散。苍术又有明目之功,可治夜盲症,可单用,或与猪肝、羊肝蒸煮同食。

但要注意,苍术辛温燥烈,故阴虚内热、气虚多汗者忌用。

民间小秘方:

不育不孕、气弱体虚,采挖茅山上的苍术刮净后取一斤,等分成四份,分别用酒、醋、盐水、米泔水各浸泡七天,均取出,晒干后捣细碾末,另将小茴香、川椒各四两入锅炒后碾成粉末,再取陈米糊调和以上药末,做成梧桐籽大小的丸剂,空腹时以温酒送服,一次四十丸。

【甘遂】

甘遂又名甘泽、白泽、苦泽、鬼丑等。气微,味微甘辛,有刺激性。以个大饱满、色洁白、粉性足者为佳。能泻水逐饮,用于双眼浮肿、胸背疼痛、妇女血瘀、小儿疳水、痰迷癫痫、噎嗝、热气肿满、脚气、痞塞及各种水病。此外,还可治疗水肿胀满、胸腹积水、痰饮积聚、气逆喘咳、大小便不利。

民间小秘方:

1.水肿胀满,取炒过的甘遂二钱二分,同一两半黑牵牛子一起捣碾成细末,加少许水入锅煎煮,经常含服有效。

2.大小便不通,可取甘遂若干碾末后,用生面糊调匀,敷贴丹田穴及肚脐眼两处,同时,以艾草炙三壮,并饮服甘草汁水。或者将等份甘遂、大戟、芫花一起碾成粉末状,用枣泥调和做成梧桐籽大小的药丸,每日清早用热开水送服,一次四十丸。

【黄精】

黄精根、叶、花都可食用,故民间称它为“救穷草”、“仙人余粮”等。根可入药。

黄精味甘,性平,无毒。其主要功用是除风湿、强筋骨、润心肺、益脾胃、补虚损,还能杀虫、治五劳七伤。

民间小秘方:

将一斤蔓菁子、两斤黄精根洗净蒸熟、晒干,再蒸、再晒,反复多次,然后将它们一起捣拌成细末,饭前以米汤或温水送服二钱,一日两次。该方具有明目补肝、延年益寿之功效。

【黄耆】

黄耆,多年生草本植物,羽状复叶,小叶长圆形,有毛茸。根长二三尺,独茎或丛生。七月份开花。味甘,性微温,无毒。一般于八月采根晒干贮藏备用。其主要功用是能排脓止痛,治疗癞疮痈疽痔瘘等,还能益气、止渴、壮骨强筋、补血长肉,治疗腹痛泻痢、肾虚耳聋、瘰疬瘿瘤、月经不调、热毒赤目、肺心上火、虚劳自汗以及小儿百病等。

民间小秘方:

1.吐血,取背面为紫色的浮萍五钱,黄耆(也写作黄芪)二钱半,一起碾成细末。用温开水调化蜂蜜,并加少量姜末。一次以上法调制的姜蜜水送服一钱。

2.老年人便秘,可取等量黄耆、陈皮一起碾末。一次三钱。引汤制法:将一合大麻子捣杵碾烂,煎过后取一匙蜂蜜再次煮汤。饭前以引汤调服。可长期饮服,无副作用。

【三七】

三七又名金不换。味甘、微苦,性温,无毒。其主要功用是治疗咯血、眼出血、消化道出血、尿血、外伤出血以及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咽喉炎、急慢性肝炎、高血压、子宫脱垂、口疮外痔等,能活血、止血、镇痛,并有效增强记忆力。总之,三七功用很多,是一种名贵中草药。

民间小秘方:

1.跌打损伤、刀刃箭伤出血不止,可取新鲜三七嚼烂敷贴患处。

2.便血,晒干三七根碾末,以低度白酒调服,一次一至二钱,三次即可痊愈。

3.虫咬伤及一切痈肿,可取干燥三七根碾末,以醋调服,一次适量。或者将新鲜三七叶嚼烂敷贴患处。

【知母】

知母又叫儿草、连母、苦心等。味甘,性寒,无毒。入药前先将干燥知母根放在槐木砧上锉细,再倒进木臼中捣碾成细末。其主要功用是治疗伤寒、疟疾、心烦、热厥头痛、咳痰腥臭,且能解射工、水毒。知母能补虚益气、祛邪、利水、止渴、消水肿等。

民间小秘方:

