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天堂是个加大的笼子(2)
- 幸福的秘诀是学会珍惜
- 曹晔晖编著
- 2812字
- 2014-12-03 12:26:01
一天,深山里的小村子沸腾了。在这个很少有人光顾的地方,突然来了一队美国来的摄制组。这些蓝眼睛黄头发的外国人和当地农民经过一番诚恳的交流之后,人们终于明白,他们想在这里拍一部中国农民生活的纪录片。
很快,他们找到了一位憨厚的柿农,并且告诉他,说要买他2000个柿子,请他把这些柿子从树上一个一个亲手摘下来,并且现场演示一下柿子的贮存过程。面对30美元,折合240元人民币的诱惑,柿农说干就干。
他先找来一些亲戚,作为帮手。有的人爬到柿子树上,瞅准了柿子,用特制的、绑有弯钩的长杆,用劲一拧,柿子就轻而易举地掉了下来。有的人,一直等在下面,不时地从草丛中寻找、捡拾着柿子。金黄的柿子像铜钱一样,源源不断地从树上掉了下来,滚得满地都是。下面的人抱着竹筐,一边手忙脚乱地捡着柿子,一边还不忘高声大嗓地和树上的人扯着不咸不淡的家常。
在一边的美国人被这种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氛围深深地感染了,他们一直高举着摄像机,把看到的一切全都拍了下来。
接着他们又拍到了当地柿农世世代代的贮存柿子的过程。
一切进行得非常顺利,美国人付了钱,就要准备离开。那位朴实的收了钱的柿农却一下子拦住了他们,说:“你们不是要买柿子吗?怎么不把付了钱的柿子带走呢?”美国人说:“路途太遥远了,不方便携带,也不需要带了,我们买这些柿子的真正目的已经达到了,这些柿子还是请你自己留着,慢慢享用吧!”
“天底下哪有白吃的馍呢?”那位柿农心里暗暗嘀咕。他仍然百思不得其解,于是他很生气地说:“我的柿子在俺们村是最棒的,质量好得很,你们凭啥瞧不起它们?”美国人无奈地耸耸肩,摊开双手笑了。他们的翻译耐心地向柿农解释,说:“他们丝毫没有瞧不起你这些柿子的意思。”
翻译折腾解释了半天,柿农有点似懂非懂,他终于点点头,同意让他们离开。望着一队远离的背影,他摇摇头感叹说:“没想到老外是一种这样的傻瓜!”
那位自信的柿农不会想到,在那几个美国人眼里,他的那些柿子并不稀罕,他们感兴趣的只是当地那种独特有趣的采摘、贮存柿子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这样的“柿农”,每个乡村里都有,每个城市里也都有。有幸生活在当今这个世界上的人们,如果光会种“柿子”,光知道“柿子”可以换来金钱,那都是远远不够的啊!
只看碗里的
她站在台上,双手不时不规律地挥舞着;她仰着头,脖子伸得好长好长,尖尖的下巴与它扯成一条直线;她的嘴张着,眼睛眯成一条线,自信地看着台下的学生;基本上她是一个不会说话的人,偶然她口中也会乌里哇啦的,但周围的人都不知她在说些什么。她的听力很好,只要对方猜中,或和她意见一致,她就会乐得一声大叫,伸出右手,用指头点点你,或者拍拍手,一步三晃地向你走来,亲手送给你一张由她的画制作而成的明信片。
她有一个好听好记的名字——黄美廉,一位自小就染患脑性麻痹的病人。脑性麻痹使她失去了肢体的平衡感,也剥夺走了她基本的发声说话的能力。从小她就习惯了因肢体不便而带来的众人异样的眼光,她在血泪中渐渐地成长。她变得异常的坚强,这些外在的痛苦没有击败她,没有击败她顽强奋斗的精神,她昂然面对,迎接着一切的不可能。她用她的手当画笔,用色彩告诉人“寰宇之力与美”,并且灿烂地“活出生命的色彩”,她终于获得了加州大学艺术博士学位。所有在场的人们都被她不能控制自如的肢体动作深深地震慑住了。这是一场倾倒生命、生命与成功相遇的特殊演讲会。
“请问黄博士,”一个学生好奇地问:“你的不幸给你带来诸多的不便,请问你怎么看你自己?你有没有怨恨?”
