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云间①
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②。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③。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④。
【注释】
①云间:作者家乡华亭的古称。这首诗是作者被清廷俘获后,在解往南京前,临别家乡时所作。
②羁旅客:在外奔走。南冠(guàn):俘虏。
夏完淳③泉路:黄泉路,指死亡。
④毅魄:坚强不屈的魂魄。《楚辞·九歌·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灵旗:《汉书·孔乐志》:“招摇灵旗。”注:“画招摇(星名)于旗,以征伐,故称灵旗。”
【品评】
永历元年(公元1647年)秋,夏完淳因倡义反清,上表鲁王事泄,在家乡被捕。被捕时,诗人义气从容,慨然而呼:“天下岂有畏人避祸夏存古(夏完淳的字)哉!”“我得归骨于高皇帝孝陵,千载无恨。”此诗就是在他拜别故乡、押解上路时吟成的。
开篇两句抒写自己被捕,结合“羁旅”三年的难忘经历来写,表面上虽未展示具体往事,但诗行间已隐隐摇曳着诗人颠沛于戎马倥偬之途、出入于义师幕府之中的轩昂身影。“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这两句怆然问叹,吐露了诗人在暮色中环顾四野、俯仰天地时的多少悲哀。“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两句,写家国沦亡的伤心时候离别故乡的酸楚悲苦。“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两句是说,我就是去到九泉,也还要高举着征伐之旗回返家园。当万里空中云雷翻腾之日,那就是我灵旗招展横扫敌寇之时!这充满豪情的悲壮之思,正如震开江雾的朝日,刹那间升腾直上,将《别云间》全诗照耀。
遗夫人书
夏完淳
三月结褵,便遭大变,而累淑女,相依外家,未尝以家门盛衰,微见颜色①。虽德曜齐眉,未可相喻;贤淑和孝,千古所难②。
不幸至今吾又不得不死;吾死之后,夫人又不得不生。上有双慈,下有一女,则上养下育,托之谁乎③?然相劝以生,何复聊赖④?芜田废地,已委之蔓草荒烟;同气连枝,原等于隔肤行路⑤。青年丧偶,才及二九之期;沧海横流,又丁为百六之会⑥。茕茕一人,生理尽矣⑦。
呜呼!言至此,肝肠寸断,执笔心酸,对纸泪滴。欲书,则一字俱无;欲言,则万般难吐。吾死矣!吾死矣!平生为他人指画了了,今日为夫人一思究竟,便如乱丝积麻⑧。身后之事,一听裁断,我不能道一语也,停笔欲绝。去年江东储贰诞生,各官封典俱有,我亦曾得⑨。夫人,夫人,汝亦先朝命妇也⑩。吾累汝,吾累汝,复何言哉?呜呼!见此纸如见吾也。
外书,奉秦篆细君。
【注释】
①三月:指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这一年明朝灭亡,故曰“大变”。结褵(lí):女子出嫁。外家:娘家。家门盛衰:夏完淳家原系松江望族,世代殷富。其父夏允彝毁家倡义,家资尽用于抗清事业,并以身殉难。微见颜色:稍微表露出不满的情绪。
②德曜齐眉:东汉孟光(字德曜)在每次开饭时,总是举案(盛食物的小木盘)齐眉,表示对丈夫梁鸿的敬爱。
③双慈:指夏完淳的嫡母和生母。
④聊赖:依靠。
⑤“芜田”二句:意谓今后家园将会荒芜,无人料理;兄弟辈分居之后,已是家外之人,不可能有所帮助。同气连枝,指兄弟辈。隔肤行路,指各走各的路,不相亲近。
⑥二九之期:十八岁,夫人秦篆比夏完淳年长一岁。丁:遭逢。百六之会:指厄运。
⑦茕(qióng)茕:孤独无依。生理尽矣:犹言没有活路了。
⑧了了:了然,清楚明白。究竟:指今后的终身安排。
⑨江东储贰诞生:指明太祖九世孙鲁王朱以海在南京陷落后被拥戴监国一事,后来他在浙东继续抗清。储贰,亦称储君、储副,即太子。封典:皇帝赐给官员及其妻子父母的荣封。鲁王曾授夏完淳以中书舍人之封。
⑩先朝:指明朝。命妇:旧称官员的母、妻。
外:丈夫。旧时夫妻相称曰外、内。细君:旧时对妻的代称。
【品评】
这封信是夏完淳就义前写给妻子秦篆的,从中我们可以品味出殉国烈士就义前的心志。夏完淳与妻子喜结良缘才三年,新婚燕尔即遭国变,婚后秦篆归居母家,夏完淳则戎马倥偬,转战江湖,两人相处时间很少。现在自己又要罹难,下笔时怎不柔肠寸断、对纸滴泪呢?信中对妻子年纪轻轻就遭受不幸命运表示了无限同情,字字句句渗透着牵挂眷恋之情,而至于自己则毫不提及,一无所求。文字中充溢着殉国尽节、死而无憾的浩然正气。
夏完淳于国矢志抗敌,宁死不屈,是少年英雄的典范。他被关押在南京狱中时仍心怀祖国,发出铮铮誓言:“今生已矣!来世为期,万岁千秋,不销义魂。九天人表,永厉英魂。”临难时,刽子手喝令他跪下,他誓死不从,始终没有下跪,他的头是站着被刽子手砍下来的。夏完淳以他年少的生命,谱写了一曲爱国志士的壮烈之歌。
狱中题壁
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①。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注释】
