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合纵亲善(1)

周显王三十六年的时候,苏秦来到了东方的赵国,当时的赵国国君赵肃侯对苏秦倒是没什么意见,觉得苏秦能说会道,是挺伶俐的一个人。但是赵肃侯的弟弟奉阳君却不大喜欢苏秦,觉得苏秦那套只不过是夸夸其谈,纸上谈兵,没有什么实际用处。因为当时奉阳君是国相,朝中大权掌握在他手里,所以赵肃侯也没有办法。苏秦也觉得在赵国待下去没有什么前途,还是出去另寻他路吧。

苏秦认真研究了一下时事,认为赵国北面的燕国倒是一个好的去处。燕国在战国七雄当中地盘最小,实力最弱,而且它的强邻齐国和赵国早就有把燕国吞并的野心了。当时在位的燕国国君是燕文侯,为了能够在列国争霸中占有一席之地,燕文侯立志要求贤兴国。他任命郭槐为军师,筑起了一个黄金台,置千金于台上,大张旗鼓地实行招纳贤才的战略。苏秦意识到这是个绝好的机会,心想我苏秦大小也算个有学问的人,应付燕文侯还是绰绰有余的。

苏秦来到燕国,果然受到了空前的礼遇。燕文侯对苏秦十分重视,亲自到郊外去迎接,还盛宴款待了他。苏秦感动得泪眼婆娑——出来这么久了,还没有一个人像燕文侯这么看得起他的。俗话说士为知己者死,为了报答燕文侯的知遇之恩,苏秦决定倾其所能,为燕文侯出谋划策。酒足饭饱之后,苏秦对燕文侯说:“大王,就让我苏秦给您谈谈天下的局势吧。”燕文侯说:“先生也知道我们国家的情况,国家小,人口也不多。我也知道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可是我们燕国实在是太弱小了,我自从当上这个国家的国君之后,天天想着怎样才能不被敌国欺负。既然先生来了,还望先生赐教。”苏秦摆摆手说:“大王这番话真是灭自己的威风,长别人的志气,我倒和你的想法不太一样。你们燕国地盘是小一些,但是地理位置优越。你看燕国东边是朝鲜和辽东,北面有林胡和楼烦。西面是云中和力原,南面是滹沱河和易水。国土面积虽然不大,但是也有千余里;士兵虽然不多,但是还有个十几万;况且武器装备还不赖,据说有战车六百辆,战马六千匹。国库里的粮食可以供给好几年。南面土地肥沃得不得了,北面的土地盛产枣子和栗子,人民即便不从事农业生产,光靠枣子和栗子的收入,也能过上富裕的生活。大王,你看燕国是不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地方啊?”苏秦的一番话,让燕文侯听了心里乐滋滋的,第一次感到自己的国家还是很有优势的。苏秦看到燕王乐呵呵的样子,觉得自己这番话可是没有白说,接着又说:“我看到燕国人民安居乐业,近年来也没有什么战争发生,心里羡慕得不得了,这在如今这个时代还真是不多见。大王,你知道为什么燕国没有战火吗?”燕文侯摇摇头说:“这个寡人倒是没有想过。还请先生继续讲下去。”苏秦说:“燕国没有遭受外敌入侵的主要原因是有南面的赵国作为屏障。很早以前,秦国和赵国打过五次仗。秦国只赢了两次,而赵国却赢了三次。秦国和赵国打得不亦乐乎,所以无法顾及燕国。现在秦国的野心是想吞并天下,燕国自然是秦国吞并的对象,但是秦国想吞并燕国的话,却并不容易啊,他们要越过云中、力原等地,还要经过代郡、上谷等地,等攻到燕国的城池已是疲惫不堪了。况且燕国方圆几千里,秦兵分兵占领也很难长期坚持下去。这是秦国迟迟没有攻打燕国的原因。所以我认为秦国并不是燕国首要的敌人。”燕文侯连忙问:“秦国这么强大,连赵王都怕他们,先生竟然说秦国不是我们燕国的首要敌人,难道还有比秦国更可怕的敌人吗?”苏秦点了点头说:“当然有了,比秦国还要可怕的敌人不是他国,正是你们南面的赵国啊。赵国在你们燕国的南面,和你们的国土接壤,赵国要是想攻打你们燕国的话那还不是举手之劳吗。只要赵王一声令下,不到十天。赵国军队就会开到燕国的边境,然后渡过易水和滹沱河,用不了四五天的时间,就能够直逼燕国的都城。所以说秦国攻打燕国是远在千里之外,而赵国攻打燕国是近在百里之内啊。”燕文侯点头称是,连忙问:“先生说得太有道理了,想想还真是那么回事。可是以我们燕国现在的国力,别说是和秦国抗衡,就是赵国来我们也不是对手啊。”苏秦又摆了摆手说道:“大王你多虑了。我认为现在燕国和赵国共同的敌人都是秦国,只要大王肯和赵国合作,合纵亲善,然后再联络中原各诸侯国共同对付秦国。到那时中原各诸侯国团结得就像一家人,别说是赵国,就是秦国也不敢拿燕国怎么样啊。”燕文侯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便对苏秦说:“先生说得很有道理。我们燕国实在是弱小,南面有强大的赵国,西面有强大的齐国,齐国和赵国都是强大的国家,我们哪个都不敢得罪。要是依照先生的意见能够让燕国免遭外敌入侵,使我国人民能够永享太平,寡人愿意听从先生的安排,与赵国结为友好。”于是燕文侯供给苏秦许多车马,金银、布帛、让他去赵国游说结盟的事宜。

