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沉不住气,口无遮拦就会祸从口出(1)

说话体现出了一个人的水平和修养,但事实上说话往往是一个人智慧的象征,因为说话往往会传达出很多的个人信息,而这些信息往往对我们的生存至关重要,说多了或者说错了都可能给自己招惹麻烦。所以一个聪明的人应该懂得更加合理地控制自己的发言权,应该更为有效地把握自己的表达机会,在说话之前,能够沉住气,更好地进行思考和分析。

逢人只说三分话,把好“嘴门”这道关

俗话说:“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做人要懂得有所保留,有些无关紧要的话可以和别人分享,有些私密的东西则要自己藏好,不能轻易说出来,即便是最亲密的朋友、亲人、爱人,我们也都应该保留有自己的私密空间,都应该留有自己的秘密。

朱元璋为人多疑,在历代君王中,他算得上是头号腹黑男,他自己并没有多少才能,但是却善于用人,更善于控制别人,所以手下拥有一大堆的能人。而对于这些忠心耿耿的属下,朱元璋并非完全放心,这一点从他设立锦衣卫来监视朝臣就可以看出来了。此外,他同部下说话的时候就总是有所保留,常常说一半真话,说一半假话,这样就真正做到了圣意难测,所以部下也不敢乱来了。

其实,从本质来说,朱元璋的小心谨慎实际上就是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意识,而这种意识每个人人身上都会存在,但是具体的表现方式不一样。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最直接的自我保护方式通常就是说假话,至少不会说出全部的真话,哪怕是和最亲密的人在一起,我们也可能会有所保留,这并非是为了欺骗,而是为了保守自己内心最私密的东西,为了确保自己不会受到更大的伤害。

丝毫不留余地,将自己的全部隐私都曝光在别人面前,这是一种非常愚蠢的行为,将所有的话都告诉别人,这也是一种不明智、不成熟的表现,因为当你把自己的一切都展示和告知他人时,实际上你就失去了保护伞,失去了最后的防备。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中,你将自己的一切信息都和盘托出,那么就会将自己的缺陷无限地放大在别人面前,这样别人如果想要攻击你,那么你就避无可避了。

害人之心不可有,但是防人之心不可无,为人处世无论如何都要对自己有所保留,不该说的话不要去说,私密的话不要说,不要轻易就相信别人,更不能义无返顾地将自己的一切都告知他人。尤其是在竞争环境中,一定要小心谨慎,否则很可能会将自己的重要信息透露给自己的对手,从而丧失自己的竞争优势。

爱因斯坦是一个非常伟大的科学家,但是他的智商显然要比情商高出很多,对于如何与人交际,爱因斯坦似乎从来就搞不清楚,所以常常容易上当受骗,其中最有名的当属他被苏联女间谍玛加丽达色诱的桥段。爱因斯坦一生中有过多次的婚姻,其中第二任妻子是他的表妹艾尔莎,他和艾尔莎的感情非常好,而且表妹也非常了解他的生活习性,所以两个人一直以来非常相爱,可是当爱因斯坦迁徙到美国后,艾尔莎就因病去世。

日夜思念亡妻的爱因斯坦一下子就失去了生活的动力,每天都意志消沉,直到有一天,一位年轻貌美的俄罗斯女郎走进他的生活,这时候他才重新找回了自己的爱情。这个俄罗斯女郎正是苏联的女间谍玛加丽达,她接近爱因斯坦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原子弹。因为美国当时是世界上唯一能够制造原子弹的国家,而苏联也非常渴望拥有这种杀伤力极大的恐怖武器,以此来谋求和美国的平衡。

爱因斯坦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喜欢的人是间谍,反而在美色的攻势面前步步退让,弄得魂不守舍,自然而然,也经常在无意中透露了一些制造原子弹的绝密信息,而玛加丽达则将这些重要信息传回苏联。其实美国政府为了确保信息不外泄,早就对爱因斯坦进行严密保护,而且也让他守口如瓶,但是在诱惑面前,爱因斯坦难免口风松动,说出了真话,因为他从未想过欺骗美丽动人的玛加丽达。结果苏联几年之后就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原子弹,而圆满完成任务的玛加丽达自此回到苏联,再也没有和爱因斯坦见过面,而痴情的爱因斯坦一直在苦苦等候她的归来。

其实,无论做什么事,无论和谁打交道,都要注意有所保留,即便这个人再亲近,也要沉住气,千万不能感情用事,不能将什么话都全部说出来,有些话还是应该隐藏起来。为了确保自己的信息不被泄露出去,有必要的话还是适当说一些假话、虚话,至少不应该说出全部的真话。

人与人之间存在防备之心,这是很正常的,我们在交往的时候应该拥有这种警惕心,要尽量谨小慎微,心中有十分话,那么只需要说出三四分便可,千万不能掏心掏肺地和盘托出,这样可能会让自己陷入无路可走的危险境地。从人与人之间的博弈角度来说,就是要保护和隐藏好自己的信息,事实上博弈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信息,谁掌握的信息越多,那么博弈的胜率就越高,获得成功的机会也就越大,所以你适当保留自己的信息,有助于在博弈中掌握更多的主动权。

