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莎士比亚(1)
- 文学艺术家(语文课外读物)
- 学习小组主编
- 4967字
- 2015-04-20 17:34:04
坎坷身世
威廉·莎士比亚是世界闻名的戏剧家,也是世界十大文豪之一,他于1564年4月23日出生在英国中部艾之汶河畔的斯特拉福镇一个富裕的市民家庭。他的父亲约翰·莎士比亚,原是一个小农场主,后来经营羊毛、皮革、肉、谷物等生意,在镇上有几所房屋。有一段时期曾经做过镇议会议员,也做过当时有2000居民的斯特拉福镇的镇长。他的母亲玛丽·阿登是社交界的上层妇女,沃里克郡北部阿登世家的后裔,因此她的家境绝非一般的农户所能比拟的,另外她还得到了她的家庭分给她的一些土地。
莎士比亚小时曾在当地“文法学校”读书,学习拉丁文、希腊文、逻辑学、修辞学、历史、圣经和古典文学等,这在莎士比亚后来写的戏剧中留下了痕迹。在该校学习,为莎士比亚以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文化、文学基础。
莎士比亚的童年、少年生活是幸福而愉快的,他的故乡斯特拉福小镇令他难以忘怀。它带有原始的神秘色彩和中世纪的地方风光,明朗而愉快的市民生活,以及有趣的风俗习尚,给童年时代的莎士比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流传在民间有关替天行道的绿林好汉罗宾汉的故事,离奇古怪的害人妖婆和树精,以及具有浪漫色彩的春梦婆的古老传说,还有生动而丰富的民间语言,对他后来的创作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在他的作品中留下了鲜明的印记。镇外是广袤的原始森林,大自然的绚丽风光和五光十色的奇妙景象,给莎士比亚幼小的心灵打开了一扇扇幻想的大门。斯特拉福的森林,后来曾多次出现在他的剧本里。
然而,不幸很快降临到这个愉快的少年身上。14岁那年,莎士比亚由于父亲经商的失败,家境变坏而没有完成在文法学校的学业,也由于这个原因,16岁时他便出门谋生去了。传说他曾在屠宰场做过学徒工,做过书童,当过律师的书记员,也曾在当地学校做过教师助手和小学生的家庭教师。1582年11月,也就是他18岁时,他娶了一位农场主的女儿比他大八岁半的安娜·哈雪薇为妻。但有关莎士比亚的婚事,有些令世人不十分明白的地方。
原因主要在于在有关证明莎士比亚的婚姻证书上,女方的名字竟然为安·惠特蕾,有人说这是笔误之故。有人认为结婚登记册上的那个莎士比亚可能不是威廉·莎士比亚,原因是威廉·莎士比亚在沃里克郡里是个很普通的名字。也有人怀疑这位安·惠特蕾会不会是莎士比亚另一个妻子等等。但大多数人却倾向这一说法:莎士比亚确实和安·惠特蕾订了婚。但在此之前,他和距离市镇一二里远的乡村姑娘哈雪薇发生了恋爱关系,并使她怀了孕。有的说由于他的君子风度,也有的说由于哈雪薇的亲友不答应,不得不临时改为和哈雪薇结婚,而惠特蕾这个名字就在结婚登记册上保留了下来。莎士比亚和年龄相差悬殊的哈雪薇结婚后,虽然没有产生过任何裂痕,终归白头偕老,但内心总免不了感到遗憾,这一心情在《第十二夜》中通过奥西诺的嘴吐露了出来:“女人应当拣一个比她年纪大些的男人,这样她才跟他合得来,不会失去她丈夫的欢心。”
婚后6个月,即1583年5月,莎士比亚的第一个孩子,聪明的女儿苏姗娜出世了。20个月后,也就是1585年,又出生了一对龙凤双胞胎,儿子哈姆尼特和女儿居迪斯。哈姆尼特智力、体力均发育不良,11岁时就死了,这给莎士比亚的精神带来很大的刺激。
年轻的莎士比亚热情饱满,富于奇想,是个放荡不羁而又不愿意安分守己的人。17世纪晚期,人们传说他常常偷捕路西公爵猎园里的鹿兔,并因此遭到逮捕和受到惩处。事后莎士比亚写了一首讽刺诗,贴在庄园主的院墙上骂他,这就更加得罪了这位绅士。他不得不在1586年,也就是22岁的时候,跟随一个走江湖的戏班子来到了伦敦。
