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活到老,学到老(1)
- 学习的艺术:如何学习和学什么
- (美)沃尔特·皮特金
- 4850字
- 2015-06-11 14:43:46
“活到老,学到老!”
这是一句古老而睿智的格言。不过,我想再加上一句我觉得同样睿智的格言。
“学到老,活到老!”
从某个角度观察,一切生命都是经验和行动。获得经验完全是个学习问题,即使它就像打个喷嚏那样寻常。利用学到的知识实现向往的目标,便是学习带来的成果。
学习是人生的一个阶段
人总是在不停地学习,而学习的目标应始终是用来丰富个性的。当然,人生更重要意义是什么,这要取决于每个人的价值取向和他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说到底,他必须依靠自己的能力去选择,还必须自己教自己。
这个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也无法为他提建议,除非对他有很深入的了解。别人所能提供的最好建议,便是告诉他他的个性、品质、需求及其创造能力,让他把所有这些都尽可能地运用于自身。在活到老、学到老的同时,他必须学到老、活到老。
从经验和行为的宽度和深度衡量,人的一生是丰富的。但是,这并不等于说和学习知识、运用知识与技能的方式相比,人的一生同样堪称丰富。
你希望活着吗?那就学习吧!
你愿意更热情地活着吗?那就更热情地学习吧!
学习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成就,它是其他各种成就的基础,是人不断前进的关键。不学习的人只会停滞不前,停滞不前的人只会一天不如一天,一天不如一天的人很快便会被社会淘汰,而善于学习、肯学习的人则会大步向前。
学习的法则
任何一种生物每次学会一点知识,就能使自己发生一点改变。曾经断开的神经网络如今接通了。新需求通过线路传来,新答案得出,新的业绩得以完成。这种业绩能使外部世界的某些东西发生变化。将老鼠放进迷宫,被通过长期观察,发现它老能找到路径,找到面包和牛奶。面包和牛奶被大口吃完,世界上面包和牛奶看得见的供应量从而会减少。托马斯.爱迪生经过多年不分昼夜的艰辛工作,最终知道怎样制造小小的玻璃灯泡和连续发光数小时的灯丝。第一束忽明忽暗的微弱光亮在他的实验室照耀,接着,100万人便拉起了能环绕地球40圈的电线,于是,街道、商店和家庭便赶走了黑夜。20亿人的生活习惯从此改变。城市得以重建,世界宝库里添加的财富,比可怜的拿破仑帝国时代在拍卖槌下所能积聚的财富都要多。这一切的出现,都是由于某个人通过学习,发现地球上无数人的习性都可以在一股电流作用下得到改变。
从老鼠到爱迪生,学习的法则在平稳地向上延伸,然而,迄今为止,它还没有到达应有的高度。实际上,人类几乎没有留下海边生养所有人的盐碱地。作为一名学习者,如果用天文学家的设备衡量,人不过比鱼类稍微高级一点,因为人对自身所作的改变是那样缓慢!人类仍在固执地沿袭祖先时便已形成的数百种习惯和思想。对祖先来说,这些习惯和思想是大胆的创意,而对现代人来说,它们是神圣的传统、一成不变的真理、道德和社会的基石。但是,对宇宙的旁观者来说,所有这些习惯和思想,与摸索着寻找面包和牛奶的饥饿老鼠在地道中的蜿蜒前行没什么两样。
改革性的学习者
人,学习者,如今面临着所有祖先都从不知晓的危机。这是一个多么奇怪、多么可怕的危机啊!在过去的一两代人当中,数千名能力远高于普通民众的人,掌握了那么多的新本领,以至于它们如今仍然在改变着人类环境,其速度甚至比人进行自我改变以适应这种新环境的速度还要快。人民大众能够了解这一新天地吗?了解这些以后,当他们的精神领袖抛弃它们以追求更新的知识时,他们能立即也将它们抛弃吗?
