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生食海鲜悠着点

海鲜中富含蛋白质,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由于鱼肉蛋白质组织松软,其所含的氨基酸与人类接近,更易被消化吸收,因此特别适合于儿童食用。鱼类脂肪中还含有极丰富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D,尤其是鱼肝油含量更为丰富,这对人体的骨骼、大脑、眼睛的正常发育都有很大帮助。而鱼、虾、蟹等海鲜产品含脂肪低,每100克仅含1~10克左右,并且由不饱和脂肪酸组成,容易被消化,不易引起动脉硬化,因而也更适合老年人及心血管病人食用。

目前,很多人为了图海鲜的“鲜”,便选择生食海鲜,以为这样既能吸收营养,又能品尝“鲜”味。殊不知,这样对健康是很危险的,容易引发多种疾病。

健康危害:

一般来说,鱼或虾在离开水2~3小时后,就会受到副溶血性弧菌、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等致病菌的感染,容易发生细菌腐蚀,产生胺类化合物。被这些寄生虫污染过的水产品,对人体危害非常严重。因此生吃海鲜对健康是很不利的,吃了半生不熟、受污染的鱼虾后,人往往会出现胃肠不适、感觉迟钝、神经衰弱、血压过低等中毒症状。

另外,还有人喜欢将活虾、鲜蟹用盐渍、酒浸后生吃,或同时吃蒜、蘸醋,以为这样可以杀菌。但试验表明,在10%的盐溶液中肺吸虫囊蚴可存活48小时,在15°白酒中可存活43小时。可见,短时间的盐渍和酒浸并不能杀死海鲜中的肺吸虫囊蚴。而且,各种致病菌对蒜和食醋的敏感性也不一样,蒜和食醋只能杀死其中的一小部分细菌而已,并不是全部。

还有人觉得把海鲜低温冷冻后即可生吃,可是低温环境只能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并不能杀死细菌。一旦恢复到常温,细菌仍会继续生长繁殖,产生大量毒素。人吃了这样的海鲜后,仍然对身体有害。

点击方案:

吃海鲜首先要选择新鲜的,在购买海鲜时应在可靠的店铺购买,且尽量选购活的,因为死的海鲜中会含有一定的毒素。在买新鲜鲍鱼、蛏子或象拔蚌等,可用手碰一碰,选取出活的、会动的新鲜海鲜。

其次最好是做熟再吃,这样吃起来才安全。为了减少吃海鲜引发的食物中毒,有甲壳的海鲜在烹调之前可以先用清水将其外壳刷洗干净;贝壳类海鲜在烹煮前,可在淡盐水中浸泡约1小时,让它自动吐出泥沙。浸泡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原来新鲜的海鲜反会被其中部分腐烂了的所污染。

如果一定要生吃,可以先冷冻海鲜,然后再浇点儿淡盐水,这样可以有效地杀死部分细菌,生吃起来安全一些。

另外,海鲜忌同与某些水果一起吃。因为海鲜中都含有比较丰富的蛋白质和钙等营养物质,如果把它们与含有糅酸的水果,如葡萄、石榴、山楂、柿子等同食,不仅会降低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还容易使海味中的钙质与鞣酸结合成一种新的不宜消化的物质。这种物质会刺激肠胃,引起人体不适,出现呕吐、头晕、恶心和腹痛腹泻等症状。所以在吃完海鲜后不要马上吃水果,至少应间隔2小时,且吃完1小时内不喝冷饮。

相关链接:

美味的海鲜虽然吸引人,但却并非人人都能一次吃个痛快。专家认为,有四类人不能食用或者过多食用海鲜。

第一类是过敏性体质者应该慎食。海鲜类食物如海带、虾、鱼等,都富含组氨酸,这类异性蛋白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机体产生抗体,释放出过敏物质,从而引起一系列过敏反应,使人出现荨麻疹、过敏性哮喘等病症。

第二类是患有痛风的病人。海鲜中富含嘌呤,它可以使人体代谢紊乱,导致痛风病发生或者加重原有病情。

第三类是患有不孕症的人。因为鱼体中汞的含量要高于水中汞的含量,汞在进入人体内,可直接与血液中的红细胞结合,妨碍生殖细胞的正常功能,降低生育能力。

第四类是凝血功能障碍者。海鲜中含有较多不饱和脂肪酸——十碳五烯酸,它的代谢产物为前列腺环素,具有抑制血小板凝血和止血的作用。所以,患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遗传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及血友病的人,应少吃脂肪含量多的海鱼,更不宜服用鱼油等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