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元认知:冷静的观察者

生命最终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生存,还在于觉醒和沉思的能力。

——亚里士多德

这里,我们将用一幅图(见图1-1)引出后面的讨论,这幅图将把本书中反复出现的核心概念(元认知、适应、主要的反馈回路)串联在一起。我们先从图的顶端开始,首先要对“元认知”下定义。

图 1-1

■什么是“元认知”

问题解决技术(例如,类似于各种各样的认知和行为疗法中使用的技术)依靠着一种人类独有的手段,无论人们是否意识到,这种手段在生活中都得到频繁的使用。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这种手段的作用,就是它帮助人们从问题中抽离出来。借助这种手段,我们可以从令人困扰的事件中挣脱出来,以一种旁观者的角度重新审视事件本身,事情往往会迎刃而解Robert J.Marzano,Dimensions of Thinking:a Framework for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Washington,DC: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1988),278.。正如那句古话所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种手段不是别的,正是“元认知”(见图1-2),即我们审视自身思想的能力。虽然《圣经》上说过“人生而平等”,但是人们运用元认知的能力确实大有不同。由于它源于后天的努力,如果想要掌握技巧,就必须进行思维训练。不过,一旦我们能够熟练地运用元认知,那么没有比它更有效的手段可供我们去解决问题、应对挑战和矫正指向目标解决的消极方向了。

图 1-2

每当我们对思维过程和所获取的知识进行反思时,其实都在使用元认知。Robert J.Marzano,Dimensions of Thinking:a Framework for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Washington,DC: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1988),278.尽管我们在使用元认知的时候可能会缺乏有效的指导,甚至有可能陷入无限的思维怪圈中,但是丝毫不妨碍我们一天到晚使用它。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元认知的能力,我们要使自己专注于它的力量,在不得已的时候,还要安排必要的训练保持专注力,避免分心。这是个挑战,但是迎难而上会产生明显的结果。

换个更合适的说法,元认知是调整思维、改进思维结果的最有力的内部手段。

我们将在书中讨论以下几种已被发现的影响:

■影响反馈回路

■发现认知歪曲(又称为“思维错误”)

■促进神经化学变化

■什么是反馈回路

在本书中,将会频繁地使用一个人们经常听到却很少去探究意思的术语——“反馈回路”。事实证明,反馈回路极其重要,因此,我认为我们应该花大量篇幅,去讨论一下反馈回路作为适应性大脑发动机所起的作用。

关于人性,有着这样一种老生长谈,人们每天体验到的复杂人性就像一片深海,深不可测,但是我们仍然能够找到一些基本的管理原则,去解释许许多多行为的原因。在过去的40年里,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工程学、流行病学以及企业策略学的研究耗尽心力,终于证实反馈回路的广泛解释力。我对托马斯·戈茨2011年发表在《连线》杂志上的《驾驭反馈回路》十分推崇。因为它完美地解释了反馈回路如何通过一系列的法则得以运行,并采用恰当的词汇定义了一个反馈回路所包含的元素(事实、联系、结果、行动)。如果你想详细地阅读这篇文章,可以查阅以下网址http://www.wired.com/magazine/2011/06/ff_feedbackloop/。一旦我们清楚它们是如何工作的,我们将会惊喜地看到,我们的大脑驾驭着这个世界上最庞大的反馈回路。

研究者认为反馈回路在四个不同的阶段运转,上一阶段与下一阶段紧密相连,环环相扣。科普作家托马斯·戈茨(Thomas Goetz)把这四个阶段(见图1-3)分别定义为:

图1-3 反馈回路的基本要素

◎事实阶段

每个反馈回路都要先搜集数据。从广义上说,数据可以是观察、整理、测量的和之前存储在大脑中的任何信息。数据既可以来源于你自身,也可以来源于其他人。像是观察同事在办公室是如何互动的,记录体重称上的数字,开车的时候前方车轮发出奇怪的嗡嗡声,这些都是搜集数据的方式。

◎联系阶段

在联系阶段,我们将从数据的搜集和存储转向数据的输出,但是此时的数据已经“改头换面”。如果要使数据能够在反馈回路中发挥作用,数据本身必须被赋予意义。这时数据就得与个体的需求联系起来。举例来说,当你意识到与同事的良好互动将会帮助你更好地工作,并且从长远角度来讲,可能会让你的事业更上一层楼时,观察同事的互动就由原始数据的搜集转为意义数据的输出。这就是保持回路畅通的情绪“刺激”。

