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子建私房菜●让孩子亲自生活

蛋蛋在4岁的时候,曾经被我带到花家怡园跟客人吃饭。但是他受不了我们大人的各种不明所以的唠叨,于是,他自己叫来“服务员姐姐”单独开了一桌。

当时,这个事情对我触动较大——我到底是要养出一个听话的孩子,还是要养出一个独立的孩子?我当时思考,如果是我,4岁的时候,我敢不敢这样想?敢不敢这样做?

我肯定,我不敢。

转眼蛋蛋7岁了,在2012年8月底的时候,蛋蛋突然向我征询:“老杜,我可不可以改名字?”我愣了几秒之后立即同意:“当然,你可以对你的名字自主”。他说他不想再要“杜雷霆”这个名字,想把它改成“杜自觉”。我表达了支持,并在当月回到家乡安徽池州的公安局户籍处申请了修改。

孩子拥有自己的命名权,应该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因为他们的“幼小”,我们将这个权利代理了。但是细想一下,将来他长大了,被别人问起姓名的由来,他可以自豪地说:“这名字是我自己起的。”这是一种何等的快乐。

“自觉”,很通透的名字,细嚼这两个字的内涵,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的慧根——自识自觉自悟自主!

天意得来么?

我想,不是。

自从蛋蛋来到人间,我不断思考我自己的童年。我的童年,因为在乡野而显得自然且淳朴,但是如今想来,终究有一些遗憾埋在心间——我们的童年、少年,被“代理”的生活太多了,我们极少拥有自己的主张,尽管我们当时未必真有那些成熟或正确的主张;而当我们真正长到拥有主张的年龄时,又被更新的“领导”代理。

如此想来,我们何时为自己生活、亲自生活?

想必,多数人看到“亲自生活”时都会触目惊心。我们何时为自己活过?“亲自生活”的体验在我们的一生里究竟拥有哪些黄金岁月?我们的童年,被父母代理;我们的少年,被父母代理;我们的青年,被学校代理;我们的成年,被组织代理;我们的老年,又将被孩子代理。我们,亲自生活过么?

为父母、为妻儿、为公司、为组织……我们的一生,在责任诞生之前,仅有的为自己生活的黄金时间,只有童年和少年;然后,被代理的生活时时出现在我们不同的年龄段中,从人本来讲、从个体独立来讲,这都是很悲哀的。尤其是童年,除了穿衣吃饭、读书学习之外,我们的精神空间也一样被悍然代理了:我们的思考、我们的想法、我们的主张,都以“不懂”的名义被父母代理,但父母只是断定我们不懂,却从未询问过我们是否真的一点不懂!

因此,当蛋蛋开始懂得用自己的语言和表情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的时候,我就主张“让孩子亲自生活”。做父母的,最大的义务就是“让孩子成为他自己”,而不是让孩子成为“我想要的那个优秀的孩子”。

我所采取的我认为的“最正确的方法”,就是让蛋蛋回到蛋蛋。换句话说,就是让孩子回到孩子、让童年回到童年、把快乐还给快乐。人的一生,或许只有童年时光才是真正无忧无虑的快乐时光,其后的人生,终究会迎接跌宕和坎坷,而且谁也无法幸免。

让孩子亲自生活,可能会冒“不优秀”的风险,但如果他因此能真正地“成为他自己”,我就愿意冒这个风险,而回避风险的唯一方式就是“后果式培养”。我无权主张孩子的生活,但我有义务借我所理解的人生经验去告诉他每一项选择的“后果”。我会告诉他“你这样做的风险,可能是摔断一条胳膊,但如果你自愿承担这样的后果,就有权利这样去实施”。

他喜欢玩火苗,这分明是个危险的举动,但我绝不采取阻止他“玩火”的行动,而是陪他一起“玩火”:打开液化气灶、点火,然后我们共同把双手慢慢地扫过火苗。这个时候,他知道了“火”的厉害,也懂得了抽象的“烫”的含义,自此,他不再一个人悄悄地去打开灶台了。是的,他会理解并进行自己幼小的思考,也会在思考之后作出自己的决定,于是他有了“亲自生活”的各种体验。

现在,蛋蛋是玩游戏的,他拥有自己的电脑和IPAD,手机上的游戏,他也玩得得心应手。我们(包括他妈妈)从不去阻止蛋蛋玩电脑游戏,我们只是偶尔提醒他要进行适当的“自我管理”。蛋蛋是可以管理自己的,而这个能力在“代理”之下也许会被我们埋没。我们只负责提醒:“蛋蛋,今晚要玩几款游戏?”

不让孩子碰触电脑,是一件十分可怕的事情。未来的孩子,电脑将是他们生活的主要平台,对于10年后的他们,电脑将可能是生活和工作的主流,甚至每天可能会占用他们70%的时间,在云时代的背景下,一个不懂得电脑操作的孩子,基本上可以断定他会被时代淘汰。

我们大人,最大的毛病就是经常以“为你好”的名义代理孩子的一切,殊不知,长久的代理会养出一个“靠依赖生存的孩子”,这样的孩子,在未来的大竞争时代如何立足?我们也许不知道“为你好”的荒谬本质——当我们对自已未来五年的生活方式都一无所知的时候,根本没有资格对我们的孩子不明所以地说出“为你好”。而“为你好”这三个字的危险,就在于它不可预知的未来性,可能正是我们的这句“为你好”,将一个落伍的生活观念带到孩子们未来的荒谬中。

正是基于未来生活的不可预知性,我坚决主张“让孩子亲自生活”,只有他们自己适应的未来才是真正的未来,我们现在的“一切代理”都可能将孩子带向一个“不能自己适应的未来”。就孩子的一生而言,不能适应,才是最大的危险。因此,在一切未知的前提下,我建议其他父母也别再荒唐地使用“为你好”,而是换一种爱法——“对你好”,抓住当下,照顾好当下,就是对孩子最大的负责。

做父母的,能够大胆地选择“让孩子亲自生活”,我们也更希望学校能适当支持这样的主张,给孩子更多独立思考和行动的空间,让他们在自己的环境中更多地“找到自己”,而不是“寻找支援”和“寻求帮助”。

我们能允许自身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却总是无礼地期望孩子们“全面发展、样样精通、科科合格”,我们一直都想把孩子培养成全才。而恰恰是这种“高大全”式的教育,活生生将我们的孩子教成了庸才,并由此剥夺了他们的各种快乐。而我们做父母的,更多的也是在孩子们身上获取虚荣而不自知,以孩子的优秀与否作为大人之间较量“面子”的标本。正是这样的较量,让我们的孩子更早地担负起家庭荣誉的责任,并在无形中多了精神负担。我们其实更应该在孩子的背负面前忏悔。

我愿意接受一个平庸的孩子,而不愿打压出一个没有快乐的孩子。

我愿意接受一个调皮的孩子,而不愿接受一个很乖的孩子。

我愿意接受一个独立的孩子,而不愿接受一个柔弱的孩子。

让孩子亲自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