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亚组委常务副秘书长、广州市副市长 许瑞生

2004年7月1日,广州成功申办第16届亚洲运动会。2006年4月30日,第16届亚运会组委会(GAGOC)正式成立,开始了约五年的筹备工作。

目前,国际上级别最高、影响最大、竞技水平最强的现代运动会非奥运会(OG,Olympic Games)莫属,奥运会有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亚运会(AG,Asian Games)在级别和影响范围上是仅次于奥运会的一个洲际运动会,亚奥理事会(OCA)拥有亚洲运动会、亚洲冬季运动会、亚洲沙滩运动会、亚洲室内运动会等综合运动会。从广州亚运会开始,亚运会主办城市都要像奥运会主办城市一样,在亚运会之后继续承办残疾人运动会,要求举办标准基本达到一致。

现代运动会从申办成功到圆满举办,要经历筹办组织、总体规划设计、场馆建设、项目实施、场馆化运行、综合测试、测试赛和赛时运行等各个标志性阶段,工程量和工作量十分巨大,是一项事务纷繁复杂、任务艰苦卓绝的大型社会系统工程。面对如此复杂的筹办任务,组委会需要一个资源共享、业务协同的信息化平台来支持各部门开展筹备工作。与此同时,现代运动会的激烈竞争使竞赛朝着“更高、更快、更强”的方向发展,要求更加真实准确地记录运动员和各项目的竞赛成绩数据,实时发布赛场竞赛项目的成绩信息;广播电视和平面媒体要求更加迅速准确地获得运动会赛程、赛况、赛果,搜索运动员的生理信息和历史成绩,查询各类运动会记录资料;广大网民需要更快地从互联网上掌握运动会的成绩和新闻报道。所有这些,都成为现代运动会对信息技术的依赖和需求。

2006年9月,亚组委正式成立了信息技术部,开始了为期4年多的亚运会信息系统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实施等筹备工作,先后完成了组委会信息系统、计时记分系统、运动会成绩系统、运动会管理系统、亚组委官方网站、票务系统和网站等大型应用系统的设计开发;建立了主数据中心、主运行中心、组委会和运动会两个专网平台、信息安全保障系统、应用支撑平台、PC工厂等IT基础设施;确定了竞赛和非竞赛场馆综合布线工程、LED大屏幕的技术需求,落实了计算机终端、打印机、复印机、不间断电源等设备的服务商。在市政府信息技术与通信保障小组的领导下,完成了固定和移动通信、数字集群通信、无线电频率管理与安全保障等方面的建设运行任务。2010年3月开始场馆化运行阶段,通过组织测试赛分期分批进行了场馆信息网络的部署。2010年9月1日,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总指挥部根据场馆建设和信息技术系统部署工作滞后的情况,要求市科技和信息化局领导带领信息技术与通信保障组80多人,与亚组委信息技术部合署工作,指挥信息技术系统、终端设备在竞赛和非竞赛场馆的部署,组织赛时信息系统的运行。在亚运会亚残运会期间,没有发生过一起因信息技术系统事故导致的竞赛中断、媒体通信不畅等事件,确保了竞赛信息系统和信息网络安全万无一失,出色地完成了亚运会信息技术与通信系统的运行服务保障任务。

据统计,在亚运会亚残运会赛时,包括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等运营商后台保障队伍在内的信息技术团队人员总计15000人,亚运会亚残运会信息化建设经费共使用财政资金6.481亿元,信息系统建设直接使用赞助商的VIK资金约1.8亿元。根据现有统计分析资料,本届亚运会用于信息化建设运行的资金从绝对值、42个竞赛项目总数、53个竞赛场馆规模看都是最低的,信息化资金占整个组委会经费的比例也是最低的,实现了节俭办亚运会的目标。

本书全面阐述了大型国际综合运动会信息技术系统的需求、总体设计和功能,记叙了完整的建设与实施过程,给出了重要的可供借鉴的图表。本书的编著者都参与了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信息系统建设和运行保障服务工作,有的同志从头到尾亲历了信息系统的建设过程,在项目策划、规划设计、项目管理、实施部署、运行保障等方面担任过重要职责。本书既是广州亚运会信息系统建设的技术性总结文稿,也可以作为了解和研究大型国际运动会信息技术系统构成、功能的科教读物,希望能够对国际国内大型综合运动会的信息技术系统建设和保障工作提供经验借鉴。

2011年8月于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