1.久咳不止,将知母根除毛切成片,取五钱,微火炒过;另取杏仁五钱放在姜水中浸泡后取出去皮并焙干,加适量水煎煮。饭后以温水送服。

2.白癜风,将知母根浸泡在醋中,取浸液搽涂身体局部,一日三次。

3.妊娠失眠,取一两知母洗净后焙干,碾成细末,以枣泥调和制成弹子大丸药。一次一丸,人参汤送服。

【泽兰】

泽兰为唇形科植物地笋及毛叶地笋的茎叶,多生长在潮湿沼泽地。中医入药。味苦,性微温,无毒。其主要功用是用于治疗中风后遗症、全身浮肿、大腹水肿、疮痈脓肿、产后水肿、小儿褥疮、跌打损伤血瘀肿痛、女子羸弱体虚、男子面黄肌瘦、吐血症、鼻衄血、头风疼痛、眼疾疼痛等,能补气血、长肌肉、利关节、通九窍、破瘀血、消浮肿。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泽兰具有强心、抗血凝等作用,可用于治疗脑震荡及其后遗症、流行性出血热、急性黄疸肝炎以及痔疮等。

民间小秘方:

1.瘀肿,取生鲜泽兰捣烂外用裹敷肿处。此方还能有效治疗痈肿初起。

2.产后水肿,取等量泽兰叶、防己,一同捣碾成细末,用食醋送服,一次二钱药末。

【沙参】

沙参又名羊婆奶,多长于沙地,白色。根含有丰富的白色汁液,可入药。味苦,性微寒,无毒。其主要功用与人参、丹参等相似,能除寒热、补益心肺、补虚、止心烦惊悸、养肝气、散五脏风气,可清肺火,治久咳不愈导致的肺炎,还可治皮肤瘙痒、一切恶性疮疖疥癣,能消肿解毒、拔除脓头。

民间小秘方:

1.胃痹及胸腹疼痛,可取新挖沙参根捣烂,滤去渣滓直接饮服。或将干燥沙参药材碾成粉末,加少量水煎煮服用。

2.肺火咳嗽,只需将半两沙参入锅加适量水煮后内服。可多次服用以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3.白带异常及白带增多,取沙参若干碾成细末,以米汤送服,一次二钱。

【延胡索】

延胡索又名玄胡索。一般于寒露后栽种,立春后开始长苗,叶狭长,似竹叶,三月份能长到三寸高,根丛生。延胡索根可入药。味辛,性温,无毒。其主要功用是治疗产后出血、瘀血等症,用于月经不调,能破血、安胎,可行气通脉,活血、止痛、利尿等。

民间小秘方:

1.腹痛泻痢,取干燥延胡索根碾末三钱,以米汤送服,即能有效镇痛,接下来调养一番,病即可痊愈。另外,将延胡索根末三钱以温酒调服,能通利大便、止腹痛。

2.咳嗽,取一两延胡索根、二钱半枯矾,分别碾末,再用软馅调和,一次含服二钱。

3.鼻衄血,将延胡索根碾末并用绵包裹好,左鼻孔流血塞右耳,右鼻孔出血塞左耳。

【巴戟天】

巴戟天又名三蔓草、不凋草。根可入药。入药前须先放在酒中浸泡一夜,取出后再用锉子锉细,焙干贮藏备用。味辛、甘,性微温,无毒。其主要功用是治疗麻风病、阳痿、一切风症及水肿,能补肝、补中益气、强筋壮骨、安神定心,并可治脚气、祛风邪。

【地榆】

地榆又名酸赭。地榆宿根三月份长苗,初苗伏地,茎直长,叶对生,青色,呈锯齿状,花紫黑色,根皮呈黑色,皮下红色。地榆根可入药。味苦,性微寒,无毒。其主要功用是明目、止汗、止痛、止渴、解毒、解酒,能止吐血、鼻衄血以及治疗刀箭创伤、产后腹痛、便血、泻痢、内伤出血、兽虫咬伤,还能治疗小儿肠伤寒及上消化道出血,有效治疗烫伤烧伤以及各种皮肤病等。

民间小秘方:

长期便血,取地榆根、鼠尾草各二两,入锅,加二升水烧煮,一次性服完汤水。一个疗程不愈,可如法炮制,坚持服用。

【防风】

防风又名茴草、百枝、屏风。防风似青蒿但较矮小,茎、叶均为青绿色,叶的颜色较茎稍浅,五月份开花,花小,白色。果实像胡萎子但较大。根土黄色。防风根、籽、叶、花均可入药。防风味甘,性温,无毒。

