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奴左右引黄幡,轨道平铺瀛秀园;日午御餐传北海,飙轮直过福华门!”,在那条由中海的紫光阁通往北海镜清斋的小铁路的客车车厢里,一向给人以木讷甚至略有些呆滞之感的礼亲王世铎竟少有的吟出了首时人所写的描述这条小铁路的打油诗来。
“宫内能有这火轮车,还都是仰仗少荃之功。”他转向坐在对面的李鸿章,笑着说道,“若没有少荃献的这份礼,怕我这把老骨头还要受肩舆的颠簸之苦!”
“王爷说笑了。”,李鸿章淡淡一笑道,“为主上分忧,原本就是做臣子的本份。”,他亦是得明诏“赐紫禁城内及西苑门内乘坐二人肩舆”的重臣,若少了这名目,那即便是这条由他献上的小火车,却也是坐不得的。
“这洋人的火轮车什么都好,就是有一点不太成话,那机车头一开起来,轰轰隆隆的,委实吵闹。”,世铎拍了拍身边的座椅,“还好太后圣明,将那劳什子废了,又另派了些奴才牵引,如此既收迅疾平稳之效,又无轰鸣扰人之音,当真可谓是去芜存菁了。少荃,你说是不是这个礼?”
李鸿章没说话,只是向世铎笑了笑,算是回答,他从车厢对面的蓝绸窗帷向外望去,正可望见在车厢那一面扯出两根绒绳,分别搭在了两名身子骨强健的太监身上,而这火轮车的每节车厢便是由这左右各两名太监如此以人力牵拉着前行,看上去甚是怪异与滑稽。
——三年前李鸿章为慈禧太后献上这小火轮车时,原本是有一台小蒸汽机车的,但因“有人”向太后进言,称机车的声音乃是不祥之声,会破坏宫城皇苑的气脉,故太后特降懿旨,将这辆行驶于宫苑禁地的小火车的机车废去,改由太监以人力牵引。
而对此让人啼笑皆非之举,李鸿章心内虽多有腹诽,但却也懒得计较了,自同治初年兴办洋务以来,他李中堂见过的画虎不成反类犬的事情已经太多,区区一条小铁路,自然也就不值得他老人家耗费心神了。
~~~~~~~~~~~~~~~~~~~~~
慈禧太后接见李鸿章的所在,乃是北海北岸镜清斋内西北侧的叠翠楼,此处乃是镜清斋乃是北海子这边的最高处,登临其二层凭栏而望,山、池、桥、廊、亭、殿、阁等一干北海景色尽收眼底,不远处的北海里更是正值得荷花盛开,凭海临风,在观玩着摇曳生姿的红白荷花,当真是个消夏避暑的好去处。
行完了君臣之礼,李鸿章随即便在李莲英亲自搬来的绣龙磁墩上端坐下,神情自若的吃起茶来——方才刚进得这镜清斋内,原本应陪同他觐见的礼王就不知怎的突然发了风疾,一时间头疼欲裂,只能着几个小太监送他老人家去镜清斋内的韵琴斋休息,而慈禧太后随即又打发走了其他在一旁伺候的宫女太监,而此时还留在这叠翠楼二楼上的,就仅仅剩下慈禧太后、李鸿章和李莲英这一君、一臣、一奴而已。
“李中堂哪一天到京的?”,慈禧太后问道,连续十几夜的夜不安枕,让她的脸色明显憔悴了下去,两个眼袋也越发的明显,但一双凤眼却仍炯炯生威。
“昨天下午到的。”,李鸿章回道,他是有太后谕旨,可以坐着回话的。
“地方上怎么样?”,慈禧太后容色不变的继续道。
“托皇太后、皇上的洪福,直隶境内一切安好。”,李鸿章仍是那副从容模样。
“哦,一切安好……”,慈禧太后下垂的嘴角微微上扬,形成个讥讽的弧度,“难怪你李中堂看起来身子骨满结实,气色也好,让我老太太也很羡你啊……”
“这也都是托了我皇太后和皇上的福。”,李鸿章在绣龙磁墩上躬了躬身,神情也更加恭谨。
“托我的福?”,慈禧太后突然勃然变色,她一把抓起紫檀木大理石桌面的小几案上摆放的那份奏折,径直对着李鸿章丢了过来:“那你上这道折子,也是托我老太太的福?
“李鸿章,你到底想干什么?”,慈禧太后声色俱厉的吼道,一边的李莲英闻声心中一凛,差一点就直接跪了下去。
而李鸿章却丝毫不为所动,他自绣龙磁墩上起身,走上前去把那份奏折自地上捡了起来,掸了掸上面的灰,向前走了几步放回到慈禧太后身边的几案上后,又重新回到原位站好,这才转向慈禧太后——
“回太后的话,老臣那点花花肠子,哪里瞒得过太后?”,李鸿章微微一笑,继续道:“说白了,臣不就是想要点银子么!”
一旁的李莲英头垂得更低了,但在心中却已经对李鸿章翘起了大拇指——久闻李中堂打得一手好痞子腔,如今算是当真见识到了!
“要点银子?”,出乎李莲英的意料,慈禧太后不怒反笑,竟似透出了股莫名的轻松,“那李中堂可真是大手笔,为了要点银子,竟做出这么一篇好大文章?”
