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QueryMobile权威指南
- 陶国荣
- 1924字
- 2023-07-12 18:19:12
前言
创作背景
在近几年的IT行业发展中,最热、最快的无疑是移动互联网,它是继互联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技术革命。移动互联网巨大的市场潜力创造了无限商机,人们纷纷加入其中,各种与之相应的新技术、新应用层出不穷。
移动应用离不开移动终端设备,如PC、手机、平板电脑等。据估算,到今年年底,市场中各类型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将突破1.4亿台,应用的前景十分乐观。目前,移动应用的开发平台大体分为三个方向,一个是收益稳定的iOS系统,另一个是如日中天的Android系统,还有一个是蓄势待发的Windows Phone系统。丰富的开发平台增加了开发人员选择的灵活性,但同时也带了一个问题,就是应用平台的兼容性,而这种兼容性目前在各平台中是不可调和的。因此,一个应用需要开发三个不同平台的版本,这种现状将直接导致应用开发和后期维护成本的上升。针对目前的这种多平台现状,如果以Web作为统一的平台、浏览器作为应用的入口,即以WebApp的方式实现相应的应用,将大大简化开发过程和减少应用投入成本,这点也逐渐成为广大Web开发者的共识。
虽然WebApp开发应用将会成为移动开发的一个主方向,但移动设备中浏览器的运行环境远比PC端更为复杂,因此,使用原有的页面框架远不能解决各类型移动设备中浏览器的兼容性问题,必须引入其他轻量级、高性能的Web页面框架。而在这方面,jQuery Mobile在众多移动页面开发框架中脱颖而出,成为众多开发者的首选。
jQuery Mobile的宗旨是在各移动设备的浏览器平台中形成一个统一、灵活、渐进增强的系统,并使该系统在基于jQuery和jQuery UI的基础上进行无缝地工作。它的简略之处在于以纯HTML结构为中心的布局,页面放置DIV和其他标准的HTML组件元素,这种结构方式更容易集成其他的Web服务,同时,与jQuery的集成也将更加有利于移动框架的扩展。
jQuery Mobile除继承了jQuery轻量级、兼容性好的框架主要特征外,还把“write less,do more”主旨提升到更高的一个层次,使开发者在学习和开发成本较低的前提下开发一个兼容各种主流移动平台浏览器的WebApp的愿望成为现实。
作为一项新的技术,jQuery Mobile虽然建立在jQuery和jQuery UI基础之上,以HTML 5新特征为依据,但其中包括众多的页面结构、UI部件、主题和各类型的API,开发人员需要相应的书籍来引导以快速而高效地学习并掌握它,并最终能够真正运用到自己钟爱的移动项目中。相信本书的诞生,一定会让你在WebApp开发方面有所得、有所悟。
本书特点
“学以致用”是本书的一个重要特点。全书始终体现一个“用”字,无论是理论知识的介绍,还是实例的开发,无一例外都是从实用的角度出发,每一个实例都是经过精心选择,每一个示意图都是作者精心编排并进行扼要说明,使读者通过直观的页面效果加深对应用的理解。
全书以实例为主线,由浅入深,逐步推进,通过全面、详细和完整地介绍,不但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还能使读者迅速地掌握jQuery Mobile的页面布局和API用法。
如何阅读本书
全书从一个普通移动页面开发者的角度,详细地介绍了关于jQuery Mobile所涉及的全部新组件与API的用法。全书共10章,整体框架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5章)为jQuery Mobile基础知识。包括初识jQuery Mobile、页面与对话框、工具栏与格式化内容、页面常用组件、jQuery Mobile主题。
第二部分(第6~7章)为jQuery Mobile插件和API介绍。详细介绍了jQuery Mobile的各种插件的使用方法,以及jQuery Mobile API的应用。
第三部分(第8~10章)为jQuery Mobile实践技巧与案例开发。系统地讲解了jQuery Mobile开发的技巧与方法,并通过两个完整的案例,将本书的理论应用于实际的开发中,使读者能够做到学以致用。
本书针对的是Web开发者,无论是前端开发还是后台程序,都可以使用本书。本书的结构是层进式的,章节之间有一定的关联,因此,建议读者按章节的编排,逐章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尽量不要照抄实例,重点是理解核心代码,自己动手开发相似功能的应用,并逐步完善其功能,这样才能真正掌握其代码的实质。
勘误和支持
希望这部历时半年、积累我个人心得与技术感悟的拙著能给读者带来移动开发思路上的启发与技术上的提升,使每位读者通过本书能够有所悟或有所得。同时,也非常希望能借本书出版之机与国内热衷于WebApp移动开发技术的开发者进行交流。
除封面署名作者外,参加本书编写工作的还有:刘义、李建洲、李静、裴星如、李建勤、陶红英、陈建平、孙文华、孙义、陶林英、闵慎华、孙芳、赵刚。由于作者的水平有限、编写时间仓促,书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或者不准确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书中的全部源代码文件可以从华章网站下载。如果您有更多的宝贵意见,也欢迎发送邮件至邮箱tao_guo_rong@163.com,期待能够得到大家真挚的反馈。
致谢
本书的出版首先要感谢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分社的编辑们,尤其是杨福川与白宇编辑,正是由于他们的斧正点拨和全程指导,才使本书的创作思路不断提升、案例框架不断优化,并最终顺利完稿。另外,还要感谢我的家人,正是由于他们的理解与默默支持,使我全心写作,顺利完成本书的编写。
陶国荣
2012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