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

祖国医学认为肺为娇脏,职司呼吸,居脏腑之上,外感邪气,首当犯肺。邪束肌表,肺气不宣,清肃失职,肺气上逆,发为咳嗽。且古人认为有声无痰称之为咳,有痰无声称之为嗽,一般通称为咳嗽。

【定穴】百劳、大椎、定喘、肺俞、膏肓、膈俞、脾俞、肾俞、天突、膻中、神阙、孔最、足三里、丰隆、涌泉。

【取穴】项背腰部的百劳、大椎、定喘、肺俞、膏肓、膈俞、脾俞、肾俞,颈部的天突,胸腹部的膻中、神阙,上肢的孔最,下肢的足三里、丰隆、涌泉。

百劳在颈部,当大椎直上2寸,后正中线旁开1寸;大椎在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定喘穴在背部,在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肺俞在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膏肓在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膈俞在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脾俞在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肾俞在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天突在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膻中在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神阙在腹中部,脐中央;孔最在前臂掌面桡侧,当尺泽与太渊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丰隆在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距胫骨前缘两横指(中指);涌泉在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简易取穴】大椎,取坐位,低头时,在项部可见明显的突起,突起下方的凹陷,即为大椎;肺俞穴在大椎下面的第3块椎骨旁开大约两横指距离处,左右各一;膏肓在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约四横指的距离;膈俞在大椎穴下面的第7块椎骨旁开大约两横指的距离处,左右各一;脾俞在大椎下第11个骨性突起下方的凹陷处,旁开约两横指;肾俞在髂骨水平上2个骨性突起下方的凹陷处,旁开约两横指;神阙位于人体中腹部,肚脐正中;涌泉在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敷贴手法】熨法。

方1

【组成】胡椒粉:食用胡椒粉、清凉油各适量,两药调和。

【用法】

1.将调和的药膏摊于约3厘米×5厘米大小的追风膏上(可根据患者的躯体大小而定追风膏大小)。

2.贴于双侧肺俞穴。

3.8~12小时换药1次,5日为1个疗程。(《中医外治杂志》,2001年第6期)

【作用】宣肺止咳

方2

【组成】醋炒延胡索30克,白芥子、细辛、葶苈子各15克。

【用法】

1.上药共研细末,生姜汁适量调膏。

2.分摊于10块4厘米×5厘米大小的塑料薄膜上。

3.贴于百劳、肺俞、膏肓、足三里、丰隆穴(均为双穴)。

4.贴药时间:春夏3~6小时,秋冬6~12小时。10天贴1次,伏天连贴3次,其他季节根据发病情况可贴3~5次,以控制咳喘发作。

【来源】《中医外治杂志》,1995年第1期。

方3

【组成】生白芥子、细辛、白芷、延胡索各适量。

【用法】上药按1∶2∶2∶2的比例配一定量研粉末备用。取上药粉加入外用麝香适量混匀,再以新鲜的生姜汁调和,制成药球放冰箱冷藏备用。

1.第1次取大椎、肺俞、肾俞穴,第取定喘、膏肓俞、脾俞穴,第3次取百劳、膈俞穴。

2.治疗时间:每年伏天治疗,即初伏、中伏、末伏各敷贴1次,每次间隔10天左右,视天气的炎热程度,可略提前或延后数天,连续3个伏天治疗为1个疗程。

3.治疗方法:取好穴位后放上药球,用事先备好的边长为6厘米左右的正方形胶布外贴固定,一般每穴贴药时间为24小时,24小时后患者自行揭去,治疗期间嘱患者不能去空调房以免影响疗效,戒辛辣烟酒。

【来源】《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方4

【组成】白芥子、延胡索各10克,皂角6克,半夏5克,罂粟壳、细辛各8克,地龙5克,沉香4克,丁香5克,黄芪20克,肉桂5克。

【用法】

1.上药混匀研末,用生姜汁、凡士林适量调成膏状备用。

2.取穴:定喘(双侧)、肺俞(双侧)、膏肓俞(双侧)、膻中。

3.将药膏做成直径1厘米的药饼置于上述穴位上,外用胶布固定,6~12小时取下。

4.初伏、中伏、末伏各贴1次,每次间隔10天。

【来源】《中医外治杂志》,1994年第2期。

方5

【组成】细辛3克,白芥子5克,麻黄、干姜各9克,杏仁10克,沉香5克,胆南星6克,川贝母、白前各10克,白果9克,金银花12克,连翘10克,仙鹤草12克,紫菀、苏子、五味子各10克。

【用法】

1.上药共研细末,过120目筛,加入适量皮肤促透剂。

2.按等量比例,用凡士林调配而成,并将膏做成2厘米×2厘米大小圆饼。

3.用粘贴剂固定在膻中、肺俞(两侧)、脾俞(两侧)等穴位上。

4.24小时后揭下,隔日一换,7天为1个疗程,2~3个疗程后结束治疗。

【来源】《中医外治杂志》,2005年第3期。

方6

【组成】葶苈子、牵牛子、射干、黄芩、石菖蒲、麻黄各适量。

【用法】

1.上药以1.5∶1.5∶1.5∶1.5∶1.5∶1比例,研末,过100目筛,用等量凡士林等配制成中药乳膏。

2.将药膏约5克敷贴在肺俞、神阙穴位上。

3.咽痛加贴天突穴;喘息明显者,加定喘穴;痰多者,配丰隆穴。

4.敷贴后外加麝香止痛膏固定,隔日1次。

【来源】《医药导报》,2004年第8期。

【作用】温肺化痰,宣肺止咳

方7

【组成】黄连、百部、生半夏各等份。

【用法】

1.上药分别粉碎为细末,过100目筛,混合均匀,装瓶备用。

2.用时取生姜两片(约3克),捣烂成泥状。

3.再取药末2克,用鸡蛋清或蜂蜜适量调成稠糊状,将其分成两等份。

4.每晚睡前洗脚后,将调好的药糊置于一小块白棉布中间,贴在双脚涌泉穴上,再用医用胶布贴于其上以固定。

5.粘贴时间一般为8~10小时,次日晚洗脚再贴,1~5日为1个疗程,若个别病人用药局部发生红肿,出现水疱等,可改为隔日1次或双脚穴位交替粘贴,也可将用药时间改为6小时左右,3日为1个疗程。