“回太后的话,臣在这折子中已经说了,臣在殿阁之中受恩最早,荣眷最深,每念时局冗巨,虽常叹朽躯衰痛,但惟以殿阁漏位,中枢阙令,不敢辜恩辞政。”
李鸿章仍是那副从容模样,“然臣今年已经六十九岁了……便如那望花甲之老骥,纵供驱驰,也势难久远了……”
“故而为朝廷社稷计,特上此折,伏请太后皇上简拔贤臣,遴选杰士,衔以荣恩,任以充要,以使后继有人!”,李鸿章容色自然侃侃而谈,他继续道:“且如此恭逢太后甲子圣寿,故臣除令北洋海军依泰西之礼筹备阅舰式外,亦指望能借此举荐朝野贤达,与万国来朝之阅舰式同为太后寿贺之礼!”
“若太后皇上觉得臣所荐是,则允臣所请,若所荐非……”,李鸿章弹弹袍角从容跪下,“还请太后皇上念臣受恩多年,于国亦少有建树,恕臣老朽昏迈之罪。”
“为国选材,算得个什么罪?”,慈禧太后带着轻轻刮着手上的长指甲,说道,“小李子,还不把李中堂赶紧掺起来?”
“此番进京,除奏对这阅舰之礼外,还有其他什么打算否?”,待得李鸿章重新在绣龙磁墩上坐定后,慈禧太后又开口了——阅舰式一事,她还未发往军机筹议,但听慈禧太后此时的语气,却仿佛是在说一件早已议定的事情一般。
“回太后的话”,李鸿章在座位上欠了欠身,语气从容的道:“太后是知道的,京津密迩,但直隶总督非奉旨不能进京,故而臣已有数年没有见到六爷了……”
他神情平和,仿佛他刚刚提起的那个人并不是一位身份即尊,人望亦高,连慈禧太后都要忌惮三分的近支亲王,“臣与六爷已经睽隔数年了,心里也着实惦记,故而此次进京,除入宫陛见外,臣还想去看看六爷。”
“难得你还存了这份心啊……小李子”,慈禧太后的眉头突然又皱了起来,她突然转向了刚刚走向楼梯口的李莲英,“你跑来跑去的做什么?”
“回老佛爷的话”,李莲英急忙甩开那个正与他小声说着什么的小太监,几个箭步跑到近前跪下,“下边的人来报,孙中堂来了,正递牌子请见呢!”
“孙莱山,他此时来这里做甚?”,慈禧太后眉头微皱,却仍是道:“宣他上来!”
~~~~~~~~~~~~~~~~~~~~~
“禀报太后”,待与慈禧太后和李鸿章分别见了礼后,孙毓汶随即便自袖子里取出一份公文,说道:“军机处刚刚收到份由都察院那边紧急递过来的呈文,礼王爷陪李中堂过来觐见,不在军机当值。我们几个军机合议了下,觉得兹事体大,故而特让臣来进呈太后。”
“都察院?”,慈禧太后眉头微蹙,“都察院那边又有什么事?”
“回太后”,孙毓汶长身挺立,面目清矍,看上去颇有几分风liu态度,他略掂了掂手里的公文,“据文中讲,都察院左都御史在半个多时辰前刚刚接到巡城御史报,大概一个多时辰之前,在前门楼子全聚德那边刚刚闹了起殴案……”
“殴案?”,慈禧太后略有些不敢置信的重复了下,她又打量了下孙毓汶,冷笑道:“你这差事当真是办的越来越有出息了!竟然连打架的事都能当个天大的事情报过来!”
“说吧!”,慈禧太后脸上透出一股子毫不掩饰的厌恶,“又是哪个王府上的黄带子在前门楼子那里惹事生非?这起子不争气的东西,他们不要脸面,朝廷还要脸面呢!”
“回太后的话,并不是旗下子弟在那里惹事。”,孙毓汶颇为尴尬的望了一眼李鸿章,炯炯清光中充满了纯挚的同情。
孙毓汶又略犹疑了下,方才说道:“是李中堂的那位高足,刚刚在前门全聚德那边把翁师傅门下的文翰林给打了!”,他又用眼角的余光扫了下李鸿章,见后者则容色不动,仿佛孙毓汶提及的那个人与他李中堂全无干系一般,不由得也在心里暗自佩服。
“而且那位任大人还放话说……”,孙毓汶苦笑了下,却一时嗫嚅起来。
“他说什么?”,慈禧太后那双炯炯的风目中已是怒意渐现,双眉之间的“川”字纹也更形深刻了……
“任某说……”,孙毓汶略清了下嗓子,尽量平和的道:“他说此后不要让他再看见文翰林,否则他就见到一次打一次,打死为止……”
“哐啷!”,慈禧太后就手打翻了一个茶盏,她双眉倒竖,怒喝道:“成何体统!”
“李鸿章!”,她随即转向了坐在一旁仍气定神闲的李鸿章,“这就是你收的好学生?”
————————————————————————————————————————————
这个,今日3更之第2更,嗯,各位能否把小猫今日凌晨那一更,也算在这3更之内呢?若不行的话,那小猫就只好熬夜再加一更了,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