这是苏秦第二次来到赵国。这一次去的时候赵国的奉阳君已经去世了,奉阳君的哥哥赵肃侯掌握了实权。而此时的赵国正受到秦国的威胁,赵肃侯听说苏秦从燕国带了厚礼来求见,亲自带领文武百官出宫迎接。赵肃侯诚恳地对苏秦说:“先生上次来我们赵国,因为我弟弟的缘故,让先生受委屈了。现在我们赵国正受到秦国的威胁,先生说我该怎么办呢?”苏秦拱了拱手,对赵肃侯说:“天下的人,无论是达官贵族,还是平头百姓,没有不仰慕大王您的仁慈的,因为您仁慈大度,所以他们都乐意接受您的领导。以前你弟弟奉阳君主持国事,他嫉妒贤能,您又不大理事,所以很多人不敢在您面前讲实话。现在奉阳君死去了,您又比较随和,没有国君的架子,所以我才敢跟您谈一下我那些不高明的看法。”赵肃侯被苏秦夸赞得心里乐开了花,连忙说:“烦请先生赐教。”苏秦也毫不客气地说:“国家的根本大计在于选择正确的外交政策。外交政策恰当,国家才能平安无事,否则必然后患无穷。大王恕我直言啊,我觉得赵国现在的外交政策都不太妥当啊。现在赵国怎么也算得上是山东一带的强国了,谁都能看出来就连秦王也怕你三分。我不明白既然秦国的实力和赵国不相上下,为什么大王要向秦国称臣?我认为大王您是不应该这么做的。”赵肃侯听了,沮丧地低下头叹道:“我也不想这样,可是秦国太强大了,先生没有看到天下的诸侯没有不怕秦国的吗?我也是没有法子啊。”苏秦摇摇头说:“大王,你这样说是有些道理。虽然说仅凭赵国一个国家的力量,难以和秦国抗衡,但是我们可以把个人的力量转化为集体的力量啊。我仔细地研究过现在的局势了,你看中原各国的土地加起来要比秦国大五倍,军队的数量加起来也比秦国的多十倍。这些诸侯国要是能够团结起来,把秦国作为共同的敌人,秦国一定会被打败的。可是你看,中原那些诸侯国却没有一个国家是这样去想,这样去做的。他们只想割让一些本国的土地给秦国,只为了能够保住本国一时的平安。但是秦国的贪欲是没有止境的,它不会满足于这小小的一点好处。今天这个国家割让给秦国一点土地,明天那个国家又割让给秦国一点土地,这样下去,秦国只会越来越强大。中原各国被秦国一一吞并的危险也就越来越大,早晚有一天秦国会把这些国家全部吞并掉的。”赵肃侯听了,连连点头称是。苏秦接着说:“当前山东一带没有比你们赵国更强大的了,赵国领土有两千多里,军队有几十万,武器装备也很先进,有战车几千辆,战马几万匹,粮食供给能够维持好几年。而且地理位置也相当优越。你看赵国西边有常山,南边有漳河,东边有清河,北边有燕国,是一个三面都有险可守的国家。至于北面的燕国,本来就是一个小国家,不值得害怕。在秦国看来,能够和他们国家相抗衡的国家只有你们赵国了,但是还有一个问题不知道大王你想过没有,这些年来秦国为什么没有大规模进攻赵国呢?仅仅是因为你们赵国实力强大一些吗?”赵肃侯捻着胡子,沉思了好长时间说:“难道不是这个原因吗?”苏秦摇摇头说:“自然赵国强大,秦国不敢轻举妄动,但是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秦国害怕在他们攻打赵国的时候,韩国和魏国在后面暗算自己。因为一旦秦国国内兵力空虚的时候,韩国和魏国趁火打劫,率兵攻打秦国的话,那么对秦国来说,亡国都有可能啊,没有比这种情况更让人担心的了。这才是秦国迟迟不敢大举攻打赵国的原因啊!”赵肃侯听了连连点头称是。苏秦接着说:“既然大王也认为是这样,那么可以说韩国和魏国算得上赵国的天然屏障了。但是大王你想一下,要是这两个天然屏障被秦国吞并的话,距离秦国攻打赵国的日子也就不远了。秦国攻打韩国和魏国,中间既没有大山阻挡,也没有河流拦截,秦国会像蚕吃桑叶那样一点一点地把这两个国家的土地吞并掉,直到靠近他们的都城才停下来。到那个时候,韩国和魏国再也无法抵挡秦国的进攻了,必然会向秦国投降的。秦国一旦没有了韩国和魏国暗算的后顾之忧,那么战火就必然集中地落在赵国的头上了。”

赵肃侯听了,脸上的汗都冒出来了,连声问:“那么先生认为该怎么办才好呢?”