在伦敦的最初几年,他的生活是很艰苦的,替戏院听戏的绅士们看管马匹、溜马、扫地,从事最下等的工作。后来,做过一阵按时呼唤演员登场的工作,有些演员注意到他头脑灵活,口齿伶俐,便介绍他登台跑跑龙套,或帮助提提词。人们发现他对舞台动作和念台词方面出的主意都很有道理,又把改编剧本的事交给了他。莎士比亚最早的传记作者奥伯雷指出,莎士比亚“戏演得非常好”,在演员表里占有重要地位,如1623年第一对开本内附有一张主要演员表,莎士比亚排在第一名,第二名才是倍伯奇;还把他和理查·倍伯奇说成是这个剧团的“双子星座”。
莎士比亚有着十分优秀的性格特点,如他具有许多城里人都不具备的勤劳俭朴。为了在职业上能站得住脚,为了将来的前途,他兢兢业业,努力奋斗。他不像有些演员和戏剧家,行为放荡,生活奢侈,他从不在城市里到处游逛、酗酒或者寻花问柳,像声名狼藉的罗伯特·格林,或者可能还要糟糕的马洛那样。这位新手终日忙碌,而且雄心勃勃。他十分努力地去学习他认为值得学习的东西,并且不辞辛劳地随着剧团去外地演出,他虽然远离家乡,但从未忘记家中的妻子和三个孩子。
渐入佳境
莎士比亚于1590年开始为帕姆布罗克戏院写剧本了,并与此同时,他开始了与基德马洛的往来,可以说,莎士比亚的写剧生涯正顺利地开展下去。这引起了罗伯特·格林的嫉恨。格林是职业剧作家,“大学才子”的头子。他看到演员居然自己动手编写剧本,并表现出如此非凡的才能,大为震惊。当他卧病在床时,警告“大学才子”马洛、奈世、皮尔和洛济说:“是的,不要信任他们(演员),因为其中有一只用我们的羽毛装饰起来的新出风头的乌鸦,他的虎狼之心披上了演员的皮,他以为他能够写出无韵诗,跟你们当中的能手一样,作为一个绝对的万能之手,他认为自己是国内唯一的场面震撼者。”同时,大肆辱骂莎士比亚是“可以用百万后悔买到的只值一个小钱的才子”。在格林死后,文人亨利·齐特尔出版了这本攻击莎士比亚的小册子,但由于莎士比亚在社会上越来越受到尊重,齐特尔又不得不主动向莎士比亚道歉。他写道:“我抱歉的是,仿佛别人原来所犯的错误是我的错误似的,因为我自己看到他的风采和蔼可亲,而在他所从事的演戏方面,又有卓越的表现。此外,许多值得尊敬的人士都说,他待人接物都很正直,这一点证明他的诚实,又都说他的写作诙谐优美,这一点证明人们对他的艺术的赞扬。”由于写作成功,莎士比亚赢得了骚桑顿青年勋爵的友谊。和骚桑顿的关系,是莎士比亚一生中的重要一页。骚桑顿是他的保护人和朋友,两人之间的情谊是极为深厚的。在很多关键时刻,危机当头,骚桑顿都向他伸出了援助的手,帮他渡过难关。莎士比亚念念不忘骚桑顿对他的恩惠和情谊,他的很多诗都是为骚桑顿写的。这一交往在莎士比亚的生活中和艺术发展中起着决定作用。因为,这意味着他走进了有文化教养的贵族圈子,对上层社会的生活有了接触和观察的机会,扩大了他的人生视野,懂得了更多的人情世态,见识到各种豪华的场面,结识了各种各样的人物,加深了对社会的认识,为他的创作提供了无穷无尽的源泉。关于他的十四行诗中的黑肤夫人,也是在骚桑顿的交际圈里遇到的。这个谜一样的女人,以及她和骚桑顿及莎士比亚的关系有着种种传说,带有浓郁的浪漫色彩。莎士比亚不仅代骚桑顿写诗向她求爱,而且,自己也被她的丰姿弄得神魂颠倒,特别是看她弹琴时那种美妙的动作,轻柔的手指,跳动的琴键,听她弹奏出的优美动听的旋律,简直使得他如痴如醉,不能自已。他在第128首十四行诗中写道:
多少次,我的音乐,当你在弹奏
音乐,你眼看那些幸福的琴键
跟着你那轻盈的手指的挑逗,
发出悦耳的旋律,使我魂倒神颠——
我多么艳羡那些琴键轻快地
跳起来狂吻你那温柔的掌心,
而我可怜的嘴唇,本该有这权利,
只能红着脸对琴键的放肆出神!