防风叶的主要功用是治疗风热汗出。可煮汁内服。

防风花能有效治愈腿脚抽筋痉挛、不能行走、虚弱、骨节间痛以及胸腹疼痛等。

防风籽常作治疗风症的引药,故有“风药润剂”之称。调配常食,能补益脾胃。

防风根的主要功用是抗炎镇头痛、治惊厥、解热,能有效治愈头风疼痛、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崩漏、阴道炎、皮肤炎、破伤风、能行气、祛湿、疏理肝气、通利五脏、补中安神等。

民间小秘方:

1.盗汗,用二两防风、一两川芎、半两人参一起碾末,每日睡前以温开水送服三钱。

2.偏正头痛,可取等份防风、白芷碾末,拌匀,以适量蜂蜜调和制成弹子大小的丸剂,一次一丸,用茶水送服。

3.体虚汗流不止,取防风根若干,去除芦头,然后捣碾成细末,用浮小麦煮汤送服,一次二钱。

4.便秘,取用麦麸炒过的枳壳与防风根各一两、甘草半两一起碾末,空腹以白开水送服,一次二钱,一日三次。

【防己】

防己又名石解、解离。中医入药。味辛,性平,无毒。其主要功用是利尿、止泻、通九窍、散痈肿,可治疗风肿、水肿、各种伤寒症、风寒、先发热后恶寒的温疟、热气痫症,可祛痰、疗肺气咳嗽、中风所致手脚痉挛以及各种皮肤病、疮疖疥癣等,能有效治疗脚气。

民间小秘方:

1.水肿(因湿气过重所致),取防己、黄耆、桂枝各三两,另取茯苓六两、甘草二两,入锅加一升水煮至半升服用,一次一两,一日两次。

2.鼻衄血,取生防己碾成细末,用新汲泉水或井水送服二钱,并将少许药末嗅入鼻中。

3.肺病咳血多痰,取等量防己、葶苈子一同碾成细末,用糯米饮送服,一次一钱。

4.伤寒喘息,取等份防己、人参碾末,另取桑皮煮水做引汤,一次服用二钱。

【贝母】

贝母又叫苦花、苦菜、勤母。中医入药。其主要功用是可治疗肺炎、急性支气管炎、肺结核以及风热感冒所致的咳嗽不止,还能有效治疗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古代医书上记载贝母根味苦,性微寒,无毒,能发汗、止烦、止渴、化痰、润肺、止咳、利骨髓、安五脏,还能治疗疝气(即小肠串气。通常指腹股沟部的疝。症状是腹股沟凸起或阴囊肿大,时有剧痛)、喉痹、破伤风、疮疡、眼翳等。

民间小秘方:

1.百日咳,先取二钱甘草烤至五分熟,取出,同五钱贝母根一起碾成细末,再加入适量砂糖,搅匀,做成较大药丸,一次服用一丸,以米汤送服。

2.鼻衄血,将贝母烤炙过后取出碾末,用浆水送服二钱,过段时间再服一次。

3.化痰止咳、消食除胀,取一两贝母(去心),另加用生姜炮制过的厚朴、半夏若干,用蜂蜜调和做成小粒丸剂,以白开水送服,一次五十丸。

【白茅】

白茅,多年生草本植物,春季先开花,后生叶子,花穗上密生白毛。根茎可以吃,也可以入药。味甘,性寒,无毒。其主要功用是活血、利尿、补中益气、通利血脉。止吐、止咳、解酒毒,能用于治疗肺热咳喘、劳累过度、月经不调、水肿黄疸、伤寒呕逆等。现代医学研究验证白茅可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和急性传染性肝炎等。

民间小秘方:

1.鼻衄血,取鲜嫩茅根,洗净后嚼汁饮服。

2.反胃呕吐,取茅根、芦根各二两,入锅,加四升水煮至二升,一次性饮服。

3.小便不利及虚肿,取若干白茅根、三升小豆,入锅煮至水干,取出茅根食小豆。

【茵陈蒿】

茵陈蒿是菊科植物滨蒿或茵陈蒿的干燥幼苗。可入药。味苦,性微寒,无毒。其主要功用是能治疗流行性感冒和普通感冒,治疗荨麻疹、肝炎,能抗病毒、抑菌、利胆、保肝,并祛风湿寒热等。

民间小秘方:

1.皮肤瘙痒、生风疹疮疥,将茵陈蒿洗净入锅加少量水煎煮后用于洗浴。

2.伤寒头痛,可取生茵陈蒿切碎直接食用,或者煮熟食用也可。

【旋覆花】

旋覆花又名盗庚(金)、金钱花、金沸草等。中医入药。味咸,性温,微毒。具有抑菌消炎、镇咳平喘、补中下气、祛风化痰、利大肠、通血脉、润泽肌肤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百日咳、头晕目眩、食道及消化道癌症、风湿骨痹、惊悸、五脏寒热等。

