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恨着恨着就爱上了:杜子建谬论集
- 杜子建
- 2741字
- 2021-03-29 00:13:20
辞职一次,等于“流产”一次
找工作不是给机会
#电商新手找工作的建议# 1.有苦头吃的;2.有本事学的;3.有挑战类项目的;4.有好师傅带的;5.有可能破产的;6.有轮岗机会的;7.有销售职责的;8.有升值机会的。(8选4就很好了,成长会非常快。)
任何一个普通大学生,在刚毕业的前两年就做着“月薪超过一万元”梦的最容易被坏公司忽悠,他们也是“失败病毒”的超级携带者。
毕业以后找工作,我建议大学生找一个好师傅。你找什么工作不重要,什么师傅带你很重要,在什么公司也不重要,在哪一个岗位也不重要,哪一种师傅带你很重要。如果你不能选择师傅就要先选择工作,选择工作以后你在你的小团队里最好选一个师傅,哪怕这个师傅的能力只比你强一成。你学到这一成就可以了,就是说你先把别人比你厉害的地方学到手,而且想学能力就要主动。
#坏公司# 让你学会“坚持”;让你学会“不要脸”;让你学会“坚持不要脸”;宣扬“成功是唯一的人生”;教会你“首先干掉亲人”;教会你“快速干掉同学朋友”;教会你各种“上手段”;让你学会“无耻”;让你以“感恩”的名义挖坑;没有业绩就会立马让你滚蛋。
找工作不是“给机会”,而是做买卖:双方协商共赢的技能买卖。
我一直主张,年轻人早期好好地玩微博,如果在那个时候听我的话,现在很多人就改变命运了。微博玩好了,粉丝过了一万,而且都是真实粉丝的话,你不需要愁工作的。如果你真的用心玩,玩一年下来,一万粉丝的质量是偏高的。你拿去跟企业说我有一万粉丝了,我玩微博,我知道它的传播轨迹,我知道它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该说,企业是要的。去招聘一个人,看他的微博就知道他的人品、文化、学识、修养、个性,什么都看清楚了。
其实严格地讲,大学生从大学毕业以后的第一天开始,一年之内,可能都没法快速地用能力来定义他,顶多只能说你学了什么技能,现在可以尝试去实现。在这个阶段应该说你只能是有知识,从知识转化为能力可能还要一年到两年的过渡,因为你不断地试错,然后在试错中进行总结并找到它的规律,然后做起来就顺手了,这个时候别人可以定义:你是一个有能力的人。
#大学生就业的四种思维# 学徒思维(收入多少不重要,谁带入行最重要);顾家思维(给什么工种不重要,给多少薪水最重要);大爷思维(我会不会干不重要,我想不想干才重要);公务员思维(能不能发挥不重要,能不能升官很重要)。
#求职七问# 你是什么?你懂什么?你能什么?你会什么?你有什么?你凭什么?你算什么?
跳槽,平跳不如不跳
找工作,有五种模式:1.找安顿的;2.找薪水的;3.找兴趣的;4.找事业的;5.找未来的(一个更比一个高)。找法不同,定位不同;阶段不同,目标不同;诉求不同,意义不同。区分好了,你会活得更清晰。
跳槽,要当跳高,跳一次高一次最好。不要重复跳槽。跳槽,有两个思路可以考虑:跳升(人往高处走);跳行(是要彻底换一个行业,彻底改变职业轨迹)。不建议平跳,平跳不如不跳。
对每一个求职者,你要把你的每一次“跳槽”都当成“跳高”而不是“跳薪”。我知道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留学归来的女博士,任职国内知名化妆品公司,入职底薪只有1500,她耐心干了5年,然后跳槽到另一家大型化妆品公司,当年年薪就过了百万,所有的“损失”都补回来了。
求职须谨慎,跳槽如归零;高山望不断,坚守自成峰!
现在,大多数年轻人的“跳槽”不是“跳高”,而是“逃跑”。但你要知道,你逃到任何新公司,它一样还是个“监狱”。
面试提问,不要答案要过程
#面试# 我向你提问(各种刁难)时,我可能根本不重视答案的对错与否,我更重视的是诚实与否;在此时,我观察的几个点位是:眼神、表情、时间、表述、语言结构、逻辑性、思维深度。我重视的几个细节是:诚实否、小聪明否、有经验否、思维清晰度、思维深度。
面试的时候,不要“刻意”说出自己的优点,尤其不要过多展示自己的优点。真正的优点不用说,就可以被企业看出来。说出来的优点会减分,看出来的优点会加分。一个优秀的人事部经理,眼睛里是出活的,看得见。就如我说的,在面试的时候我对你提问时,我要的不是答案本身,而是你回答这个提问的过程。所以,真正的优点无需展示(更不需要表现、表演)。它就在那里,看得见。
问求职者你有什么能力的时候,我听到的更多的是我能吃苦、我很善良、我品德很好、我可以加班、我学习能力很强、我很听话、我很勤劳……这个回答是不对的。因为从一个企业的角度定义能力的时候,是说你手上有没有活,你能不能扫地、你能不能做饭、你能不能修桌子腿,这叫能力。手上的活叫能力,所谓的我能加班、我很善良、我善于学习,那叫品德,品德不等于能力,但是品德加上能力以后一定会给你加分。品德是好东西,但是它和能力无关。
兵随将转,无不可用之才。将纳兵言,无不可攻之坚。
干掉伯乐,你才是千里马
大学毕业以后,专注于学术研究以及医学院的学生,应该去考研。而大学毕业以后有生活压力以及不求学术造诣的,直接上街去工作。
找工作应该只选两种:你能学的,你能做的。
刚毕业的年轻人首次工作时,工资一定不是最重要的(有特殊生活压力的除外)。第一重要的是谁带你(找个工作师傅);第二重要的是你是否喜欢这工作;第三重要的是该公司发展前景如何;第四,工资。
#重要的话# 所有“暂时找不到职业方向”的大学生,都可以在“择业迷茫期”选择做销售或者营销。拿这个练手三年,对自己未来的各种职场都有裨益。请一定要相信我。
一个顶级谈判手,口才反而是最后一位的。其合理排序是:扎实的数据支持;严谨的逻辑支撑;优秀的社交礼仪;敏锐的环境洞察;机智的话题嗅觉;得体的气场控制;普通的口才表达。
是人才干吗要等伯乐?干掉伯乐,你才是千里马。
真正的人才,根本不需要发现,因为他自己一定会冲出来。没冲出来的人才都不是真正的人才。
这世界,没有所谓的“怀才不遇”。如果真是“才”,那就不要去期待“他遇”,而要去制造“我遇”。遇见自己,行不行?日日期待“他遇”的“才”都还不算“大才”。
偏才,才是真正的人才
我眼中的好学生:相对诚实;手上有活;言行得体;有点朝气。我眼中的坏学生:假装成熟;眼高手低;一脸聪明;蔫不拉几。我用不起的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数理化样样精通。
课堂时间决定你的考试成绩,课余时间决定你的面试成绩。
业余时间干了工作的事情,不单是帮了公司更帮了自己(因为你也许会创业);工作时间干了业余的事情,不单是损了公司更损了自己(因为也许你会创业)。年纪大了,就懂了。
你希望自己是拿着毕业证书到处敲门的人,还是凭着一技之长等待被撬的人?敲门的人,从来没有出息。撬门的人,才真牛X!
偏才,才是真正的人才。你不偏、不专、不独、不深就不行。全才,多为庸才。
一个优秀的“人才”,一旦在某天开始学会了“二”,他就可能成为“天才”。@茶人张赢天说的。也就是说,“天才”只是比“人才”二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