人们对这个不成熟的问题有点担心,甚至有人责备怎么可以当着面,在大庭广众之前问这个问题,太伤人了,很多人担心黄美廉会承受不了。
“我怎么看自己?”美廉用粉笔在黑板上歪歪扭扭地写下这几个字。她写字时用力极猛,看得出她很珍惜自己的这点能力,写完这个问题,她停下笔来,歪着头,认真地看着发问的同学,然后呵呵一笑,回过头来,在黑板上留下了刚劲有力的几行字:
我好可爱!
我的腿很长很美!
爸爸妈妈这么爱我!
上帝这么爱我!
我会画画!我会写稿!
我有只可爱的猫!
还有……
会场内一片寂静,不知是人们正在思考,还是所有的人再次被她感动,总之没有一个人讲话。她回过头来定定地看着大家,然后又回过头去,在黑板上写下了她的座右铭:“我只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所没有的。”
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看看美廉倾斜着身子站在台上,她的笑容是那样的满足。她的嘴角向两边牵动,眼睛眯得更小了,脸上有一种永远也不会被击败的傲然。人们看着她,好多都不觉两眼湿润起来。
我只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所没有的;只看碗里的,不看锅里的。
曾经,我也抱怨,自己不如别人幸运,没有别人有钱。但是现在我却明白,我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我的爸妈很爱我,我的老公非常爱我,我与公婆相处和谐,有很多认识或不认识的同事、朋友支持我,我有一份我喜欢的工作,我可以自由地表达我的观点,我有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我有一台可以喝到美味鲜榨汁的水果机……我真的已经没有任何理由再去抱怨什么了。
佛龛里的苹果
有一位老和尚,他膝下聚拢着一帮虔诚的弟子。
一天,他叮嘱每个弟子每人去南山打一担柴回来。弟子们背着镰刀匆匆上路了。当他们行至离山不远的河边时,所有的人都一下子目瞪口呆了。只见千年不遇的洪水从山上呼啸而来,其中还夹杂着碾盘一样的巨石,看来按照师傅的旨意过河打柴成了天方夜谭。望着空空的筐子,弟子们个个都有些垂头丧气了。
这时,一个小和尚忽然眼前一亮,计上心头……
徒弟们都跪在师傅面前,请求原谅,只有小和尚神色自如。师傅问其故,小和尚不慌不忙从怀中掏出一个苹果,献给师傅说,过不了河,自然就打不了柴,见河边有棵茂盛的苹果树,我就顺手把树上唯一的一个苹果摘了回来。
结果当然如人所料,师傅自是一阵欢喜,苹果被供在了佛龛里。后来,这位小和尚成了师傅的衣钵传人。
世上有着走不完的路,也有淌不了的河。淌不了的河掉头而回,也是一种智慧。但真正的智慧还是要在已经到达的河边做一件事情:扔掉思想上的包袱,顺手摘下一个“苹果”,同时就会收获一份来之不易的幸福。历览古今,凡是抱定这样一种生活信念的人,最终都实现了人生的突围和超越。
还有一个年轻农民不热爱劳动,因羡慕和尚每天清静淡雅的生活,便毅然剃掉了头发,出家做了和尚。起初,他对新的生活环境很是满意,他终于脱离了繁重的体力劳动。可是日子久了,因为耐不住佛家的寂寞,和尚就有了新的想法,他决定下山还俗去。时间还不到一个月,清静惯了的和尚因为耐不得尘世的口舌,又上山了。这回依旧不到一个月,和尚又因不耐寂寞还俗去了。
如此三番,老僧就对他说:“罢了,罢了,你干脆不必信佛,脱去袈裟;也不必认真去做俗人,就在庙宇和尘世之间的凉亭那里设一个去处,卖上一碗清茶如何?”
这个还俗的人就讨了一个乖巧的小媳妇,支起一个茶摊。从此,过上了真正自己喜欢的生活。
老僧的指引很对,半路子的人只能做半路子的事。与其劳命奔波于清雅与凡俗之间,倒不如找一块可以使自己能得到真正幸福的乐土,安然度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