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直言受宫刑

《史记》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它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这部恢弘的史学巨著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相当大的影响,书中所记载的史实是经过详实考证的,历史中的人物和事件真实地一一再现,最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司马迁能够爱憎分明,秉笔直书。司马迁的一生是传奇的,他留给后人的不只是一部巨著,他敢于直言,不畏强势,并且忍辱含垢地求生存,这种精神也让我们深深地感到敬佩,而他受刑的缘由也恰好印证了他光明磊落的人生轨迹。

司马迁,字子长,龙门(今陕西韩城县)人,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年),大约死于汉昭帝始元元年(公元前86年),享年60岁。司马迁的祖先世世代代都担任史官,他的父亲司马谈才识渊博,所以他从小便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司马迁小时候在乡间长大,接触过恬静的大自然和淳朴的乡间风气,十岁的时候父亲出任太史令,他随父亲到京师长安向博士伏生、大儒孔安国学习,他原本已家学渊源深厚,又得到名师的指点,进步很快。这个时候,也正是汉王朝国势强大、经济繁荣、文化兴盛的时期,张骞通西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汉武帝设立乐府等等都在这个时候,司马迁在京城的所见所闻,激发了他对生活的热情,也产生了著史的想法。大约二十岁左右,司马迁开始外出游历,游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回到长安以后,他做了皇帝的近侍郎中,又随汉武帝到过平凉、崆峒、巴蜀,甚至最南边的昆明。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司马迁在他父亲去世的第三年,正式做了太史令,得到了阅览汉朝宫廷所藏的一切图书、档案以及各种史料的机会,他一边整理史料,一边参与改历。等到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我国第一部历书《太初历》完成,他就动手开始编写《史记》。就在这时,一场飞来横祸将他卷入其中,这就是李陵事件。

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的夏天,汉武帝派宠妃李夫人的哥哥、二师将军李广利领兵讨伐匈奴,另派李广的孙子、别将李陵随从李广利押运辎重。李广利没有什么军事才能,完全依仗着自己的姐姐才当上将军,出师不利,打了败仗,几乎全军覆没地逃了回来。而李陵带领步卒五千人孤军深入与单于遭遇。匈奴用八万骑兵围攻李陵。经过八昼夜的战斗,李陵斩杀了一万多匈奴兵,但由于他得不到主力部队的支援,结果弹尽粮绝,不幸被俘。

李陵兵败的消息传到长安后,汉武帝本希望他能战死,后听说他投降了,愤怒万分,满朝文武官员察言观色,几天前还纷纷称赞李陵的英勇,现在却附和汉武帝,指责李陵的罪过。汉武帝询问太史令司马迁的看法,司马迁痛恨那些见风使舵的大臣,尽力为李陵辩护。他认为李陵只率领五千步兵,深入匈奴,孤军奋战,杀伤了许多敌人,应该算是立下了赫赫战功。在救兵不至、弹尽粮绝、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仍然奋勇杀敌,就是古代名将也不过如此。他之所以不死,投降了匈奴,一定是想寻找适当的机会再来报答汉室。司马迁的直言触怒了汉武帝,汉武帝认为他是在为李陵辩护,讽刺劳师远征、战败而归的李广利,于是下令将司马迁打入大牢。

司马迁被关进监狱以后,案子落到了当时名声很臭的酷吏杜周手中,杜周严刑审讯司马迁,司马迁忍受了各种肉体和精神上的残酷折磨。面对酷吏,他始终不屈服,也不认罪。不久,有传闻说李陵曾带匈奴兵攻打汉朝。汉武帝信以为真,便草率地处死了李陵的母亲、妻子和儿子。司马迁也因此事被判了死刑。据汉朝的刑法,死刑有两种减免办法:一是拿五十万钱赎罪,二是受“腐刑”。“腐刑”也叫“宫刑”,即割掉男子的睾丸。这种刑罚既残酷地摧残肉体和精神,也极大地侮辱人格。司马迁官小家贫,当然拿不出这么多钱赎罪,可他也不愿意忍受这样的刑罚,悲痛欲绝的他甚至想到了自杀。但他又想到了孔子、屈原、左丘明和孙膑等人,想到了他们所受的屈辱以及所取得的骄人成绩。司马迁毅然选择了宫刑。面对最残酷的刑罚,司马迁没有怨恨,也没有害怕。他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一定要活下去,一定要把《史记》写完,他忍受着“肠一日而九回”的痛苦,为完成《史记》忍辱负重地活了下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一个人在遭到无辜的迫害以后,通常有两种选择: 要么悲观消沉,要么发愤图强。而司马迁选择了后一条路。他秉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目的,将自己心中所有的“愤”全部倾注到《史记》的创作中去。

司马迁的人生经历,经过这次案件也更加深刻丰富了。尤其是他所深深体会到的当时社会人情的虚伪与冷酷,使他看清楚了封建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利害关系。公元前91年,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史记》诞生了。这部著作,从司马迁二十岁开始收集资料算起到完成写作,一共花费了四十年的时间,司马迁把他的全部生命都奉献给了这部著作。他独创了中国历史著作的纪传体裁,开创了史学方法上全新的体例,为后人展示了一部规模宏大的社会变迁史。无论在历史上还是文学上,司马迁都取得了光辉的成就。他崇高的人格和不屈的精神也将像《史记》一样流芳百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