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致远把陪坐的学子一一介绍给我,我也仅能记得十之一二。稍微寒暄一阵,众人就开始高唱赞歌,历数大唐的丰功伟业,多属空洞之谈。其实现在的大唐哪里还有往日的风采,皇族也只能在京畿道里摆摆威风,其他州郡的实际控制权都被藩镇和宦官把持着,以前诺大的一个陇右道现在也被吐蕃和回鹘瓜分了,这个皇朝早已是个空架子了。
崔老头看我的脸色由晴转多云,知道我不愿再听这些陈腔滥调,赶紧叉开话头,嘱咐学子们客套一下就各自散去了,自己领着一年轻人陪我来到后书房。
“老师,临别在即,师恩无以为报,略以此物答谢。”说着我从怀内取出一锦袋,“里面是父皇赐我的大秦国所供明珠,今日转赠于老师吧。”
“谢殿下恩赐。”崔致远感激涕零的答道。“其实殿下今日能来,老朽已感激不已了。既然殿下来此,望殿下能助老朽揭开心中疑惑。”
“哦?不知老师有何疑问?”
“不知殿下对两月来的所学有何想法?”
“很好啊,论语,大学,史记等等古书,除了字词隐晦难懂外,对我很有裨益。”我心里奇怪,怎么今天老头问到这些?其实我也没说真话,有了那多出来的千年学问,对那些古籍古书我是不肖一顾的。
“那为何殿下学时总是粗略翻翻,象是心不在焉?但老朽考你时又常能对答如流呢?”老头这时抬头与我对视,好似要从我眼中找到答案。
“嗑嗑,那个。。。我以前曾在崇文馆读过。”我勉强答道。
“殿下还在骗我,我去崇文馆问过,殿下从未从那里借过书,更没去过那里。”老头说话已略带薄怒,“难道徒弟就信不过师傅么?还是殿下有何苦衷?”
“这个,这个。。。”我额头已经见汗,难怪人说鬼老精,人老灵,读书都能给他挑出毛病,我心里七上八下,暗暗衡量如何回答才能蒙混过关。
“望殿下答我。”老家伙不死心追问道。
此时我心里已有了主意,回道:“既然老师看出,我也不便隐瞒,不过我说之事过于奇异,不便外传,不知这位先生是。。。?”
“哦,殿下不问,我也要把他引见给您的,此乃我族侄承佑,现在太学求学,殿下尽可放心。”崔致远把那年轻人介绍给我。
刚才大堂中熙熙攘攘,并且新罗人多数是金姓,崔姓,我也就没注意过谁,直到此时我才有时间打量他。崔承佑长相平平,北地人的浓眉大眼,身材虽不粗壮,但比刚才那些新罗文士多了股阳刚之气。
“小民崔承佑,见过皇子殿下。”声音嘹亮,比崔老头死气的声音悦耳多了。
“崔先生免礼。”我现在最讨厌的就是见人下跪,可能是我身为皇子,别人对我必恭必敬,好象就是不同世界的人,所以到现在我连一个能说上话的朋友都没有。
“殿下,老朽这次返回新罗,恐难再见殿下了,今我欲留我侄在您左右,望殿下成全。”老头说得甚是诚恳,看来还真是舍不得我这个神童。
“老师快别这么说,今后有崔先生伴我,也能解我对您的相思之苦,我必当以兄事之。”说完,我诚恳的向崔承佑一鞠到底,口说:“崔兄,请受小弟一拜。”
呵呵,我这么一谦让,倒把二崔弄得手忙脚乱,又是回拜,又是连连称谢。没想到拜人也这么好玩,以前我除了拜过父皇和母后,从没拜过他人,看来能受我一拜的人还是要有那份量才行,以后这招可不能轻易出手了。
我也不想他俩难堪,转回话题道:“那我就说了,不过希望老师和崔兄听了之后,万万不可传出去,只能出我之口,入君之耳,决不能有第四人知晓。”
二崔听我说的如此郑重,知道所说之事一定异常重要,当下发誓决不传出去。
见二崔立了誓言,我也就放心多了,二人都是饱学诚实之士,断不会骗我。
我心中已有定计,徐徐到来:“那日我偶得风寒,半夜里我已经烧的昏死过去,。。。。。。。。。。”
我把那日之事向他们说了,当然不能都说真话,我要是告诉他们有一个一千多年后的人的智慧被传输给我了,一定吓死他们。我只是说那日我昏死过去,被牛头马面带到阴曹地府,阎罗王发现抓错人了,作为补偿阎王治好了我不能说话的怪病,又点开我的大智慧,使我明白了许多阳间事,令孟婆给我喝了还魂汤,最后让牛头把我送回来了。
“哦,原来确有地府阴司啊,难怪那日殿下惊醒之时喊了一句‘死牛头’,既然殿下已经得了大智慧,那诸子百家自然早就融会贯通了。”崔致远恍然大悟。我知道崔致远是个信佛之人,不说大智慧还怕蒙不住他。不过看那个崔承佑还好象没反应过来呢。
“还请老师和崔兄能替我保守这个秘密,我不想让某些人知道我的事,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在某些人眼里把我害了和碾死一只蚂蚁相比没什么两样。”我把某些人三个字说的特别重。
二崔也是明白人,明白我说的是什么意思,立刻应到:“殿下尽管放心。”
。。。。。。。。。。。。。。。。。。。。。
第二天崔致远就离京了,母后陪我去送了他,离别之即,我又哭了,毕竟他是我第一个老师啊,不知道我们是否还能再见。
后来我求父皇下旨让崔承佑做了我的随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