正因为如此,做人要沉住气,即便你迫切地想要和别人深交,想要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想要找到一个倾听者,也要把好口风,尽量不要将一些非常敏感、非常重要的信息投给其他人。只有严格把好嘴巴这道门,才能够防止泄密过多而给自己招来麻烦。

无论什么时候,我们对他人都不要盲目热情,给自己的生活加密,给自己的嘴巴上锁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并非是对他人不信任或者是不尊重,而是一种更加安全谨慎的生活态度,是一种更为明智的生活方式。毕竟这个社会还是有很多人是你不够了解的,在没有完全了解对方之前,就打开天窗说亮话,无疑是一种冒险行为,最好还是谨慎一些。即便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也不能够将自己的心里话倾囊相授,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私密空间,都有自己内心的小秘密,没有理由说给别人听。

其实,即便是君子相交,也不是完全掏心窝的,而且当你认为说出真话能够吸引别人的注意力,能够赢得别人的信任,那么就大错特错了。有人说:“和陌生人说话的最高境界就是三分真话,三分假话,三分空话,一分闲话。”一个人只有懂得适当保留和掩饰,那么才能让自己更具有吸引力,才能让自己更具独特的魅力。

有些话烂在肚子里,比说出来更好

春秋末年的儒家名师曾子,是一个很有名望和才学的人,作为儒学的传承人,他一生都恪守中庸之道,凡事都主张平和,从来没有真正得罪过别人,因为他平时做人很谨慎,说话也从不乱说,有时候明明自己有什么想法,他也不会轻易表露出来。他做人做事总是“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以至于每次说话之后,他都要深深自省,总是担心自己说错过什么,即便到了临死前,他还在担心自己曾经是不是说了什么不该说的话,甚至非常不放心地问弟子们自己的手和脚是不是还在。

其实,曾子的为人处世方法听起来似乎有些不可思议,或者说更像是一个大笑话,但事实上,正因为他处处小心谨慎,能够克制自己的嘴巴,他的一生才会平平稳稳,不曾有过什么坎坷经历。我们做人也要学习曾子的谨慎,尤其是说话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能说的话尽量少说,不能说的话要烂在肚子里,不要轻易说出口,无论心里的真实想法是什么,都不要把实话说出来,因为很多不该说的话实际上像一把利剑,既容易刺伤别人,也容易划伤自己,所以最好还是放在肚子里消化掉比较安全。

生活中有很多直性子的人,常常一激动就控制不住自己的嘴巴,有什么就说什么,心里想什么就说什么,这样的人看上去非常耿直可爱,可是因为说话太直往往被人讨厌和排斥。事实上说话很直爽的人往往不够委婉,所以当他们有什么想法有什么意见时,就会口无遮拦、毫无顾忌地提出来;当他们表达不满的时候,就会当面批评和抗议;当他们觉得你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就会直接指正出来。

有时候,你觉得自己只是说出了真话,但是在别人看来,有可能会产生误会,认为你在针对他。其实做人还是要圆滑一些,要知道你的肺腑之言不一定就是好话,即便你真的对别人不满,也不要当面就把矛盾公开,这样只会让双方的冲突升级。有些东西也许是你看不惯的,但是即便看不惯也要懂得去接受它的存在,你不想面对的话,不妨选择沉默面对,尽量让它消失在肚子里,说出来也许会成为一个定时炸弹。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治比较黑暗的时期,各股政治势力互相对抗,常常弄得民不聊生,而为了增加自己的政治筹码,很多当权者都会选择拉拢当时的名人和世族,一些非常有名望有才学的人因此陷入政治斗争的漩涡之中。为了防止受到政治迫害,很多人干脆选择隐居,逃离是非。

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是当时的名士,不仅长得挺拔俊美,而且才识渊博,深得当权者的重视,不过他这个人比较直率,不喜欢和当权者交往,也不稀罕官场的名利地位,所以他一直以来都没有入仕之心,每天都和亲近的朋友们一起游山玩水、饮酒作乐,除此之外,他甚至喜欢打铁。

尽管远离是非之地,但是嵇康心直口快,有什么就说什么,结果往往招来祸患。某一天,朝臣钟会听闻大才子嵇康在打铁,于是借着拜访的名义前来炫耀,当时钟会驾着非常豪华的车辇来找嵇康。其实明眼人一眼就知道钟会是故意来炫耀自己的排场和地位的,不过钟会的确是当权者司马昭身边的大红人,很多人都会敬他三分,嵇康原本可以做做样子,给钟会一些面子,这样实际上也就相安无事了。可是嵇康是个直性子,他看不惯钟会在自己面前卖弄,于是就故意装作没看见对方,这让钟会感到非常尴尬,他原本想在嵇康这个大文人面前炫耀,没想到遭了这样的冷落,心中很不是滋味,于是准备怏怏离开。

