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政府为什么强烈要求人民币升值

——人民币升值背后的玄机

三年前,货币战争一词因宋鸿兵的同名金融类科普读物《货币战争》而流行于中国,当时人们还只是把货币战争看成发生在大洋彼岸的科幻故事,离我们似乎很遥远,但三年后货币战争真的悄然爆发,而且是在我们身边爆发,那就是美元对人民币的战争,具体而言就是美国政府不停地要求人民币升值而导致的汇率之战。

把目前中国政府和美国政府之间的汇率之战形容为一场货币战争一点都不过分,因为汇率之战背后是复杂的经济力量和政治力量的较量,是两个大国之间的利益博弈。美国政府一度恫吓要通过立法强制人民币升值,但中国政府并不示弱。

那么为什么美国政府一味地要求人民币升值呢?人民币升值对他们有什么好处?而为什么中国政府不愿意大幅度地升值人民币呢?人民币升值对我们有什么坏处?

问题的产生自然是因为我们和美国有贸易往来,而且贸易往来越来越密切越来越频繁。想想我们在改革开放之前过着和美国“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生活,那时候有没有美国逼着人民币升值或贬值的情况发生?当然没有。

有贸易往来就有可能产生逆差或顺差。贸易逆差或顺差是重要的经济学词汇,我们先来解释一下。所谓一个国家的贸易逆差就是该国家的进口额大于出口额,而所谓顺差则是出口额大于进口额。当然就两个国家的进出口贸易而言,一个国家的顺差就是另外一个国家的逆差。一个国家出现了逆差或顺差都叫做贸易不平衡,但是一般而言一个国家更愿意出现贸易顺差而不是逆差,原因很简单,就像我们两个人做买卖一样,我卖给你的东西比从你那里买的东西多,那么就等于我从你那里赚了钱。问题是贸易贸易,应该彼此有输有赢这买卖才会长远,假如我老是赚你的钱,请问你还愿不愿意和我做买卖?现在美国就认为自己老是吃亏,到底是不是这样呢?我们看看近几十年的中美贸易史也许就能得到答案。

在近几十年的中美贸易史上,双方间的贸易逆差有一个转化过程。在开始阶段,美国对中国是有贸易顺差的,为什么?因为中国刚刚改革开放,商品严重短缺,很多东西都得从美国进口,像20世纪80年代流行的喇叭裤、牛仔裤之类的不都是美国货嘛。但后来,由于中国包括劳动力在内的各种生产资源都很便宜,再加上五花八门的招商引资政策使得大量外资在中国建厂,与此同时本土的企业家纷纷崛起,于是中国逐渐变成了所谓的世界工厂,因此美国从中国进口增长的速度超过对中国出口增长的速度,美国对中国的贸易转为逆差。据中国商务部网站提供的数据,1993年开始美方出现逆差62亿美元,到2002年,逆差上升到428亿美元,9年增长了近6倍。此后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2005年,美国对中国的出口487.3亿美元,从中国进口1629亿美元,逆差为1147.7亿美元。2009年,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总额为2268亿美元,中国仍是美国最大的贸易逆差国。

越来越厉害的贸易逆差开始让美国人坐不住了,尤其是2008年以来的经济危机重创了美国的经济,他们的失业率居高不下,于是他们先是开始指责美国企业家见利忘义,把工厂和工作机会转移到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别的国家;其次他们开始发现必须加大出口控制进口,比如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10年1月27日发表的《国情咨文》中,再度强调出口的重要性,并提出未来5年使美国出口翻倍的具体目标。同年2月4日,美国商务部长骆家辉提出落实奥巴马总统出口目标的一项重要措施——“全国出口计划”,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扩大出口;最后突然把矛头一转,干脆把一切问题都归结到了人民币头上,认为人民币币值过低导致了贸易逆差从而导致美国失业率居高不下。就这样,中国成了美国政府攻击的主要目标,而他们手中的武器就是人民币汇率。

