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书巢”博览

中国文学史上写诗最多的人恐怕要推陆游。他的诗集里有九千多首作品,相当于苏轼的两倍,白居易的三倍。而这还仅仅是现存的数字,不包括遗失了的。据推算,陆游一生创作的诗歌总数有将近三万首,就以六十年创作时间来计算,平均每年五百首,每天写一首多。

当然,我们不能光凭着一个人写的东西多,就把他当作大文学家,看一个人的文学成就,更重要的还是在于质量,而陆游作品的质量也是很高的,陆游的心始终为祖国而跳动,他的笔始终为祖为而写作,他是个杰出的爱国诗人。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人。陆游从小就热爱读书。他的父亲是藏书家,他家有书几万册,经、史、子、集,应有尽有。陆游最爱读文学作品,特别是陶渊明、王维、李白、杜甫、岑参等人的诗。有一次他看见一本陶渊明诗集,拿来就读,越读越觉有味儿,从下午一直读到晚上,饭都忘了吃。岑参的诗格调豪壮,内容多写边塞杀敌,他十分喜爱。有时他边喝酒边听别人念诗,醉意朦胧中,似乎感到自己同岑参一道,正驰骋在抗敌的疆场上呢?选陆游在学诗的同时开始不断地做诗。从十二三岁起,他的诗名就渐渐为人所知了。

那个时候,正是金兵入侵、中原沦陷、民族危机深重的年代。敌人的残暴,人民群众的英勇斗争,激发了他的爱国精神。他勤学苦练,为的是挽救国家的危亡。二十岁的时候,就已经向往着“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战斗生活。所以一方面学习剑法,一方面研究兵书。他在《夜读兵书》一诗里写道:“孤灯耿霜夕,穷山读兵书,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战死士所有,耻复守妻孥。……“翻译出来,就是:

孤零零的油灯照亮了落霜的黑夜,我在深山里熟读兵书,寻找打仗的窍门。

我很早就立下了驰骋万里的志愿,要拿起武器、奔向前线,驱逐敌人。

爱国志士,从来就不怕牺牲,守着妻子儿女,这是可耻的行为。

…………

陆游时时盼望着骑铁马、挥金戈,驱逐敌人,恢复失地。但在妥协投降派把持朝政的情况下,真是“报国欲死无战场”。他因为要求救国而遭打击,被调来调去,做了几任闲官。“国仇未报”,而壮士已经进入了老年?陆游从1189年年底被罢斥,到1210年去世为止,中间除去约有一年的时间到杭州主修孝宗、光宗实录以外,二十年的漫长岁月都是在故乡山阴度过的。在这二十年里,他“身杂老农间”,有时还亲自到田间去劳动。他虽然遭到罢斥,而且已经老了,但并没有忘记灾难深重的祖国,他曾在《老马行》里写道:“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选”然而统治者是不肯让他去“平燕赵”的。为了排遣“报国无门”的悲愤,更为了吸取历史经验、寻求救国之道,他又像二十岁前后那种发愤读书,并且给他住的房子,取了个很形象的名字:“书巢”,还写了一副对联:“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有人问他:“喜鹊在树上结果燕子在梁上结巢。上古有个巢氏,是因为那时还不会修房子。尧帝时代,老百代也曾经结巢而居,是因为那时洪水泛滥,平地上住不成。你现在幸而有房子可以住,门啊,窗啊,墙垣啊,应有尽有,和一般人的房子一模一样,却偏偏叫做‘巢’,这是什么原因呢?芽”

他回答说:“在我的房子里,柜子中装的是书,面前堆的是书,床上枕的、铺的也是书。总而言之,一眼望去,除了书还是书。而我呢,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始终和书纠缠在一起,偶然想走动走动,都被乱书包围起来,简直寸难行;有时我自己也笑起来说:‘这岂不是我所说的巢吗?芽’”

客人不信,陆游便带他走进“书巢”看看。起初,客人被书挡住了,进不去,后来,好容易钻进巢里,又被书围得水泄不通,左冲右突,还是出不来。于是哈哈大笑道:“一点头几也不假,像个巢,像个巢?选”

陆游还有一间房子,叫做“老学庵”,这名字就是活到老,学到老的意思,里面也放了很多书,他在里面著书立说,曾写了一部《老学庵笔记》。

当然,在“书巢”、“老学庵”读书,并不可能真正排遣他的愤懑情绪。面对“三军老不战,比屋阻征赋”的现实,仍然唱出了“为国忧民空激烈”的悲壮诗句。直到临死的时候,还因“逆胡未灭心未平”,写了一首洋溢着爱国激情的《示儿》诗: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修身点拨

陆游是一位爱国诗人。他之为诗人,与“爱国”中是分不开的,这是他的精神支柱,也是他的平生夙愿。这其实就是说明了立志和矢志不移的重要性;不论自己在什么样的条件下,都要坚持下去;如果半途而废,那是永远也得不到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