民间小秘方:

中风壅滞,取旋覆花洗净后焙干,捣碾成细末,加蜂蜜炼制成梧桐籽大小的丸剂,每天临睡前用茶水送服,每次五至十丸。

【大青】

大青茎叶可供中医入药用。味苦,性大寒,无毒。其主要功用是能治疗百日咳、小儿发高烧、感冒、病毒性肺炎、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水痘、带状疱疹、毒蛇咬伤等,还能治疗暑天口舌生疮、瘟疫寒热、热毒风、热毒痢、丹毒及小儿身热风疹等,能消渴止烦、解金石药毒并可敷治肿毒。

民间小秘方:

1.小儿热毒口疮,可取大青、黄连各适量,入锅加三升水煎煮取一升,一次饮服适量,一日两次。

2.伏天痢疾,取大青四两,赤石脂、甘草各三两,阿胶二两,豆豉八合,入锅,添二斗水煮至三升,一次饮用一升,最多服两剂即可痊愈。

【麻黄】

麻黄又名卑盐、卑相、龙沙等。麻黄茎味苦,性温,无毒。用于治疗目赤肿痛、水肿风肿、中风及伤寒头痛,可祛邪除热、解表发汗、止咳逆上气,消解红斑、黑斑毒,能通九窍,调血脉。

麻黄根、节味甘、性平、无毒。其主要功用是止汗。一般用法是将干燥麻黄根节碾成粉末,外敷局部。李时珍验证内服药末效果较外敷更好。能用于治疗外感发热、咳喘、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及支气管哮喘、百日咳等。

民间小秘方:

1.风湿冷痹,取麻黄茎五两、桂心二两,一起碾成细末,加二升酒,微火煎至黏稠状,用热酒送服,一次一匙。服药期间应避风。

2.伤寒黄疸,取一把麻黄,去节后用绵裹好,入锅,倒五升酒一起煮至半升,一次性饮服完,待汗出即愈。若是春天,制药时用水煮即可。

3.成人盗汗不止,取等量麻黄根、椒目,一起碾成细末,每次用温酒调服一钱。并将麻黄根、节、旧蒲扇一起碾末,拌匀,均匀扑敷局部。

【马鞭草】

多生于低洼地,春季长苗,茎方形,叶对生,夏季开细花,紫色,长穗,马鞭草籽较小,根小、白色。马鞭草苗、叶均可入药。味苦,性微寒,无毒。其主要功用是消炎、镇痛、抗病毒、杀菌,能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疟疾、痢疾、血吸虫病、大叶性肺炎、肝炎、口腔炎、白喉、百日咳、湿疹、疔疮、肿瘤、尿血、阴道炎等。一般用法是将马鞭草苗叶捣烂煎熬成饴糖状,于饭前用酒送服。

民间小秘方:

1.疟疾、多痰、暴冷暴热,取若干生鲜马鞭草捣烂聚取五合汁液,用酒二合分两次调服。

2.大腹水肿,取马鞭草、鼠尾草各十斤,入锅,加一石水煮至五升,滤去渣滓,再添火煎至浓稠状,加适量淀粉调和做成大豆大小的丸药,以温水送服,第一次可服二三丸,以后每次剂量可加到四五丸。

3.闷胀烦渴、身体瘦弱、皮肤干燥无光泽,取马鞭草若干捣碎,避火晒干,入锅,加酒或水煮至味出,滤渣取煮液,乘温热直接饮服。

【蒺藜】

蒺藜,一年生草本植物,茎平铺在地上,羽状复叶,小叶长椭圆形,开黄色小花,果皮有尖刺。籽可入药。蒺藜籽味苦,性温,无毒。其主要功用是利尿、降血压,可用于治疗高血压病、疔疖痈疽及疣、皮肤瘙痒症、白癜风、慢性支气管炎、头痛、咳逆伤肺、腹部肿胀、尿频、尿血、阴囊肿痛、遗精、痔瘘、便秘,可除蛔虫、祛燥热、降气除烦、明目、强身健体。

民间小秘方:

1.腰酸背痛,可取蒺藜籽若干捣杵成细粉末,加蜂蜜调和制成胡豆大小的丸药,用酒送服。一次二丸,一日三次。

2.遍身浮肿,取蒺藜籽若干,每天煮水洗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