汇率代表的是一个国家的货币和其他国家的货币交换的比例。我们看看近年来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情况: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就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等有关事宜对外发表公告,宣布当日起实行新汇率制度,从而使那一天成为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一个里程碑。那一次汇率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三方面:一是人民币从盯住汇率制——同美元建立固定比价关系的汇率制度——转变为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二是允许人民币同美元的汇率经济学上,汇率有间接标价法和直接标价法两种截然不同的计算方法,我们通常在电视上看到的汇率计算方法是用直接标价法计算的,比如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6.8元人民币,而间接标价法则是直接标价法的倒数,如人民币汇率为1元人民币兑0.147美元。这里我们是按照间接标价法计算出人民币的升值幅度约为2.1%(=(0.1233-0.1208)/0.1208。)下调(即人民币升值),美元对人民币的交易价格由前天的1美元兑8.28元降为8.11元,因此宣布汇改的当天人民币升值约为2.1%;三是现阶段每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波动幅度限定在3‰以内。随着汇率新体制的实施,人民币进入了缓步升值期。截至2005年年底人民币累计升值约2.6%(2005年12月30日的汇率是8.0702),到了2006年年底人民币累计升值约6%(2006年12月29日的汇率是7.8087),人民币进入了“7”时代,到了2007年年底人民币累计升值约13.3%(2007年12月28日的汇率是7.3046),而截至2008年7月25日人民币累计升值已达21.3%(当天的汇率是6.8255),人民币进入了“6”时代。但自从2008年7月以后,人民币就停止了升值步伐,一直在6.82附近波动,于是人民币汇率问题就成了中美两国外交博弈的焦点:美方坚持让人民币升值,而中方则认为人民币不需要再升值,中美之间的货币战争就此爆发。

2010年2月4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讲话表示,中国和亚洲将会继续是美国出口的庞大市场,但必须处理汇率问题,以确保美国产品不会面对“庞大的竞争的不利因素”。他表示美国将在汇率上对中国采取更为强硬的立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在同一天的例行记者会上表示,2005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累计升值已经超过20%。从国际收支、外汇市场供求等方面来看,人民币汇率趋近于合理、均衡的水平。温家宝总理面对奥巴马的压力丝毫不屈服,温总理说:“我认为人民币的币值没有低估。”有些经济学家同仇敌忾,认为人民币汇率政策是一个“主权问题”,中国任何时候都不会向外国压力低头。

不过在2010年3月22日温总理的态度有了缓和,他说:“我知道美国有200万失业人口,这让政府十分焦急,中国绝不盲目追求贸易顺差,相反,中国想方设法实现国际收支基本平衡,这是我们长期努力的方向。”这为后来人民币的继续升值埋下了伏笔。

2010年6月19日晚中国人民银行突然宣布,将“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毫无疑问,人民币将重新回到缓慢升值汲取日本“失去的十年”的教训,我们不大可能采取急速大幅度升值人民币的汇率政策。日本“失去的十年”指的是自1991年开始到2000年年初长期的经济不景气阶段,人们一般认为其原因是日元对美元的大幅度急剧升值。的通道之中。

假若在未来几年里,人民币真的像某些经济学家预计的那样再升值20%左右,那么我们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会受到什么影响?

就像我们在第一个升值20%的期间所看到的那样,人民币升值意味着我们手中的钱更加值钱(对美元而言),对我们消费者而言,留学和到国外或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是采取和美元挂钩的地区,因此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也就意味着人民币对港币升值,所以我们看到近期香港市民到深圳大量兑换人民币的新闻。旅游的成本都将降低,国外产品(比如美国苹果公司的iPad)对我们而言将会变得更加便宜,所以对我们普通消费者而言无疑是件好事。但是对出口导向的企业而言,其产品价格对于国外的老百姓来说变得更加昂贵了,换言之,这部分企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将被削弱,因此单靠拼价格的出口企业将会面临严峻的考验。当然人民币升值对以进口为导向的企业有利,因为这样的企业可以用较少的成本进口国外原材料。

因此,人民币升值对于我们普通老百姓的影响是很复杂的一件事,并非几句话就能够说得清楚,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随着人民币升值到国外旅游的人数会相应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