本来这件事就此作罢了,可是嵇康偏偏藏不住心里的不满,他不无讽刺地问钟会:“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这句话摆明了就是不给钟会面子,钟会非常生气,于是恶狠狠地回答说:“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两个人如此精简的一问一答,堪称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对话,可是这一番对话的背后却隐含着浓浓的杀机。钟会由此心怀怨恨,经常在司马昭面前说嵇康的坏话,而嵇康也因为有什么就说什么的个性而得罪了这位权臣,可以说嵇康最终被司马氏杀害与这事有很大关系。

一个圆滑的人不一定总是要懂得说好话,但是一定要懂得把话说好,不中听的话可以委婉来说,或者选择不说,这些话虽然也是真话,可是真话未必受人欢迎,这是每个人在说话时应该掌握的技巧。所以即便你对人心怀不满,即便你对别人的行为有意见,即便你想要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但有些话的确不方便当面说出来,做人还是应该沉住气,要懂得掩饰自己,在某些情况下,要懂得撒谎,要懂得口是心非。对于那些不该说的话最好还是放在心里,不要轻易说出来,以免伤害刺激和别人,从而对自己不利。

佛经中有这样一句话:“或身勉为善,而口有过言。”很多话本身可能是实在话,是真心话,但是这些话往往带着刺,带着毒,你说出来不仅会伤害到别人,而且最终会伤害到自己,与其这样,还不如三缄其口,什么都不说。其实当你隐忍着什么也不说时,事情往往也会就此作罢,你当然也不会给自己增加不必要的麻烦。

愚蠢总是在舌头比脑子跑得快时产生

《古兰经》曾经明确地规劝信士们谨防滥用舌头,有个人请教圣人:“你最怕什么?”圣人指着舌头说:“我最怕它”。另一次,有人又请教圣人:“我们要求得拯救的机密是什么?”真主的使者答道:“管好你的舌头”。一个人为什么最害怕舌头,而且为什么又要想办法管好自己的舌头呢?就是因为舌头往往会因为说出一些不该说的话而闯祸,会因为说了一些不经大脑的话而犯错。

事实上,很多人是急性子,说话办事总是风风火火,完全不经过深思熟虑,总是想到什么就做什么,这种人不喜欢等待,缺乏耐心。而且嘴巴里藏不住话,只要有想法,只要想说话,就会很快将话全部说出来,这种人说话通常都很快,总是脑子还没想清楚就把话说出来了,结果由于思考不及时,考虑不周全,而犯下一些非常低级的错误。

汉朝时,汉人常常把匈奴人打得气势全无,正因为这样,匈奴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恢复元气,到了三国时期,曹操统一了北方,实力强大,而匈奴国则势力相对弱小,为了寻求生存的机会,匈奴就派使者来商谈休战,当时曹操专心应付蜀国和东吴,自然也不希望匈奴在背后骚扰,所以也有意和匈奴签订休战协定。

在召见使者之前,魏王曹操担心自己不够威严,于是就临时决定让自己手下一个相貌威严的武将冒充自己,前去商讨和谈事宜。当然,他自己则拿着刀立在一侧当起了侍卫,以便能够从旁观察情况。会面进行得非常顺利,双方很快握手言和,签订了协议,为了试探匈奴人对魏王的印象,曹操事后派人去打探,匈奴使者如实回答:“魏王的确雅望非常。”其实这番话虽然不论是不是真心,但至少不会让人感到面目无光,而曹操也能借此达到震慑的目的。可是这个时候,匈奴使者突然心血来潮,想也没多想,就补充了一句话:“然而榻旁捉刀人,真乃英雄也。”

这一句话说出口后,打探的人很吃惊,使者也自知说错了话,立刻闭口不谈,打探的人回来立即向曹操汇报了情况,曹操听完后想也没想就立刻派人诛杀了来使。很多人也许会感到奇怪,使者明明是在称赞曹操啊,证明使者很有眼光,而曹操也的确很有魅力。但事实上这句话恰恰触动了曹操的软肋,首先这句话有揭穿真相的嫌疑,曹操自然不能容忍,其次,一个侍卫如果看上去比君主更有威严,那么在外人看来必定会认为曹操这个人还不如一个下人,这显然会让人笑掉大牙,这对曹操而言都是一种折辱,曹操一定不希望这样的话传出去。

其实那个使者也意识到了自己说错了话,但是一时心直口快,没有来得及做周详的考虑和分析,就贸然说出这样的话,实在是犯了一个大错。很多时候,我们常常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事后才发现自己说错了话,可这时往往已经太晚了,说出去的话往往就像泼出去的水一样,是收不回来的。

我们常常说做人要三思而后行,无论是做什么事,无论是说什么话,都要先进行三思,三思当然并不是指要经过三次考虑,也不是说要思考三个方面,而是说在说话办事之前一定要多进行思考,要进行准确分析,比如要认真考虑自己的话是不是得体,会不会引起什么误会,会不会给自己惹上麻烦,自己说这句话是不是能够找到更为合适的话来替代,如果所说的话不得体,甚至可能会造成误会和矛盾,那么就不要说出来,或者换成另外一种更容易被人接受的话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