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体质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一个词汇,有人会说自己天生体质好,简直就是百病不侵,不但身体健康,每天工作起来也能精力充沛,心情愉悦。有的人却感觉自己天生是个“药罐子”,体质弱不说,还经常生病,只要流行感冒的季节一到,感冒、发热总先找上自己,平时去医院看病的次数也比别人要多。

对于生病,大家会归结于近来气候多变,自己饮食不规律,睡眠质量不佳,工作压力太大,心理焦虑等各种原因。

其实,从中医理论来看,疾病的发生很大程度上与体质因素有关。一个人体质的好与差不仅决定了生病或者不生病,还决定了容易生什么病。人与人不同,体质特征也各不相同,这主要是因为每个人的体质特征具有各自不同的遗传背景,也就是主要由来源于父母的先天因素所决定的。

中医学将辨证论治作为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即根据辨证的结果来确定治疗的方法。而在饮食上,中医同样讲究辨体施食,即对于饮食的选择需分清体质。

体质现象是人类生命活动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它包括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等方面综合的及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人的体质,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先天禀赋,二是后天获得。

先天禀赋是体质形成的基础,后天因素则决定着体质的形成和转变。先天禀赋是指父母的遗传因素、年龄、性别等,它可以使体质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但这种稳定性是相对的,因为在每一个人从生长至衰老的生命过程中,都会受到环境、精神、营养、锻炼、疾病等内外环境中诸多因素的影响,从而使体质有可能发生一定的变化。可以说,人的体质既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同时也具有可变性。换言之,体质是可以调整的。而生活环境、生活习惯、饮食营养、疾病影响、药物作用等因素都属于后天因素,其中对体质的形成和转变起着重要作用的便是饮食。

正是由于有各种不同体质的存在,中华中医药学会曾发布我国第一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依据体质的不同特点将其分为平和体质、阴虚体质、阳虚体质、气虚体质、痰湿体质、湿热体质、血瘀体质、气郁体质和特禀体质九种类型。

本书根据《黄帝内经》及中医体质养生理论,深入浅出地分析了体质饮食的原则及方法,若能合理运用,定可大有益于人体健康。

中医食疗,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始终讲究用食物性味方面的特性与功能,有针对性地用于某些病症调养或辅助治疗,注重调整阴阳,使之趋于平和,有助于疾病的治疗和身心的康复。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受到了李加海、顾勇、田颖、魏晓佳、陈建军的大力支持,在此致以深深的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