【来源】《中医外治杂志》,2003年第6期。

方8

【组成】生麻黄、北细辛各等份。

【用法】

1.上药晒干,研成细粉,装瓶备用。

2.选取大椎、肺俞穴(两侧),每穴用药粉0.5~1克,外贴7厘米×10厘米大小橡皮膏,将药粉固定。

3.也可用麝香关节止痛膏,橡皮膏须用酒精灯加温,以增加橡皮膏的黏度。

4.一般48小时取下,也可以24小时或72小时取下。

【来源】《中医外治杂志》,1992年第2期。

方9

【组成】百部30克,紫菀、款冬花、细辛、五味子各10克,喷托维林250毫克。

【用法】

1.取穴:天突、神阙、孔最穴(双侧)。

2.以上中药粉碎过80目筛,陈醋或生姜汁调膏(每穴用药粉3克),摊于4厘米×5厘米大小的塑料纸或敷料上。

3.再把研细的喷托维林撒于药膏上,贴于上述腧穴,胶布固定。

4.每次贴24小时,脐部可用热水袋热敷15~20分钟,以助药物渗入。

5.隔日贴1次,一般贴2~4次。

【来源】《中医外治杂志》,1997年第1期。

方10

【组成】川黄连、法半夏、大蒜头各适量。

【用法】

1.将川黄连、法半夏等量粉碎成末,过100目筛,装瓶备用。

2.用时取川黄连末、法半夏末各1克,大蒜头一瓣(约2克)。

3.先将大蒜头捣烂如泥状,兑入川黄连与法半夏末。

4.用鸡蛋清或蜂蜜适量调成稠糊状,分成二等份,置于医用胶布中间。

5.每晚洗足后贴双足涌泉穴。

6.成人男性一般贴6~8小时揭去,成人女性贴3~6小时揭去,儿童贴1~3小时揭去。

7.临床上,用药宜结合年龄大小、性别不同施药,年龄小、女性患者药量可少一点。

8.同时根据涌泉穴局部皮肤情况,如皮肤明显充血者,可采用隔日疗法、三日疗法,或者双足涌泉穴交替贴用止嗽贴剂。

9.该剂3日为1个疗程,一般使用1~2个疗程。

【来源】《中医外治杂志》,1998年第5期。

注意事项

1.请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使用本疗法,皮肤过敏者慎用本疗法。

2.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

3.若敷后出现药疹、水疱等,则洗去药物,暂停外敷,或用芒硝30克,白矾30克溶化,纱布浸湿敷。

4.过饥、过饱、极度疲劳、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及孕妇慎用,身体发炎部位慎用。

5.使用上述方中需要热用的药包时,注意不要烫伤。

6.敷贴治疗期间应保持心情舒畅,忌生气恼怒。

7.少吃油腻、多脂食品,清淡饮食,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不饮酒。

8.戒烟。

9.平时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

总之,灸疗在治疗咳嗽的同时,还需要配合长期的养护才行,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注意防寒,要知道着凉很容易引起咳嗽的发作。

病例

林某,男,45岁,2009年12月3日初诊,主诉:4日前因感寒而发咳嗽,咳嗽声重,气急,咽痒,鼻塞。为求中医治疗而来诊。现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痰稀薄色白,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无汗,发热,无汗。查:舌苔薄白,脉浮。X线片示:双肺纹理增强。辨证为风寒咳嗽。药物:醋炒延胡索30克,白芥子、细辛、葶苈子各15克。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生姜汁适量调膏,分摊于10块4厘米×5厘米大小的塑料薄膜上,贴于百劳、肺俞、膏肓、足三里、丰隆穴(均为双穴),贴药时间:12小时。2日贴1次。治疗期间嘱患者不能去空调房以免影响疗效,戒辛辣烟酒。治疗3次后患者即感咳嗽明显减轻,其他症状也有所改善,8次治疗后全部症状消失。

疗程

对于轻症患者治疗10次以内基本可以痊愈,较重者及缠绵不愈者,一直敷贴至症状全部消失。

还可以这样做

[家用食疗方]

鲜藕汁250克,蜂蜜50克。将鲜藕适量洗净,捣烂榨汁,加蜂蜜调匀。分5次服,连用数日。本方清热润燥,凉血,止咳化痰。

[家用小偏方]

生石膏30克,鱼腥草15克,杏仁10克。水煎服。本方清热宣肺化痰。

医嘱

1.内伤咳嗽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应坚持长期治疗。

2.本病若出现高热、咯吐脓痰、胸闷喘促气短等重症时,应采用综合治疗措施。

3.感冒流行期间应减少外出,避免因感冒诱发本病。咳嗽发作时应注意休息,谨防病情加重。

4.平时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机体防御疾病的能力及对寒冷环境的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