①投止:投宿。张俭:东汉末高平人,字元节。曾为东部督邮。因上疏弹劾残害百姓的侯览,被诬为结党营私,被迫逃亡。人们尊敬张俭的品行名声,都冒险接纳他。这里是比喻康有为。杜根:东汉安帝时人,曾做郎中。当时邓太后临朝专政,杜根上书劝邓太后归政给安帝。太后大怒,让人把杜根装在口袋里,在殿上摔死。执法人敬仰杜根,施刑时没有过分地用力,杜根因而得以脱生。邓被诛后,杜根复官为御史。
【品评】
谭嗣同是近代史上维新变法的著名人物。1898年6月,光绪皇帝发布变法命令,谭氏奉诏进京,“参预新政”。同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光绪,捕杀维新派。谭嗣同临危不惧,决心留下来纠合“侠士”数十人,营救光绪,事未成而被捕,投入死牢。在狱中,他意气自若,拾起地上煤屑,在壁上写下了上面这首绝笔诗。
诗的前两句,以张俭、杜根这两个历史人物受迫害的故事,说明维新变法运动的正义性和深得人民的支持与同情。诗的后两句表现了谭氏以身殉难、壮烈献身的英雄气概和大无畏精神。
应当说,谭嗣同是把慷慨赴难、勇于自任的精神品质表现得最为充分的一个爱国志士。在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若想避走,可能性非常大。但是他拒绝了,他这样认为:“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谭嗣同用自己辉煌的生命,张扬了他自己的思想和信念。他,既有着“自信人生二十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豪情,又有着“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胆略。
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秋瑾
万里乘风去复来,只身东海挟春雷①。
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②!
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
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注释】
①去复来:秋瑾于光绪三十年(1904)夏去日本留学,同年冬回国省亲。1905年春再赴日本。这句诗是写作者只身往返日本和祖国之间。
②图画:即地图。移颜色:指我国领土被帝国主义侵占。劫灰:劫火之灰。
【品评】
1905年岁尾,秋瑾第二次从日本归国,在船上,有人给她指点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的地点,后又见到日俄地图。日俄两国为争夺在中国的利益发生了战争,战争在中国的领土上进行,而清朝政府竟宣告“中立”;面对祖国领土任人宰割和国势衰微的现状,秋瑾感慨万端,恰好“日人索句”,于是写了这首诗。
全诗风格雄壮豪放,充满了以天下为己任、誓死拯救祖国危亡命运的英雄气概。“万里乘风去复来”两句写自己两次东渡日本,起笔劈空而来,笔势阔大豪迈。“忍看图画移颜色”两句,写自己不忍、亦决不肯任凭自己的祖国被列强瓜分,饱含了对祖国的深情,显得格外沉重、坚定。“浊酒不销忧国泪”两句是秋瑾对时代英雄的呼唤,其中也隐含着“出群才”的自许之意。“拼将十万头颅血”两句道出了一代革命者的铮铮誓言:力挽乾坤不惜以鲜血生命为代价。
秋瑾作为横绝一代的巾帼豪杰,以一腔热血投注于革命事业,谱写了生命最壮烈的篇章。
题辞
鲁迅
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过去的生命已经死亡。我对于这死亡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曾经存活①。死亡的生命已经朽腐。我对于这朽腐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还非空虚。
鲁迅生命的泥委弃在地面上,不生乔木,只生野草,这是我的罪过。
野草,根本不深,花叶不美,然而吸取露,吸取水,吸取陈死人的血和肉,各各夺取它的生存②。当生存时,还是将遭践踏,将遭删刈,直至于死亡而朽腐。
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
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③。
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
天地有如此静穆,我不能大笑而且歌唱。天地即不如此静穆,我或者也将不能。我以这一丛野草,在明与暗,生与死,过去与未来之际,献于友与仇,人与兽,爱者与不爱者之前作证。
为我自己,为友与仇,人与兽,爱者与不爱者,我希望这野草的死亡与朽腐,火速到来。要不然,我先就未曾生存,这实在比死亡与朽腐更其不幸。
去罢,野草,连着我的题辞!