◎结果阶段

一旦数据有了意义,回路就能够继续发展,但是,若要保证回路运转顺利,我们此时还要知道如何去处理这些信息。接着上面的例子,你已经认真观察了你的同事是如何互动的,并且你判断这些数据之所以有意义,是因为它们与同事的情绪有关,那么加工这些数据的结果是什么?现在你需要下定决心,如何去处理这些数据,要么做些什么,要么什么都不做。因此,就进入了回路的最后一个阶段——行动阶段。

◎行动阶段

当明确了信息与我们需求的联系和由此产生的结果之后,我们现在要面对的就是“做”的挑战了。让我们继续办公室的故事,你确信,如果不能很好地融入同事们的圈子,那么你只能游走于办公室这个小小“社会”的边缘,始终不能成为其中的一分子。最终,你不能获得使你的事业蒸蒸日上的人脉。到此,你前方的昏暗道路上,仿佛突然间亮起了一盏路灯,照亮了前进的方向。你迅速行动起来,逐步改善与同事之间的关系,潜移默化地融入那个小社会,只为完成终极目标——成为那个圈子中不可或缺的成员。

只要开始了行动,那么这个行动本身,可能作为被评估和观察的信息(新的信息得以搜集和校正),开启新的反馈回路。随着回路的不断循环,你将会离你的目标越来越近。

鉴于这个多层的解释,不难看出为什么反馈回路占据了无数学科的核心地位。比如,工程学就是依靠反馈回路来计划、设计、建造和测试所有对象,小到水泵站,大到复杂的软件应用;企业发展策略利用反馈回路来制定和实施商业计划和营销策略;而流行病学则以反馈回路为基础来研究新的疫苗和抗病毒疗法。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就不再赘述了。

就本书的目的而言,我们关注的是反馈回路在认知领域所起的作用。下面,让我们把注意力重新折回到大脑上,看看反馈回路作为大脑的“发动机”,是如何为大脑提供动力的。说的更细一点,我们将要探究多重反馈回路是如何同时工作的,以保证大脑能够持续地创造奇迹,指挥我们跨越重重障碍,克服种种挑战,朝着目标奋力前进。

■人类大脑如何进行元认知:元认知回路

元认知不仅仅是一个理论概念,它还是有着广泛神经基础的大脑功能之一。Stephen M.Fleming and Raymond J.Dolan,“The Neural Basis of Metacognitive Ability,”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B:Biological Sciences 367(2012):1338–1349.产生元认知的大脑结构并非仅仅局限于大脑的某一区域(正如许多高级的皮层功能那样,比如记忆)。

相反,这些结构跨越了多个大脑区域,通过一个心理网络中的神经连接形成了一个大的脑区,其中就包含了广为人知的前额叶皮层(PFC),这个脑区是最后才进化出来的部分,主要负责高级思维和推理。Stephen M.Fleming and Raymond J.Dolan,“The Neural Basis of Metacognitive Ability,”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B:Biological Sciences 367(2012):1338–1349.为了简要解释大脑完成元认知的过程,我们有必要提及一个整合了意识和潜意识成分的反馈回路(见图1-4)。

图1-4 元认知回路

◎系统

我将元认知回路的开端定义为“系统”。在系统阶段,许多无意识加工通过神经科学家称为“模块”的结构得以进行。Robert Kurzban,Why Everyone Else Is a Hypocrite:Evolution and the Modular Mind(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11),35–37.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你试图有意识地去控制右手和右臂的每一个动作,接下来是左腿,然后再使你的头左右摆动。感谢“上帝”,我们不需要刻意地去思考这些司空见惯的动作,我们会有意地去做这些动作,但是我们不必专门去思考如何才能完成它们。

“系统”中的动作功能控制模块自动操作了上述动作,不需要直接借助意识的努力。我们不可能经常有意识地监控和控制那些动作(举例来说,保持重力平衡),更没有必要去控制诸如血压、肺、心脏、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功能。因为这些在“系统”中都是无意识自动发生的,“系统”可以说是这个世界上最复杂的加工中心。然而,来自于“系统”中的信息却能够进入意识领域。尽管系统中的一些信息是自动产生的(因此有个术语叫做“自动思维”,它是指突然间出现在我们意识中的想法),但是通过有意识的努力,一些来源于“系统”的信息可以转移到“意识空间(conscious mind space)”。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进入广阔的模块化系统来进行调整。

