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胀

鼓胀,系指肝病日久,肝脾肾功能失调,气滞、血瘀、水停于腹中所导致的以腹胀大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暴露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征。本病在中医古籍中又称单腹胀、臌、蜘蛛蛊等。

【定穴】神阙。

【取穴】神阙在腹中部,脐中央。

【简易取穴】神阙穴位于人体中腹部,肚脐正中。

【敷贴手法】熨法。

方1

【组成】商陆50克。

【用法】

1.上药研细末,将食醋调匀成膏备用。

2.将膏摊于8厘米×8厘米大小的玻璃纸上。

3.晚上睡觉前贴于肚脐上,用橡皮膏四周固定,第2天早晨起床时去掉(以免长期外敷致皮肤损伤)。

4.此法反复外敷,待水排尽为止,孕妇禁用。

【来源】《中医外治杂志》,1997年第1期。

方2

【组成】商陆500克,鲜姜2片。

【用法】

1.上药粉碎为细末备用,另取鲜生姜2片,用时捣烂成泥状。

2.用时取1.5~2克商陆末和鲜姜泥加适量水调药作饼,敷于脐部,胶布固定。

3.每24小时换药1次,7天为1个疗程。

【来源】《中医外治杂志》,1996年第6期。

方3

【组成】甘遂6克,车前草20克(干品10克,最好用鲜品),大蒜头1枚,葱白4根。

【用法】

1.上药捣烂如泥,加少许水调成饼。

2.敷于脐部并热熨。

3.每日更换1次,5日为1个疗程。

4.其中气滞湿阻型加木香6克,湿热型加生大黄6克,湿寒型加肉桂9克。

【来源】《中医外治杂志》,2001年第2期。

方4

【组成】鲜商陆根30克,鲜葱白、净芒硝各15克。

【用法】

1.上药共捣如泥,做成圆球状备用。

2.将药球放在脐孔上,以手按平。

3.外以蜡纸覆盖,上加纱布用胶布固定。

4.待小便通畅,大便亦下,脐孔作痒时始去掉敷药。

【来源】《中草药外治验方选》,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年。

方5

【组成】甘遂、牵牛子、防已、槟榔、沉香、桂枝各等份。

【用法】

1.上药烘干,共研细末,调匀,装瓶备用。

2.使用时先将脐部用温水洗净。

3.然后取药粉12克,加适量鲜葱白共捣成膏,制成饼状置于肚脐上,外盖纱布,并以胶布或绷带固定。

4.昼用夜取,每日换药1次。

【来源】《中医外治杂志》,1995年第1期。

方6

【组成】大戟、甘遂、麻黄、乌梅、葫芦巴、葶苈子、芜花、黑丑、细辛、防己、槟榔、陈皮、海蛤、桑白皮各等份。

【用法】

1.上药共为细末,装瓶备用。

2.以食醋洗脐,取药6~9克,用生姜汁、葱白寸许,捣碎,和药为泥。

3.将药泥置于肚脐中,敷盖固定即可。

4.每次敷贴3小时,隔日或3日1次,视病情而定。

【来源】《中医外治杂志》,1999年第5期。

方7

【组成】甘遂、牵牛子、肉桂、车前子各适量。

【用法】

1.上药按1∶2∶3∶4的比例共研细末,每次取10克,与独头蒜3枚共捣成泥状,调匀,摊在纱布上。

2.将药泥敷在脐部,用绷带固定。

3.昼用夜取,每日1换,不用其他利尿剂。

【来源】《中医外治杂志》,2001年第5期。

方8

【组成】甘遂、大黄、槟榔、二丑、猪牙皂、水蛭各等份,米醋适量。

【用法】

1.前六味药研成细粉备用。

2.取上药粉10克与米醋调成膏状,外敷神阙穴,并用胶布固定,24小时后取下。

3.用上药外敷期门穴24小时,两穴交替外敷,1个月1个疗程。

【来源】《中医外治杂志》,2004年第5期。

方9

【组成】新鲜葱白10根,芒硝10克。

【用法】

1.上药共捣成泥。

2.酒精消毒后将药泥敷于神阙穴,上盖塑料膜及纱布,用胶布固定。

3.每日1次,天冷时加温后敷用。

【来源】《穴位用药》,人民军医出版社,1993年。

方10

【组成】蓖麻子30~40粒,石蒜球根大者10个。

【用法】

1.上药共捣烂如泥。

2.分敷两足心。

3.每周换药1次。

【来源】《中药敷贴疗法》,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88年。

注意事项

1.请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使用本疗法,皮肤过敏者慎用本疗法。

2.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

3.若敷后出现药疹、水疱等,则洗去药物,暂停外敷,或用芒硝30克,白矾30克溶化,纱布浸湿敷。

4.过饥、过饱、极度疲劳、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及孕妇慎用,身体发炎部位慎用。

5.使用上述方中需要热用的药包时,注意不要烫伤。

6.敷贴治疗期间应保持心情舒畅,忌生气恼怒。

7.少吃油腻、多脂食品,清淡饮食,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不饮酒。

8.戒烟。

9.平时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

病例

1.关某,女,63岁,2009年8月17日初诊,主诉:腹胀如鼓一月余。自服促消化药物效果不明显,为求中医治疗而来诊。现腹大胀满如鼓,持久不消。伴有胁腹胀满疼痛,纳食少馨,食后脘腹胀满益甚,以嗳气或矢气为快,肢体沉困乏力,小便短少。查:舌质暗,有瘀点,苔白腻,脉弦滑。药物:甘遂6克,车前草20克,大蒜头1枚,葱白4根。用法:上药捣烂如泥,加少许水调成饼,敷于脐部并热熨,每日更换1次,5日为1个疗程。治疗5次后鼓胀症状明显减轻。15次后鼓胀症状全部消失。

2.巴某,男,55岁,2009年8月10日初诊,主诉:腹胀如鼓一月余。为求中医治疗而来诊。现腹大坚满,撑急,动之有振水声。伴有面色苍白无华,神疲肢怠,脘腹痞胀,不敢进食,口渴不欲饮,颈部、面颊或胸背部散在红痣血缕,腹皮脉络怒张,手掌赤痕,大便或秘或溏,小便短少。查:舌质淡,体胖有齿痕,有瘀斑,苔厚腻,脉沉细滑。药物:自拟逐水膏(甘遂、大黄、槟榔、二丑、猪牙皂、水蛭各等份,米醋适量)。用法:前六味药研极细粉备用。取上药粉10克与米醋调成膏状,外敷神阙胶布固定,24小时取下;用上药外敷期门穴24小时,两穴交替外敷,1个月1个疗程。治疗5次后鼓胀症状明显减轻。17次后鼓胀症状全部消失。

疗程

本病30天为1个疗程,对于轻症患者1个疗程即可痊愈,较重者及缠绵不愈者,一直敷贴至症状全部消失。

还可以这样做

[家用小偏方]

黄芪、丹参各20~30克,白术、茯苓、郁金、当归、生地各12~15克,泽兰叶、鸡内金、板蓝根、败酱草、黄精各15~20克,紫河车4~10克。上药除紫河车外,水煎,分服。紫河车研末装入空心胶囊中,每次另服2~5克,亦为每日。本方理气化积解毒。

医嘱

1.适当休息。

2.限制钠盐摄入,注意补充蛋白质糖及脂肪饮食。

3.宜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配用腹腔穿刺放液术,放液速度宜慢,每次放液量不超过3000毫升。

4.保持情绪乐观和稳定,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劳过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