苏秦拱了拱手,说:“我听说尧帝身边的助手还不到三个人,舜在占有天下以前,只有巴掌大小的一块地盘,大禹统领天下以前只有一支几百人的队伍,商汤和周武王所带领的士兵不过三四千人,战车不过几百辆,战马不过几百匹,但是最后这些人却被拥立为天子,统领天下诸侯。这是什么原因呢?我认为要想称霸天下,并不在于君主手里拥有多少部队和武器,也不在于拥有多大的地盘和多少臣民,而是在于这些君主能不能掌握征服天下的道理。秦国土地虽然辽阔,但是土地毕竟有限。而中原各诸侯国的土地加起来要比秦国的国土大五倍;秦国的军队人数虽然很多,但是中原各诸侯国的军队数量加起来比秦国的军队要多十倍。要是这些诸侯国联合起来,把秦国作为共同的敌人,那么秦国一定不会像现在这么猖狂。可是现在这些诸侯国的国君却没有一个这么想,他们放着尊贵的面子不要,反而一个个争着向秦国称臣,这实在令人感到惋惜啊。大王你想想,打败别人和被别人打败,叫别人向自己称臣和自己向别人称臣,哪种情况更让人觉得舒服呢?”赵肃侯笑着说:“当然是打败别人,叫别人向自己称臣感觉舒服了!”

苏秦站起来高声对赵肃侯说:“既然大王不想被别人打败,也不想向别人称臣,那么大王就应该早下决心,联合中原几个诸侯国,共同对抗秦国。我认为英明的君主不应该优柔寡断,也不应该听别人说三道四。现在秦国还没有吞并其他国家,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大王应该赶紧号召天下的君主在洹水边上举行结盟仪式,和他们互换人质,宰杀白马,并且订立一个人人都要遵守的条约。条约可以这样写:‘要是秦国攻打楚国,那么齐国和魏国就要出动部队援助楚国,韩国就负责断绝秦国供应粮草的道路,赵国就渡过漳河待命,燕国就守在山北面的地带。要是秦国攻打韩国和魏国,那么楚国就负责切断秦国的后路,齐国就派出部队增援楚国,赵国也应该派兵渡过漳河给予支援,燕国就派兵驻扎在云中。要是秦国攻打齐国,那么楚国同样负责切断秦国的后路,赵国渡过漳河给予支援,燕国也要派出部队支援楚韩魏赵等国。要是秦国攻打燕国,那么赵国就据守常山,楚国把军队开到武关,齐国渡过渤海进行支援,韩国和魏国也要派部队到燕国去。如果秦国攻打赵国,那么韩国就要派出精锐部队开到宜阳来,楚国把军队开到武关来,魏国把军队开到河外,齐国派军队渡过清河,燕国更是要派精锐部队进行支援。诸侯中要是有违背条约的,就要联合其余五个国家的军队共同去讨伐它。只要你们六个国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老老实实按条约办事,共同对付秦国,那么秦国的军队一定不敢走出函谷关来侵犯山东一带的国家。这样君主和臣民们就可以共享太平了。”

赵肃侯听了,兴奋地从椅子上站起来,在朝堂上来回地踱着步子,激动地对苏秦说:“先生你看我年纪轻轻的,料理国家大事的时间还不长,对于天下的局势不太清楚,也没有一个人能像先生这样给我分析形势的。像先生这样一位尊贵的客人,怀着一颗赤诚之心,一心一意为了保全我们的国家而出谋划策,安定各诸侯国,我真是感动得不知道用什么词来表达内心的谢意了。我愿意一切听从您的安排,尽快安排结盟事宜,还请先生再到别的诸侯国去做做那些国君的思想工作,到时候我号召起来也能够轻松些。”苏秦说:“这个大王尽管放心,我自然会把他们说服的。”

临走时,赵王给了苏秦一百辆车马,一千斤黄金,一百双玉璧,一千匹绸缎,苏秦带着这些东西,去游说其他诸侯国的国君去了。

苏秦离开赵国,来到了韩国,见到了韩国国君韩宣王。苏秦对韩宣王说道:“大王啊,我有一事想不明白,韩国北面有巩县、城皋这样坚固的城池,西面有宜县、商阪这样的要塞,东面有肖水,南面有经山,国土面积有九百余里,武装力量有十几万,而且你们部队的武器装备是天下最先进的。我听说你们国家制造的强弓劲弩没有一个国家能够比得上,不仅能射出六百米之外,而且力气大一点的士兵可以让箭镞射穿铠甲。贵国生产的宝剑也是无可比拟的,平时宰杀牛马就如同切块豆腐似的,和敌人打起仗来能够砍断他们穿的铠甲铁衣。而且韩国的士兵个个英勇无比,穿着坚固的铠甲,佩带着锋利的宝剑,扛着强弓劲弩,打起仗来无不以一敌百。韩国军队拥有强大的战斗力,大王又英明神武,却为何要向西方的秦国俯首称臣,使国家蒙受耻辱,大王也因此被天下人笑话,我真的不明白大王为什么这样去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