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常见饮食误区

误区一:饮食控制就是饥饿疗法

很多糖尿病患者都认为得了糖尿病就应采用“饥饿疗法”,尤其要少吃主食。其实,这是对饮食控制的一种误解。糖尿病饮食治疗是因人而异地控制饮食总热量,维持合理的饮食结构,而不是单纯的饥饿或不吃主食。

如果糖尿病患者一天所吃的主食少于150克,会产生以下不良后果:首先,人体在饥饿时,体内的生糖激素将很快升高,不仅使血糖升高,而且会自动分解体内的脂肪与蛋白质,产生大量的代谢产物,这些代谢产物需要肝脏的分解和肾脏的排泄,久而久之,可引起肝肾功能的损害。另外,长期采取“饥饿疗法”还会引起多种营养素的缺乏,使人体的抵抗力下降,增加患病的机会。

误区二:“无糖食品”可以多吃

所谓的“无糖食品”,只是不含有甜味食糖而已,本身仍由含有淀粉的食物制作而成,如果不加节制大量食用,仍会导致血糖升高而不易控制。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真正的“无糖”食品。

因此,对于“无糖食品”,我们应该有清醒的认识,应该理智地加以选择。不应一味地选择所谓的“无糖食品”,而应选择低血糖指数、低热量指数的食品。

误区三:只吃粗粮不吃细粮

有些糖尿病患者听说膳食纤维有降糖、降脂、通便的功效,而粗粮含有较多的膳食纤维对身体有利,因此就不吃细粮,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由于粗粮富含膳食纤维,能减缓机体对葡萄糖的吸收,因此,摄入同量的粗粮和细粮,餐后转化成血糖的程度是有差异

有降糖需求的人群在购买无糖食品时,应选取知名生产企业的产品,并且一定要查看包装配料。

的。基于上述原因,血糖居高不下的糖尿病患者,用粗粮代替细粮是可取的。但必须引起注意的是,如果吃太多含有膳食纤维的粗粮,有可能增加胃肠道的负担,并影响蛋白质和一些微量元素的吸收,时间长了容易造成营养不良,反而对身体不利。所以,选择主食也要粗细搭配。

误区四:植物油多吃无妨

有些糖尿病患者认为,植物油中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对病情控制有益,不需控制其摄入量。其实,植物油同样也是脂肪,热量仍然很高,如果不加以控制很容易超过每日规定的总热量。而且研究还表明,摄入过多的不饱和脂肪酸与患癌症有关。因此,营养专家提出,正常人每天植物油的摄入量应在25克以下,糖尿病患者及患有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的病人应限制在20克以下。

误区五:副食含糖少,可以多吃

肉、蛋、鱼虽然含糖量不高,但却富含蛋白质和脂肪,在体内可转变成葡萄糖,此过程在糖尿病病人体内尤为活跃,多食会升高血糖,只是比主食迟缓得多。另外,过多摄入蛋白质会加重肾脏负担,并能引起高尿酸血症。坚果类(如花生、瓜子、核桃、杏仁等)不含糖,成为很多病人的消遣食品。坚果除含丰富的蛋白质外,还含有油脂。大量食入花生、瓜子、杏仁,不仅使热量大为增加,还使血脂升高。一部分血脂可通过异生作用转化为葡萄糖,不利于病情的控制。所以,吃花生、瓜子要注意数量,以减少油的摄入。

误区六:水果含糖量高,糖尿病患者不能吃

水果中含有大量维生素、膳食纤维和矿物质,这些对糖尿病人有益。水果含的糖分有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其中果糖在代谢时不需要胰岛素参加,所以,糖尿病人在血糖已获控制后不要一概排斥水果。

糖尿病患者如果空腹血糖控制在6~7毫摩尔/升之间、餐后血糖控制在6~8 毫摩尔/升之间,可以在两餐之间适当地吃一些水果,也可以在用正餐时和主食进行交换,适当减少主食的摄入量以水果为补充。不过,最好能根据生糖指数的高低来选择水果。如果患者的血糖控制不在这个范围之内,最好征求医生或者营养师的建议。

餐后尽量不吃水果,如果很想吃可以餐后1~2小时用黄瓜、番茄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