没有人知道答案。但是,每位思想家都乐意把身边的环境看成人类历史上独一无二的环境。人必须学得比过去更快、更深,以便跟上通过自身学习形成的循环的节奏。对于反应迟钝的学习者、反动分子和唯美主义者来说,这种循环肯定是一种恶性循环。而对于机敏者和目光长远的人来说,这种循环提出了一个令人神往的问题。
学习者必须敏捷,这一要求从来没有现在这样迫切。高效学习带来的回报也从没有像现在这样丰富,正规的在校学习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落后于科学领域先驱们的学习进度。
忘却的艺术
这种落后给学习者增加了一种额外的负担。除掌握学习的艺术之外,他还必须掌握忘却的艺术,因为他不久前在学校学到的海量信息已经变得陈腐过时——甚至比陈腐过时还要糟糕。许多事实已经被近期的发现改变得面目全非,以至于它们尽管仍是事实,重要性却大打折扣。另一些知识已经开始废弃不用(希腊语和拉丁语便是证明,它们曾经是几个学术行业不可缺少的工具)。同样,某些学科也开始不再备受推崇,不再具有吸引力。
由于许多年轻人曾经在中学和大学被强制学了这些毫无吸引力的课程,结果,他们失去了曾经在学习方面的专长,因为过去的学习习惯已经褪色。他们渴望在商界和社交界之外学到更多知识,但却发现难以屈服于过去的习惯,去掌握能引起他们兴趣的学科。在校学习时养成的粗糙阅读、躲避难题的旧习惯,如今让他们备受困扰。“路上有拦路虎”,他们说。
学习的障碍
是啊,确实有拦路虎。许多拦路虎!
“我太老了,学不动。”有多少人对你这样说!又有多少人对此深信不疑!
“我没有学会这门学科的能力,它离我九万八千里。”这是另一种悲叹。
“要是能腾出时间,我会学的”,另一些人说,“不过,你想不出我有多忙。”
“如果请得起好老师,我会认真学学这门学科,但我确实没这个能力。”许多人这样说。
这便是4只最庞大、最凶猛的拦路虎,它们的咆哮让那些想要学习的人胆战心惊,这便是岁数、低能、忙碌和贫穷。它们到底有多致命呢?
第一只拦路虎咆哮着
“你无法教会一条老狗新把戏。”第一只虎咆哮着说。
我们应该怎样回答老虎阁下呢?
一个阴冷的冬日,一位陌生人踩着遍地车辙、结冰的乡村道路,不辞辛苦来到我的旧农场。他兴致勃勃地向我讲述他的事业。他已经45岁,是俄亥俄州最大工厂的总经理,如今打算彻底不干,去享受生活。
“我存了不少钱,全家再也不用担心没吃没喝,”他笑着说,“我给自己存的钱也一样很多,如果无法做想做的事,我仍然能够东山再起。”“你想做什么呢?”我问。
“当然是写作了!”
“受过培训吗?”
“没有——除了给我尚在读大学的女儿写信。”“有没有学过写作方面的知识?”
“从来没有!”
“上大学时英语成绩怎么样?”
“我从未上过大学!”他大笑起来,“可是,我最担心的只有一样:写商业信函的习惯可能会限制我的文学风格,你认为呢?”“倒不能这样说,我们又没见过你怎样写商业信函。你能在写作上花多少时间?”
“如果有必要,每天可以花8小时。我正在搬到一个沿海小城镇,在那里我能心平气和、求得安静。”
所以,悲观主义者总喜欢哀叹前途黯淡,其实不然。中年商人几乎不会在没有遇到很严重挫折的情况下便停止工作,特别是当他们像这位陌生人一样精力充沛、机敏过人的时候。而且,很少有人能在年届45岁时重新学习写作的高超技巧,除非在某些语言习惯方面有相当厚实的基础。在这一点上,我的所有访客都自称有激情不停地读好书。所以,我为了求稳,给他浇了一盆凉水。
但是,这一招并不管用。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我所有危言耸听的预言都从他的脑海里抛开,就像清晰的水滴从鸭子背上滚落。他辞去了自己的高职务、变卖了房产,带着许多纸张和两台打字机,卷起铺盖前往那个幽静的住所。朋友们无奈地敲击着眉头,他的妻子担惊受怕,多么可怜的人啊。但是——不出两年,他便向一位知名出版商卖出了自己的第一本书,并向几家杂志卖出了十几篇乃至更多故事集。过去从来没有人把他当做吉卜林的传人,至少他自己也不这么认为。他并非天才,仅仅是个健康的人,以自己的方式享受生活乐趣而已。他也许永远写不出“伟大的美国小说”,然而却挣了很多钱,并向妻子证明:他丝毫不差地去追求自己的天生爱好。
有位女士长期喜爱拉小提琴,而且像多数业余爱好者一样拉得很好。
46岁时,她发现双手患上了严重的关节炎。她必须舍弃曾经深爱的乐器。