一九二七年四月二十六日,鲁迅记于广州之白云楼上。
【注释】
①大欢喜:佛家语,指实现愿望而感到极满足的境界。
②陈死人:指死去很久的人。
③地面:比喻黑暗的旧社会。
【品评】
这篇文章是鲁迅为《野草》全书所作的序,并发表在1927年7月2日《语丝》周刊第138期上。那时候,鲁迅正在广州,他经历了国民党反动派继上海“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的广州“四一五”大屠杀。那时到处是杀害革命者和群众的枪声,中山大学里的一些学生被捕,有些鲁迅所熟悉的青年朋友已惨遭杀害,他自己的生命也时刻面临着死亡的威胁。面对这场空前的血腥屠杀,鲁迅忍无可忍,愤然写下了这篇散文诗。
文章通篇充溢着一个文学家的正气,作者以大无畏的气概,置自己的生死于度外,表达了面对白色恐怖毫不退缩的激愤情绪与坚韧前行的乐观精神。
鲁迅面对生死险境所表现出来的可贵的坚定信念与高尚情操,赢得了所有共产党员的尊敬和信赖。在白色恐怖弥漫的时代里,方志敏把自己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写成的信件和文稿交给鲁迅保存,凭的就是鲁迅对革命事业的忠诚。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对鲁迅的光辉业绩更是作了高度评价:“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自题小像
鲁迅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①。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②。
【注释】
①灵台:心灵。神矢:比喻民主主义的革命风爆。故园:故国。
②荃(quán):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荐:祭。轩辕:指黄帝,这里比喻国家。
【品评】
1902年1月,鲁迅以优异成绩取得官费留学日本的资格,到日本不久,在他所在的江南班内,鲁迅第一个剪掉象征清朝统治的辫子,拍照留念,并作《自题小像》题赠许寿棠。
诗的首句诗人说自己受民主主义革命的刺激是无法回避的,第二句写遥望祖国正处在风雨飘摇之中,第三句写自己那份忠诚不被理解,第四句直抒怀抱,表达他誓为祖国人民解放而献身的决心。
与妻书
林觉民
意映卿卿如晤①:
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够?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②。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③”。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悲啼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辞相答。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嗟夫!谁知吾率先汝而死乎!
吾真不能忘汝也!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又回忆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④:“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吾亦既许汝矣。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嗟夫!当时余之心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⑤。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吾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⑥?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今日吾与汝幸双健。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而不顾汝也。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⑦。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我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甚幸!甚幸!吾家后日当甚贫,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
吾今与汝无言矣!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今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实,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傍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⑧。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的确非吾所忍。吾爱汝至,所以为汝谋者惟恐未尽。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嗟夫!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可以模拟得之⑨。吾今不能见汝矣!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一恸!
辛亥三月二十六夜四鼓,意洞手书。
家中诸母皆通文,有不解处,望请其指教,当尽吾意为幸。
【注释】
①意映:作者妻子的名字,姓陈。卿卿;旧时夫妻间的爱称,用于男对女的称呼。
②司马青衫:唐朝诗人白居易贬官为江州司马时,一日送客远行,在浔阳江上听到一乐伎弹琵琶,其声凄切,又听她诉说了自己一生不幸的遭遇,写了长诗《琵琶行》。诗中有“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的句子,后世常用“司马青衫”比喻极度悲伤的情感。作者在这里用它来说明自己是个重感情的人。
③“老吾老”:第一个“老”字用作动词,“敬爱”的意思;第一个“幼”字也用作动词,“爱护”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