◎心理剧场

为了弄清楚来自于“系统”的信息是如何进入“意识空间”的,我们有必要把这个过程形象化地投射在一个屏幕上,我把这个屏幕称作“心理剧场”。在心理剧场中,我们的有意识加工能力(主要体现在前额叶皮层上)能够聚焦于“系统”的特殊状态(例如,像是社会情绪之类的抽象模块,或者血压之类的生理模块)。换句话说,储存在系统中的信息能够被提取出来,或者像是“检索”图书一样,为心理剧场做准备。在《大脑使用手册》(纽约:潘塞恩图书出版公司,2001)中,心理学家约翰·瑞提描述了“大脑的四个剧场”,为我使用“心理剧场”这个词语奠定了基础。尽管瑞提和我在不同的背景之下使用了类似的术语,但是瑞提首先提出了这个关于大脑的比喻,值得赞誉。

拿你可能做出的特定的社会情绪反应为例,有时你不能理解为什么某人的行为使你觉得厌恶(你仅仅知道他的行为令人厌恶)。但是如果你把系统中的情绪性关联投射到心理剧场的屏幕上,你就能仔细地对你的反应进行分析,也许之后还会对自己的思想产生新的看法。比如,你可能会意识到,你道德愤怒的根源来自于对之前发生的类似行为的模糊记忆。也许那个人使你想起了多年前欺负你的堂哥。这种释然将会回转到系统中,回转到社会情绪管理的模块中。因此,下一次你再遇到这个人的时候,他就再也不会引起你的道德愤怒了。在书《象与骑象人:幸福的假设》(纽约:基本图书出版社,2006)中,乔纳森·海特举了一些“道德两难”的例子。尤其是,他举了一对发生了性关系的兄妹的例子,听到这件事的时候,大部分人都会觉得很恶心。但是,就这件事本身来说,除了对当事人有影响外,对他人不会有任何影响。所以很难解释为什么这个例子会引起那么大的道德愤怒。海德特认为,我们感受到了愤怒,却不能解释这种愤怒产生的原因。

在一个更基本的层面上,我们能够通过元认知回路影响类似于血压之类的实质动态。一旦我们将血压的系统状态投射到心理剧场上(在这种情况下,可通过类似于血压监控的反馈技术将其引入心理剧场),我们可以使用任何有意识的控制手段来影响它,比如说,可以通过冥想或者其他放松技术,让我们感到身心平和。连选择采用冥想的方法来控制血压都是有意识评估的结果。

无论模块是情绪的还是生理的,有意识的影响只能通过元认知加工,或者是与我们正在评估或是可能改变的事物“有意识分离”才能实现(下面我们将会简要讨论)。

■意识层面的元认知

我们已经讨论了跨越无意识系统和有意识心理剧场的反馈回路。但是,我们现在不得不返回原点,采用一种更加宽广的视角,因为仅仅关注回路并不能告诉我们元认知的整体面貌。我们将会对一个在神经科学上更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做出回答——元认知在更大的意识层面是如何工作的。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用一幅新图(见图1-5)展开我们的讨论。

图1-5 意识层面的元认知

弗洛伊德曾说过:“无意识是一口承载了未被察觉情绪的大锅,它即将沸腾。精神分析的目的就是冒险进入这个神秘、令人恐惧的领域,追溯到它们的最初形态,它们可能是早期被压抑的欲望和性幻想。”如今,认知科学家提出了“新的无意识”的概念,使其与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念区别开来。Leonard Mlodinow,Subliminal:How Your Unconscious Mind Rules Your Behavior(New York:Pantheon,2012),17.新的无意识并非是未被察觉的情绪、本能和欲望的释放。在经过了大半个世纪的大量实验之后,我们现在认为无意识更近似于一个大型的模块加工系统,而不是一个心理情绪的无底深渊。有研究指出,无意识信息加工速度最高可达到11000000次/秒。Timothy Wilson,Strangers to Ourselves:Discovering the Adaptive Unconscious(Cambridge: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2),24–27.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意识空间中,信息加工速度最高也只能达到40次/秒。Timothy Wilson,Strangers to Ourselves:Discovering the Adaptive Unconscious(Cambridge: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2),24–27.如果我们把意识图百分化,意识空间连大脑加工的1%都不到,剩余部分都是新的无意识——一个模块化、有着无穷力量的机器。