怎样才能找到一条出路,延续自己强烈的音乐爱好呢?在一段深深的忧郁过后,她偶然想起自己可以作曲。她这辈子从未像现在这样行动果敢。尽管能够流利地阅读曲谱,也熟知所有名曲,但她却没有接受过作曲方面的培训,也从未创作过一首曲子。
她有许多家务要做,也请不起家庭教师。于是她便独自坐下来,研读几本介绍和弦和对位法的图书,在孩子上学时潜心钻研。在做早餐、熬午餐汤时,她利用自己仅有的一点知识,充满激情地在钢琴上拨弄着,而她此前从未学过弹钢琴。
尽管她的音乐作品都很短,但有些作品却很吸引人,甚至到了可以发表的程度。但是,她对名声并不热衷。她的快乐来源于音乐作品本身,这些作品根本不想拿去发表,而纯粹为了自娱自乐。
纽约市立大学校长弗雷德里克.B.罗宾逊教授每年都会培养一种新爱好。他曾经酷爱蚀刻,刻得非常好,甚至将两幅作品拿到布鲁克林美术馆展览。后来他又学习演奏大提琴,但这是和别人打赌之后学会的。
他以前从未演奏过任何乐器,对音乐理论与实践也一无所知。但他相信,几乎每个像他那样喜爱音乐的人,都能通过刻苦学习,在不长时间内学会几乎所有乐器,并取得实质性进步。带着这种信念,他接受了音乐专家的挑战。罗宾逊让他们随便选一种乐器让他来学。他们便选了大提琴。
尽管所有人都对他说,他那把年纪了,又完全没有经过训练,想学会一样乐器几乎不可能,但他还是不遗余力地做了。30天后,他开了个独奏音乐会,专业音乐评论家称,没有哪位学习者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取得比这更高的成就。
过去一年里,他一直在学雕刻。他已经刻完了女儿的一尊半身像,这幅作品总体上看还相当不错。他打算明年好好学习风景画。此后,他还要学拳击、诗词或者化学——儿子让他学什么,他就学什么!
但是,学习的一等奖无疑还是要授予亨利.史密斯.威廉姆斯。这只是因为他喜欢学习各种毫无必要掌握的知识。威廉姆斯是一位杰出的内科医生,在医药领域曾经取得一系列成就。他已经使自己成为一名同样出色的鸟类学家、天文爱好者、撰写大众侦探故事的作家、历史学家和一名无线电专家。
在学习无线电知识之前,有位出版商邀请他写两篇关于无线电的文章。主要出于好玩的心态,他接受了这一合同。他开始潜心钻研,如果我没有记错,此时他大概55岁。事实证明,他的文章写得很好,由此他甚至接到邀请函,去一个无线电部门当主管。此后,他又写了一本关于该学科方面的书,该书成为炙手可热的图书之一。
这些故事可以信手拈来,写上很长篇幅。看看它们是怎样让“只有年轻人才能学习”这种老生常谈破灭的吧!
老狗与新把戏
古谚;:“你无法教会一条老狗新把戏。”即便对于狗,这句话也不对。
看看桑迪吧,它是一条纯种牧羊犬,在我的农场长大,可能是我曾经养过的十几条狗里最伶俐的一只了。由于各种家庭原因,桑迪错过了适当的早期教育。当它应该接受早期教育时,这个可怜的家伙就不停摇头摆尾、大声狂吠,还追着棍子跑。因此,它长到成年时,智力和技能都还处于低能状态。
在它5岁时(在狗的生命中,这一年龄大约相当于一个人30岁的时候),我的家人中有几个人认为,桑迪的智力非常突出,不能浪费在追逐迷路的小猫或守护后院上。因此,我们便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培养它学习各种本事。在6个月时间内,桑迪学会了对十几种完全口述的口令作出正确反应。它学会了跳起来钻圈;学会了坐在自己的腰腿上;学会了将一点食物放在鼻尖上,直到命令它吃掉。它学会了听到“是”的时候吃食,听到“不”的时候则静静等待;它学会了向前冲、向后撤、保持安静。在多数情况下,在一个星期甚至更短时间内,它便能学会一门技艺。
如果它还是一条小狗时便接受训练,学做各种事,也许不该受到那么多褒奖。但是,它根本没有赖以借助的教育习惯,而这正是这则动物故事的要义所在。从所有这些事实中,我们是否可以放心地得出这一结论:许多与桑迪相比同样年长的人,难道不能像这条狗那样尽力学习吗?
桑代克和他的同事最近证明:多数两条腿的成年动物只要迫切希望学习,都能在50岁前学到许多东西。当然,他们学习那些需要灵巧使用手、眼、腿的学科时会非常困难。伟大的足尖舞表演者也许根本不会在40岁时才开始舞蹈生涯。但是,侧重用脑的事情,要想完全学会,并没有年龄大小之分。在某些情况下,青春年华逝去后再学习,对知识的掌握甚至更加牢靠。比如说,你在40岁时学习一门新语言要比15岁时学习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