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王充的特别图书馆

王充,东汉时期著名的无神论者。年轻的时候他曾经在地方上做过几年的小吏,因为不愿意趋炎附势而被罢官回家,他把功名利禄看的很淡,回家以后,他一边教书,一边广泛阅读,著书立说。尽管他贫无一亩之田,贱无斗石之秩,但却始终居贫而志不倦。他在门窗墙壁上挂满了刀笔,闭门潜思,写成了多部击中时弊的大作,但流传至今的只有《论衡》一部书了。

这部书内容极其丰富,渗透了对汉儒密信神秘思想的批判和对朴素唯物主义的阐述,充满了深辟的哲理,成为我国古代最负盛名的唯物主义思想的作品。此书的写成同王充从小刻苦勤奋,广读博览,勤于思索是分不开的。

王充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这使他立志做一番大事业以慰藉九泉之下的父亲和含辛茹苦的母亲。王充从6岁开始学习,仅用了两年的时间就通读了《尚书》、《论语》,后来又被送到洛阳的太学。这里是当时的最高学府,也是一所贵族学校,里面多半都是挥金如土的公卿显门子弟,可是王充从不因为自己家境贫寒,衣着不整齐而自卑,他在当时著名的史学大家班彪的影响下,埋头于书堆,遍览了太学的藏书,可他仍感到不足,就利用别人玩耍、逛街的时间带上一些干粮匆匆地赶到书肆。

洛阳城当时有许多规模较大的书肆,王充都逐一到过,只要见到喜欢的书,他一定会想办法把它读完,通常他都是书肆一开门就进去,直到闭店为止,开始有几家书肆的老板觉得这个穷学生只看不买,耽搁了生意,索性将他拒之门外,当后来得知这位太学生是因为家境不好,才想出这个办法阅读太学里看不到的书,深为他那刻苦的精神所感动,此后,他们都主动为王充打开方便之门,每当王充来书肆看书的时候,为他在书肆的一角放上一只小凳子,中午还给他准备一杯白开水,就这样,洛阳城中的许多大书肆都成了王充的特别图书馆,在这里,他饱读了“异端”之论,博通众流百家之言,打破了过去腐儒们死抠经书,唯守章句的学风,为他能写出像《论衡》这类充满哲理的激进论著奠定了基础。

修身点拨

虽然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的关怀和温暖,但年纪幼小的王充依旧立志做一番大事业来慰藉自己的父母,这一直是他最好的精神食粮,他拼命的博览群书,为日后的有所作为吸足了知识的养分。

《论衡》的出世,可以说是王充一生勤学用功读书的结果,淡看功名利禄,不趋炎附势、专心做学问研究知识是王充唯一的愿望,正是他不在乎外界的任何干扰,埋头于闹市的专一精神才使得自己成为一代大文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