这是我们讨论的转折点。想想都令人兴奋不已,因为我们似乎能够直接接触和改变无意识。然而,这很大程度上是种错觉,我们把它称为“内省错觉”。Fleming and Dolan(2012).内省(从字面上可以理解为“审视自身”)虽然会起到一些作用,但是它并不是一把开启无意识大门的魔法钥匙。不幸的是,许多自助和新上架的书籍,力图使人们相信内省正是那把钥匙,并且只要学习新的(或古代的)内省方法,我们就能如同探囊取物那般简单,得到想从无意识中获得的一切。

但是,从科学帮助的角度来说,我们不得不以一种更加审慎的态度去判断,通过内省(或者其他的聚集自我的技术)我们能够获得什么或是不能够获得什么。我们可以探索无意识,但是并非想象中的那样随心所欲,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这也是件好事。在进化过程中,大脑中生成了一个弥足珍贵的系统——“自动化”。自动化保证我们曾提到的那些无意识模块在没有意识参与的情况下能够正常工作。来自于无意识的大多数思想和感情都不能用言语表述出来,但具有认知性,它们虽然不太具体,但也不完全抽象。这些思想和感情包括我们觉察到和已经忘却的感情,隐藏在内心深处不确定的感受以及所谓的“舌尖现象”(比如,“我知道那个乐队的名字,却说不上来,但是我确定知道”)。

来源于无意识认知的想法和感情可以渗透到“低级元认知”空间里(见元认知箱的低级部分),在“低级元认知”空间中,我们开始处理无意识的未知事件,但是这些事件却无法投射到心理剧场中,直到大脑中的指挥控制中心(前额叶皮层)将它们输送到“高级元认知”(也叫“意识元表征”,位于元认知箱的高级部分)。这是我们心智的一部分,在这里,我们从心理上分离,如同灵魂出窍般去看我们的所思所感。

正如我们上面提到的那样,在意识空间里,我们处理信息的速度为40次/秒。相对于无意识的信息加工速度,可能只是冰山一角,但是意识空间的信息加工能力仍然不容小觑。靠着40次/秒的加工速度,我们依然收获颇丰。并且我们越是善于使用元认知,我们越能有效地驾驭这种处理能力。实际上,促使大脑积极有效地运转元认知回路,也正是提高大脑适应性能力的关键。

■元认知觉察

上文已经阐述了元认知的基础,现在让我们讨论一下“元认知觉察”,以及它对我们目前的探索有什么帮助。心理学家用一个问卷调查排名系统来确定个体元认知觉察水平,即个体意识到自身是如何检测和影响思维的程度。个体的元认知觉察水平越高,其使用自动化系统去引导思维加工的频率越低。James M.Haynie,“Cognitive Adaptability:The Role of Metacognition and Feedback inEntrepreneurial Decision Policies”(doctoral thesis,University of Colorado at Boulder,2005),237–265.

另一个思考元认知觉察的方式就是想出一个策略,这个策略能够挑选出可利用的认知反应。曾有研究者把元认知觉察比作一种容量控制,元认知的容量越大,我们能觉察到的思维反应就越多。并且,我们会把这些思维策略清晰地呈现在心理剧场中,这时,我们不仅增大了容量,也提高了屏幕的分辨率。

元认知觉察包含四个主要因素:James M.Haynie,“Cognitive Adaptability:The Role of Metacognition and Feedback inEntrepreneurial Decision Policies”(doctoral thesis,University of Colorado at Boulder,2005),237–265.

元认知控制:在意识空间中,我们施加在思想和感情上的有意识控制

元认知知识:进入意识空间的知识的数量和质量

元认知监控:在意识空间中,我们对知识进行评估的频率和效率

元认知体验:我们能从意识空间的知识中获得什么,以及这种体验怎样使我们在整个过程中获益

伴随着元认知觉察水平的提高,我们对大脑反馈回路的影响力也与日俱增。我们越来越了解外部和内部的体验是如何影响大脑工作的,并且我们发现通过改变影响力,还能开启改变大脑反应方式之门。

换句话说,我们越擅长对思维进行思考,我们越能顺应改变,越能找对朝向幸福生活的方向。

■一个实用的比喻:内心的记者

我认为元认知就像一名记者(见图1-6),因为一名优秀的记者具备从元认知中最大程度获益的主要特征。

图1-6 心中的记者

一名优秀的记者:

■行动迅速

■来源可靠

■提问准确

■持续追踪

■报道真实

(在第二部分中,你会听到一些关于心智的其他比喻,我将其称为“心智的12种元表征”,但是这里我们仍使用记者这个比喻,因为此时,没有比它更贴切的了。)

下面我们列举一下优秀的记者与元认知觉察存在哪些相似之处。

◎行动迅速

一旦记者决定好报道的方式,就立刻行动,决不浪费时间。同样的,元认知觉察必须快速地进行改变。我们必须即时分离和评估当时情境,因为事态发展往往难以预料,但是必须马上做出行动。

◎来源可靠

知识是一种手段,正如逻辑和直觉也是手段一样,尽管我们不能单纯地依靠知识(就像我们不能纯粹地依靠逻辑或直觉一样)。有一个观点一直贯穿本书,寻找和应用来自可靠来源的知识线索,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元认知的契机。

这本书中参考和推荐的出处主要基于实验或来源于其他学科。一个好的记者能够深入挖掘信息,多方位进行思考,因为任何单独的学科都不可能提供足够的信息。他还应该把打破阻碍学科互通的围墙作为使命,同时,一名优秀的记者自己也是“万金油”。同样的道理,只有信息来源广泛,我们才能增强元认知觉察。寻找和消化这些来源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如果我们把这内化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必定受益匪浅。

◎提问准确

一名优秀的记者会深入问题的本质,而不是停留在问题的表面。这点同样适用于元认知觉察。如果我们躲躲闪闪或不肯正面问题,对我们来说没有一点好处。相反,正确的做法是一针见血,直击要害。另外,我们没有时间可以浪费,记住,在这个过程中,从来都是时不我待,所以做事果断非常必要。

◎持续追踪

记者们都是喜欢评论的侦探。当他们提出正确的问题之后,剩下的就是持续追踪。但是如果他们意识到自己掉进了一个兔子洞时,他们也会意识到该到此为止了。元认知的推断在任何特定的时刻,都会持续很长时间。这其中的一些与你问自己的问题有关,一些则不是。如果你认为推断有帮助的话,你就得找出其中的相关性,并持续追踪,同时忽略掉其他无关的推断。

◎报道真实

最后,一名优秀的记者报道的事实可能令人难以接受。无论事实怎样,它都是故事的一部分。一旦使用元认知,你不得不心甘情愿承认你发现的一切,无论它们有多么不堪或是令人心碎。你内心世界的搜索,就像记者的搜索一样,是为了获得真相,尽管真相往往不尽如人意。这是所有人都会遇到的事。

现在,你可能会问,“如果时间紧迫,我应该如何实施这么多步骤呢?”答案就是,尽管以上这些看起来是一步步的,事实上他们是一个整体。记者们使这些特质具体化,并将它们一起体现在行为之中。我们在使用元认知觉察时也应如此。每次,当我们有意识地使用元认知觉察,我们都不会故事地从A到B,再到C。我们应该向资深记者学习,训练自己自主地实施这些步骤。

本章小结

在本章中,我们讨论了什么是元认知,它对思维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什么是反馈回路,为什么它是讨论大脑和心智时的重要概念;一名优秀的记者与元认知觉察存在哪些相似之处。

下面是第1章的主要内容:

■元认知是“对思维的思考”。

■反馈回路包括四个主要因素:事实、联系、结果和行动。

■元认知回路是无意识的信息(在“系统”中)进入到意识空间(心理剧场),并且转化成能重新转回系统的信息的过程。然而,我们必须这样想,我们能够通过内省来进入无意识空间,这种想法被称做“内省错觉”。

■我们能够通过元认知回路,进入部分无意识空间,但是要注意的是,这个过程包括两种水平的元认知,低级元认知(我们接收认知的想法和感受)和高级元认识(我们从所想所思中分离出来)。

■元认知觉察是指,我们使用元认知反过来影响思维和行为的“思维策略”的水平。

■一名优秀的记者所具备的条件与充分地利用元认知觉察的原则十分相似。

■成为一名优秀记者的“过程步骤”实际上并非分步骤,而是一系列连续的思维和行为,元认知亦然。

■我们需要付出努力才能扩大和提高元认知觉察的能力,这样做会大大提升得到最理想思维结果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