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日本天皇省吃俭用供养海军

1868年7月14日,一份军务的奏折让明治天皇心潮澎湃,雄心难耐。那份奏折正说中了明治天皇的心事:“耀皇威于海外,非海军而莫属,当今应大兴海军,然而草创之今日,国内叛乱尚未平定,军事费用巨大,故造船冶铁等大工程应逐次进行,否则,非国力所能承担。况且,首先应网罗技艺之士,以从事海军训练、编制和造船冶铁等方面的工作。有鉴于皇国精通上述技艺之士甚少,故兴办学校为建设海军之根本。拟在兵库创办学校,以建立海军之基础……”

海。日本人除了抓住它而外别无他法。

而这恰恰是致命的。

明治天皇立即草拟诏书,谕令全国:

“海军之事为当务之急,应从速奠定基础。”

必须要快!时不我待!军国主义的车轮要加速运转!

海军之事如何奠定基础?“拟在兵库创办学校”,自然是通过培养海军专业人才来实现海军的现代化。

1870年5月4日,兵部省建议“大办海军”,指出海军教育现代化的必要:“军舰的灵魂是军官,无军官,水手则无以发挥其所长;水手不能发挥其所长,舰船将成为一堆废铁。况且海军军官应掌握的知识深奥,达到精通熟练程度并非易事,故尽快创办学校,广选良师,教育海军军官是建设海军之头等大事。”

很快,海军兵学校、海军轮机学校、海军军医学校、海军经理学校、水雷学校、航海学校、海军大学等,大量的海军学校在日本兴办起来了。广岛藩邸成为培养新式海军人才的海军操练所,聘请了英国教官,按照英国海军的模式来塑造日本的海军,并选派许多学员到英、美各国实习。

日本近代化海防理论先驱林子平重新受到了高度的重视。他于1786年出版的《海国兵谈》一书重新成为了热门话题。

“海国须拥有与海国相称的武备,不同于中国的兵法和日本自古以来流传下来的各种军事学说的军事思想。不懂得这一点,就难以建立日本的国防。首先,要知道海国既有易遭外敌入侵的弱点,也有易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强点。说易遭外敌入侵,是因为入侵者乘坐军舰若遇顺风,一两天便可越过二三百里到达日本。若无防备,便难以抵挡。……为防御外敌入侵,就要靠水战,而水战关键是大炮。抓好这两点,就抓住了日本国防的关键。这就是与中国、蒙古等大陆国家国防思想的不同之处。”

现在日本上下都得出了一致的结论:“海国必须有海国的防卫。”而海国军备的首要任务,就是建立一支现代化的海军。

在日本兵部省炮制的雄心勃勃的计划中,日本未来的海军将要超过英国,在20年内拥有大小军舰200艘。炮制这一计划的兵部大辅前原一诚,计划仅蒸汽铁甲舰就要装备50艘,他还把海军经费提到和陆军经费等同的高度。

1890年,美国海军上将马汉出版了《1660—1783年间制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892年,马汉又出版了《1793—1812年间制海权对法国革命和帝国的影响》,从而奠定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制海权理论”。

在书中,马汉认为:海军是国家执行帝国政策的重要工具。如果一国海军强大,即可维持全球性的殖民帝国,国运昌盛,经济发展;反之,海军弱小则国家必然衰微。

也许是出自血液中固有的天性,作为岛国的日本人几乎在同时已在身体力行“马汉主义”了。

明治维新后,年轻有为的明治天皇几乎在一夜之间就让日本从一个落后的封建小国而一跃进入现代社会。太阳帝国的唯一对外途径就是海。

正如明治天皇在“归政”大典上,以激动而颤抖的声音所宣布的:

“开拓万里波涛”“宣布国威于四方”“求知识于世界”。

马汉的制海权这一理论被介绍到日本之后,立即被日本完全遵从和吸收。夺取和掌握制海权,成为日本海战理论的核心内容。

在日本对甲午战争的筹划和实施过程中,马汉的制海权这一理论得到了生动体现。日本的作战计划和实施,始终围绕夺取黄海、渤海和东海等广大海域的制海权展开。

另外,通过“先发制人”和“奇袭”获得早期制海权的重要性,这成为日本海军战略的重要原则。日后的丰岛之战的偷袭甚至更后来的珍珠港之战的偷袭,正是源自这样的思路。

日本海军还照搬了英国的近代海战理论,强调了“蒸汽时代的舰队运动以单纵队最为有利”的基本原则,并且强调了增加舰速和使用速射炮的重要性。这一思想深刻地影响了日本海军的舰船发展战略。

日本人以空前的狂热铸造帝国的武库,他们想把整个日本列岛都变成一艘巨大无比的战舰。

日本对外扩张野心和欲望催生下自然的结果,是日本确立了建立一支战略进攻型海军的指导思想和目标。日本海军建设之初,就提出“要建立一支装备精良的海军,且要超过英国”的目标。

1869年,日本制定政府官制,设教部、宫内、外务、民部、大藏、兵部、刑部七省。由兵部省统辖陆海军务。1872年2月,再次进行政府的机构改革,废兵部省,置陆军、海军两省。

1874年,因为日本侵略台湾的失败,日本“痛感舰船之不足,向英国定购了扶桑、金刚、比睿三舰”,这是海军省设立后向外国购置新舰的开始。

1880年,山县有朋根据当时中国的军事力量和政治局势提出,日本“处于东方国际竞争的中心。因此在邻国变局之际,最重要的是充实军备”。他认为:“财政困难不能成为反对扩充军备的理由,因为强兵为富国之本,而不是富国为强兵之本。”

没有钱勒紧裤带也要扩充军备,这是可怕而变态的野心。

为筹募海军军费,日本设立了专门国债,各种税收均用于海军,最高时海军军费已达日本年度财政收入的1/8.

自1868年明治维新之后,经过15年的大力扩充和苦心经营,到了1882年,日本已拥有“舰船12艘,兵员8995人”的一支海军力量。

但这还不够,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

1887年7月,明治天皇发布谕令:“朕以为在建国事务中,加强海防是一日也不可放松之事。而从国库岁入中尚难以立即拨出巨款供海防之用,故朕深感不安。兹决定从内库中提取30万元,聊以资助,望诸大臣深明朕意。”

为战争而疯狂的明治天皇真的以身作则勒紧裤带,每天仅仅吃一餐饭,省钱筹募海军军费,这样的举动让日本举国上下都跟着一起疯狂。

日本举国上下效仿天皇省吃俭用,解囊捐款,不到三个月,海防捐款总额竟达103万之多。日本学者井上清的说法:“在天皇制的最初10年中,军事费恐怕要占全部经费的80%以上。”

1893年——甲午战争前一年,明治天皇又决定此后6年,每年从内库中拿出30万元帑银,用于海军建设。而这已经超过了皇室开支的1/10.日本政府议员紧紧跟进,也主动献出1/4薪俸用于造舰。

不仅是天皇,明治皇娘也是一样表演,当日本海军购买“吉野”号最新战舰银子不够时,明治皇娘把仅有的首饰都捐了出来。

据说,当时日本天皇省吃俭用来供养海军的逸闻传到北京,居然被传为笑谈。以天朝自居自大了几千年的国人,怎么会把小小日本放在眼中。

日本海军始终以中国海军作为对手和假想敌。为了从炮火和速度上压倒中国海军,甲午战争前,日本海军的着眼点放在添购速射炮和购置快速巡洋舰上。

日本全国上下处心积虑,举朝卧薪尝胆,欲侵略我中国大好河山之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到甲午中日战争前,日本海军终于建成了拥有大小军舰31艘、鱼雷艇37艘,排水量达59898吨的一支具有相当规模的近代海军。其实力已经远在大清帝国的北洋舰队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