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英格兰商人(上)

月港又名“月泉港”,位于福建九龙江下游三角洲九龙江的出海口,现今漳州龙海县海澄镇。该处江面开阔,“外通海潮,内接山涧”,“一水中堑,环绕如偃月”,故名“月港”。是古代福建四大商港之一。它与东南亚、印度支那半岛以及朝鲜、琉球、日本等47个国家和地区有直接贸易往来,并以吕宋(菲律宾)为中转,与欧美各国相互贸易,在我国外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月港水陆交通便利,经济腹地广阔,不仅包括九龙江流域,还可以延伸至汀州、赣南、湘南以及闽北、浙江、江淮等地。腹地内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盛产粮食、水果,素有“鱼米、花果之乡”美誉。经济作物有甘蔗、水果(荔枝、龙眼、柑桔、蜜柚、香蕉)、木棉、烟草、茶、花生、黄麻等,驰名中外。明代的矿冶、制糖、制茶、纺织、陶瓷、造纸、造船等手工业比较发达,尤以纺织为最。当时漳州产的天鹅绒、漳纱、漳缎、漳绒等,皆畅销国内外市场。其他如铁铜器、牙雕等手工艺品也是不可多得的外贸重要商品。

每日间往来船只不知凡几,商贸发达。月港输出货物主要有:丝绸、布匹、瓷器、茶叶、砂糖、纸张、果品等;输入有:香料、珍宝、番米、椰子、绿豆、番被、番藤席、草席、番纸、番泥瓶、番镜、火炬、粗丝布、西洋布、漆及皮货、矿货等。虽然政府并不鼓励海外贸易,并且有时候还有政策管制,但是自古的民间对外贸易就没断过。尤其是明清时期,随着欧洲的兴起,购买需求上升,中国的茶叶,丝绸,瓷器等货物,在欧洲拥有巨大的市场。

近些年来,由于西方殖民者东侵,南洋各地均为其控制,中国领土澎湖列岛和台湾也遭侵略,并屡次进犯福建沿海,月港海外贸易受到极大危害和削弱。

前几年,郑成功击退了荷兰殖民者,控制了澎湖列岛和台湾海峡才使得西方商人老实了许多,但是此时月港贸易却是一蹶不振,来到月港贸易的海外商人更是大为减少。幸好清廷此时还没有实行禁海、迁界政策,否则在福建沿海将再也看不到一艘海船来了。

“这里就是月港啊,果然繁华,不愧被称之为‘小苏杭’啊!”耿精忠一行人一路走马观花,他发现此地果然商业氛围浓厚,近两百年的发展使得它比得上内地任何一座大城市里的繁华地段,甚至犹有过之。

随意的在街头逛着,闲暇的打量着港市的繁忙景色,这里的商铺大都都是两层阁楼形式的建筑,门脸整的很大,上面都挂着大大的牌匾,墙壁侧边还悬挂着表明商号的幌子看起来很是气派,但是一般经营的货物却较为单一,旁边一条不过十余米宽的小河上来来往往尽是一种尖头小船,或是载着各种货物或是载着三五客人,乘坐小船居然也可以一直开到各家店门口,十分便利。河道另一边的街道也一眼望不到头的各式各样的幌子,各种店铺鳞次栉比,街头上的行人行色匆匆,摩肩接踵,仿佛是跟过节一样。

一路看过去,生丝行、绸缎行、瓷器行、茶行、酒行、果品行、米行、冰糖行、药材行、铁器行等等,只看的他目不暇接。给他的感觉像是深圳特区,处处能感受到月港的繁华!

“阿虎,到地方了吗,车马劳顿了几天该好好歇歇了。”此时天色已经渐渐黑了下来,耿精忠扭头对阿虎问道。

“爷,就在前面了,吴管事早已提前派人包下了一座院子,足够咱们住的。”

“嗯,差事办得不错。”

不一会,一行人已然进了一座大宅院,典型的三进三出,房屋足有十几间。

“阿虎,赶紧派人去酒楼叫几桌酒席,各位先生休息好明天去找西洋商人搭乘海船!”

“我立刻着人去办!”

阿虎出去不久,斓曦的贴身丫鬟春竹便匆匆走了进来,打个万福,便轻声道:“爷,公主遣婢子来问,爷是否要先行洗浴?”

“嗯,我一会就过去。”原来斓曦在得知耿精忠要出趟远门,便强烈要求一起跟来。耿精忠考虑到把自个儿的女人整天关在家里也不是个事,人都应该享受自由,所以就带着她一起出来了。这一路上斓曦可是高兴坏了,她是肃亲王豪格的女儿,打小也算是在马背上长大,向往的便是自由自在,可满人进了中原学起了汉人的规矩,大门不迈小门不出的,真是憋得她好不自在。

听的这话,春竹不由一喜,忙展颜笑道:“奴婢这就去告诉公主。”

一番鸳鸯戏水,好不痛快。沐浴更衣后,耿精忠便陪着斓曦小酌了几杯,之后便拥着斓曦沉沉的睡去,

第二天一大早,众人洗漱完毕便奔着码头而去。因为自明朝起就一直实行禁海政策,因此都是西洋商人主动来到中国进行贸易,在月港有专门供西洋商人停泊的溪尾码头,那里全是来自欧洲各国的商人。

月港的情形比耿精忠想象的还要繁华,沿途航道上往来的船只如蚁群密密麻麻,远不是运河以及长江黄河上可以比拟的。往来的船只多是满载货物的海船,大部分都是东方硬帆海船。由于受季风影响,此时正是海贸旺季,西方商船大批来到中国进行贸易。这还是在战乱影响下的贸易,真不知十几年前又是如何一番光景。

不等耿精忠感慨完,他们也已经到达了目的地。

“爷,到了,这里有那么多的西洋人,我们应该找谁啊?”阿虎看着这来来往往的人群,疑惑的问。

“时常夸你聪明现在怎么倒糊涂了!这里的船队都挂有号旗,看看哪个西洋船队最大咱就找谁!”

“对啊,还是爷英明!看看,看看!哎,那边,爷左前方挂着红叉叉的那个船队最大,怕不是有十几艘大船!”

“那是英格兰商船,船上挂的是他们的国旗就像皇宫的龙旗一样。”耿精忠看周边护卫对西洋一点都不了解,就继续讲解:“咱们东方只有皇帝或者钦差出行才能悬挂龙旗,其他要么是军旗要么是官府的牌匾。而西方每个国家都有统一的旗号是为国旗,代表着他们的国家。下次看到不同的西洋旗号你们就得知道那是不同的国家。”

在耿精忠的印象里直到孙中山先生创建了民国才有了正式的国旗,其实在第一次**战争后,李鸿章在同西方列强谈判、签约、通商、互派外交人员等外交活动中,看到西方列国庄严悬挂国旗,而中国却无旗可挂,深感有失“天朝威仪”。便上奏慈禧太后,提出在外交场合中需要有代表大清国的旗帜,请求颁制国旗。那时才确立了中国第一面国旗,是为黄龙旗。

“不对啊,爷,那边那英什么国的西洋商人好像在和人吵架!”

“走,一起过去看看。”说着,带头朝着英国商船停靠的那一边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