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家庭的影响

家长权威的基础在于他们是孩子自然的监护人。首先,家长是孩子的自然监护人,既要很好地教育孩子,还要维护自己的尊严。其次,家长是为社会培养孩子。

——夏洛特.梅森

家庭——绝对的君主专制政体

我们仍把家庭作为一个国家的缩影来考虑。这个“国家”既要行使“权利”也要履行义务,还要设法约束它的“公民”。家长代表“政府”,这个“政府”没有民主可言,所有家长都深知如何治理这个“国家”。有些家长能与孩子融洽相处,有些家长却经常会因为一点小事而大发雷霆。然而不管怎样,任何家长都无法回避教育子女的责任。

家长的角色是不可替代的

现在我们首先要请问家长,你有治家的能力吗?你是否懂得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威?我们知道,不公正的法官、不虔诚的牧师或无知的教授,都不能很好地履行自己的基本职责。昏庸的国王不能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同样无能的家长也不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然而国家可以请人代为治理,子女却无法请人代理教育。你可以请人帮忙,但在转移职责和权威的同时,作为家长的资格也随之消失。还记得那个令人心碎的故事吗?那对盎格鲁印第安人夫妇把孩子委托给别人抚养,尽管监护人竭尽全力地教育孩子们要孝顺父母,然而,几年后,当他们回 到孩子身边时,发现孩子已经不再亲近他们,父母已经成为神话里的人物。这一切不是别人的错,只怪他们没有履行家长的责任。

导致家长失去权威的原因

这里要讨论一些导致家庭之舟颠覆的原因。有人认为家长的权威是造物主赐予的,是家庭关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从孩子一出生,就只允许他们去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于是才会出现李尔王面对狂风的哭诉:不肖之子原来比魔鬼更可怕啊!但是李尔王始终没有很好地维护自己的权威,他只是一味地溺爱甜言蜜语的女儿们,对她们有求必应;而对诚实善良的小女儿,李尔王却认为她大逆不道。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肖之子会令人痛苦不堪。李尔王曾经为女儿的甜言蜜语所陶醉,却没有很好地履行父亲的职责。在他疏忽了家长责任的同时,孩子们也忘记了自己的责任。家长溺爱常常是导致家庭问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一位作家曾经这样生动形象地描述当代家长:“白茜,可你并不怕我,对吗?”“一点儿都不怕,你这么温柔可亲,有求必应,我怎么会怕你呢?”许多慈爱的母亲,听到这样的话都会心花怒放,因为她们一直都在渴望得到孩子的爱。听不到这样的话会令他们惶恐不安,他们会担心孩子的叛逆和不敬。被子女爱戴可以树立权威,但权威也可以通过许多其他方式得以树立。普罗斯百勒说:“我从来不顾及子女,而是把所有的时间都用于学习和修身养性。”与此同时,他的权威也转移给了安东尼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不履行自己的职责,权威就会像手套一样被别人捡走。很多家长总是终日奔波,从来无暇顾及孩子。当他们终于有一天想好好关心孩子的时候,会发现竟然无法与孩子沟通,父母对他们已经变得无足轻重。还有些家长追求生活安逸,他们相信人性本善,因而不愿在孩子身上多费心思。然而不管孩子天性多好,家长都有义务使他们好上加好,不仅要有善良的天性,更要有为社会多作贡献的伟大理想和强烈愿望。贪图安逸,追求名望,忙于工作,这些只是导致家长丧失权威的一部分原因。这种权威的丧失对社会非常有害。所有导致家长丧失权威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一点,那就是教育子女实在不是轻松的事。家长在家里俨然是国王,可他们却像王宫里头戴金冠的王子那样整日向往着寺庙的清净。

神圣的家长尊严

教皇通过勤勉工作树立权威,这种权威已不再是个人的荣誉和尊严,它有利于教皇更好地使用自己的权力。有些家长认为保持自己的权威,就是要专制,要严厉,无论做什么他们首先考虑的就是自己的面子和荣誉。这种做法比起不履行家长的职责更是错上加错。家长的尊严需要种种规则来维护。这些规则有利于孩子更好地服从于家长。

