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 激发用户贡献内容

自己写内容,购买内容,这无疑要花费大量的人力成本和资金成本,这时候就需要用户贡献内容,如果上亿的网民都愿意为一个网站贡献内容,那这个网站的内容将丰富无比。在实现这样的美梦之前,我们首先要分析一下用户为什么要贡献内容。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我们可以从基本需求、社交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三个方面来分析用户主动贡献内容的动机。

1.出于利己的需要

当用户主动贡献内容对他自身能够产生利益,用户自然会积极贡献内容。比如房屋求租/出租信息等分类信息,用户只有发布出信息,才有可能使自己的需求得到满足。具体例子有:口碑网、今题网等。

又如百度知道,用户有疑难问题,不提出来当然无从得到帮助,所以用户使用百度知道是有足够大的驱动力的。对于用户利己的需要,网站只要做好平台服务并努力满足,就能保证用户持续贡献内容并吸引其他用户也贡献内容。

2.出于社会性的需求

如果用户贡献的内容能够让其参与到社会性交往与交流中,也比较容易促发用户的动力。比如新浪博客、新浪微博等,用户可以通过这些平台发布内容影响他人或以文会友,这些都是在用户的社会性需求驱动下的内容贡献。

3.出于利他的原因

尽管这种情况非常少,但的确存在,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维基百科。大部分在维基百科上贡献内容的维基人并不是因为自利的目的,也一般不会满足他的社会性需求,而是出于他希望分享自己在某个领域的知识与专长而参与编辑和撰写。

那么对于三类不同的动机,网站应该如何激发用户贡献内容呢?

1.对于第一类用户,关键在于如何将主观的利己变成客观的利他

以百度知道为例子,用户使用百度知道对于网站而言带来的好处是产生大量的内容,百度知道问题类别会通过tag标签来聚合同类的问题,用户在提出问题时会看到有相关已解答的问题或未解答的问题,这些内容本身对他是有帮助的,如此形成良性循环。

2.对于第二类用户,关键在于如何更好地满足用户的社会性的需求

比较典型的例子是大多数人写博客都是为了满足自己内心潜在的社会性需求,如果这种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的话,写博客往往都难以坚持下去。读者的阅读与评论、朋友的关注、用户的点评等都可以在不同程度上满足用户的社会性交往的愿望,新浪博客的“名人”拉动效应和博客等级制度都对激发用户贡献内容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

3.对于第三类用户,需要处理如何给予用户更强的认同感与成就感的问题

比如利用反映用户贡献程度的等级或者荣誉,通过某种方式突出用户这个“人”的因素,而不仅仅是将其隐藏在其贡献的内容的背后,从而部分转化到上述第二种动机,利用用户社会性交往的需求来促进用户贡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