当然,这种罗曼蒂克的爱情毕竟带有单恋的性质,以致使他痛苦得不能自拔,最后以去巴斯休养为名而告终。这位黑肤夫人据莎学专家饶斯的介绍,名叫爱米莉妮·雷尼埃,是女王的一个意大利乐师巴替斯塔·巴萨诺的私生女儿,内务大臣韩斯顿的弃妻。她已经嫁给另外一个皇家乐师奥尔方苏·雷尼埃,但她对他缺乏好感。
实际上,莎士比亚真正从事戏剧工作是从海军部长剧团开始的。1594年以后,他成了内务大臣剧团的固定成员,剧院对他十分重视。他所在的剧团,于1599年正式建成伦敦最大的“寰环”剧院,并邀请他为剧院股东。这时他虽然为越来越多的清教徒所反对,但由于莎剧的艺术魅力,使该剧院渐渐成为伦敦最吸引人的地方。这时剧团也经常到宫廷中演出,使得莎士比亚有机会观察宫中的生活,听到各种私议,给他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在宫廷中演出,报酬是加倍的,这又使得莎士比亚在经济上逐渐地宽裕起来。特别是詹姆斯一世的登基对莎士比亚社会地位的提高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他为他和他的父亲赢得了低级贵族的称号,并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盾形纹章。社会地位得到了上层人士的肯定。
喜剧之王
莎士比亚的创作生活是从1590年开始的。这个时期,初到文明大都市的莎士比亚对面前这个繁华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与兴奋,在他眼中一切都焕发着生机,再加上国内政治比较安定和受到人文主义思潮的熏陶,当时高涨的爱国情绪的感染,使他这时对社会的看法还比较单纯乐观。这种对生活朦胧的乐观主义态度,是他这一时期创作的基调,也是这一时期喜剧和历史剧多产的原因。
莎士比亚最先开始的是诗和历史剧的创作,他所有的历史剧就是在这段时间问世的。他早期的历史剧,主要是用来歌颂英国民族国家的形成,谴责封建集团之间的战争,暴露阴险恶毒的马基雅弗利型的政治人物的危害,嘲笑福尔斯塔夫式的寄生武士,鞭挞专制暴君,对人民的疾苦表示深切的同情。
在莎士比亚所有的历史剧中,最完美、最让人念念不忘的是《理查三世》和《亨利四世》上、下篇,因为它们提供了两个不朽的艺术典型——理查三世和福尔斯塔夫。理查三世是英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既体现了封建君主的极权思想和专制制度的残酷性,也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极端个人主义思想。莎士比亚怀着无比愤怒的心情,在剧中揭露、谴责了他的凶狠残暴和昏庸无道。
恩格斯在给拉萨尔论革命悲剧的信中,提到“一幅福尔斯塔夫式的背景”,就是来自《亨利四世》中福尔斯塔夫这个喜剧人物。福尔斯塔夫是英国封建社会解体时期没落的骑士阶层的典型形象。他说谎、欺诈、抢劫、玩弄女人,不受任何道德的约束,既无良心谴责,也无怜悯之心。他生性幽默,爱开别人的玩笑,也开自己的玩笑,因此,福尔斯塔夫在《亨利四世》中是个喜剧角色。
《亨利四世》是莎士比亚历史剧的代表作,以历史剧与喜剧平分秋色而著称,也为后来的历史小说开创了先例。剧中创造的福尔斯塔夫形象,不仅是英国文学中滑稽人物的鼻祖,也是世界文学中创造的第一个最完美、最深刻、成就最高的喜剧角色。法国批评家夏多布里昂说莫里哀与莎士比亚“两人分占了欢笑和悲痛的王国”,其实,这一荣誉都应归莎士比亚所有。
英国18世纪重要的批评家撒缨尔·约翰逊曾就莎士比亚在戏剧方面的才能做过下面这段论述:“他尽情地施展他天赋的性能,而他的天赋性能,正如莱莫所说,把他引向喜剧。在写悲剧时,他往往显得很吃力,显得下了很大的工夫,但结果并不很令人满意,而在他写喜剧的时候,他似乎毫不费力地就能创造出没有任何推敲钻研所能胜过的成绩来。在悲剧中他总在努力寻找机会来搞一点喜剧,但在喜剧中他似乎安闲自在,如鱼得水,尽情戏谑,犹如这种思维方式最合乎他的天性。在他的悲剧场面里总似乎缺少一些什么东西,但是他的喜剧往往超乎人们的预料或愿望。他的喜剧以思想和语言见长,而他的悲剧多以事件和情节取胜。他的悲剧看来是技巧的产物,而他的喜剧却似乎是本能的表现。”约翰逊在对莎士比亚的评价上有过贡献,但他的观点有时也难免会失之偏颇。这儿,他对莎士比亚的悲剧才能是估计不足的,但确实把莎士比亚的喜剧天才说得恰到好处。
莎士比亚在他的第一个创作时期里,与写历史剧的同时,也几乎写了他纯粹喜剧的全部。他的喜剧的主题,主要是爱情、婚姻和友谊。喜剧的重要特色、是善于借助幽默、笑和诗意般的抒情,来揭示人的美、感情的美和生活的美。喜剧中充满着奇思妙想,洋溢着绝妙的诙谐幽默、高昂向上的生活情调,描绘出一幅幅逼真的、具有生活实感的社会风俗画。特别是那些富有勇气、风趣、机智、优美的女主人公,恩格斯所赞赏的“那些可爱而奇特的女人”写得尤为生动、感人。柯勒律治说得好,“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中,妇女的各种气质都是神圣的”。
莎士比亚喜剧的真正价值和重要性,从恩格斯对他的一些喜剧的评价中就说明了一切,他说:“单是《风流娘儿们》的第一幕,就有着比整个德国文学还多得多的生活和现实。单是那个朗斯和他的狗克拉布,就比所有的德国喜剧加在一起的价值还要高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