因为很多优秀的品质,如谦逊有礼、尊敬他人等,都是在家里培养出来的,如果家长不提倡尊敬和忠诚,这些可贵的品德如何才能在如今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得以繁荣和发展呢?在追求民主的今天再大谈权威似乎不太容易。教育家甚至主张从孩子一出生就应享受平等的待遇。幸亏孩子天生的顺从和依赖维护了家长极力保持的权威。然而在荣誉的重压下家长不知不觉地放下了自己的架子。而且毫无疑问家长对孩子绝对是充满自信和爱怜。在孩子们中间,母亲俨然是王后,父亲则被冠以国王的美称。父母亲互相尊重,共同参与家里的各种活动。家里这种幸福和谐、互相尊重的气氛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生长在这样的环境里,孩子长大后就会懂得尊重别人同时也容易赢得他人的尊敬。

教育孩子是神圣的社会义务

家长权威的基础在于他们是孩子自然的监护人,这种监护有两层含义。首先,家长是孩子的自然监护人,既要很好地教育孩子,还要维护自己的尊严。一个人的成长受家庭影响很大。一个人的性格和世界观往往是在家里逐渐形成的,而且自己受到的家庭影响往往会传给下一代,人们往往会继承和发扬父母对自己的教育模式。人们对宗教的虔诚可以充分证明这一点。其次,家长是为社会培养孩子。所谓“自己的孩子”只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是正确的。孩子是社会的财富,教育孩子也就自然成为一种社会义务。从这个意义上讲,家长更应享有权威和尊严,也更容易放弃自己的责任。前面我们讲到这样一个国家,因为家长不能按社会需要培养出种种美德而剥夺了家长培养教育子女的权利,这个国家的名字已经被用到一句代表种种美德的谚语中。毫无疑问,这个国家独揽了抚养孩子的权力,按照自己的方式把他们养大成人,尽可能不要家长的任何参与。直到今天,还有一个国家在这样做。孩子刚刚学步甚至更早就被送到“妈妈学校”一边吃母奶,一边接受成为好公民的公德教育。这个计划仍处于试验阶段,但毫无疑问会被执行下去。因为他们早就发现,并且不断得到证实,按照既定目标培养和塑造一个人必须从儿童开始。或许这种公开剥夺家长职责的做法是一个国家最大的灾难,这些小家伙们将在保育员的照顾下一天天长大,感受不到父母的呵护,体验不了手足的关怀,也享受不到邻里的友善。一段时间或几年后他们可能会重新回到父母身边,然而感情已经疏远,维系亲情最有力的纽带已经松懈,家长的权威已经荡然无存,家庭概念已经毫无意义。这个民族从一出生就像孤儿一样成长,这种现象可谓世界奇观。即使莱克尔加斯利库尔戈斯,也是让孩子六岁之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有些媒体极力赞扬这种效仿,但自然规律却告诫我们,永远不能对家庭生活的幸福失去信心。家长不仅要把抚养孩子看做是一种社会责任,更要看做是自己的神圣职责。家长的权威至关重要,不容忽视。健康的家庭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国家的安定团结。

家长的权力范围

前面我们讨论了家长权力的行使并不取决于家长自身,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下这个权力范围。首先它的维护和使用必须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有着天然的分工。在女儿的成长过程中母亲会培养她一些必须的户外活动能力。然而性格内向的父亲往往不能很好地运用自己的权力,为社会培养合格的青年,他只是按照自己的兴趣要求孩子,很少考虑孩子的需要。首先,家长的权威有利于家庭的幸福和谐。但只有当这种权威能够鼓励孩子独立自主,它才是成功的。家长必须尊重孩子的权利,否则自己的权威也将受到威胁。 第二,只有让孩子明白家长的权威是社会赋予的,这种权威才会稳固。孩子如果知道自己是为国家培养的,父母只是在履行自己的神圣职责,他们就会变得通情达理。

第三,随着孩子们一天天成长,他们必须逐渐学会自我管理。在父母的眼里孩子永远是孩子。然而,为了让孩子能够很好地适应生活,必须逐步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这也是孩子应当享有的权利。因为总有一天,父母会撒手而去,那时候,不管是否适应,孩子都只能独自去面对人生。至于运用权威的艺术,最高水平应当是在运用的时候不留痕迹。法律是用来惩恶扬善的。治理一个国家最好无需任何法规就能维护和平与幸福、真理和正义、宗教和虔诚。治家如同治国,幸福家庭无需任何法规,“妈妈不喜欢这样”、“爸爸希望那样”就是孩子们所有行为的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