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研究金融业信息化战略的意义

金融业属于数字密集型行业,它所提供的服务本身不涉及物流,只涉及数字符号的储存、处理和传送,因此金融业务非常适合正好迎合了转换成二进制代码进行计算机的原始数据处理能力。同时,由于利率、汇率和股价的频繁变动,有关金融产品,特别是证券的信息与交易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因此金融服务的内容有极高的“时间价值”。计算机和网络的数据高速处理、传输和安全存储能力非常适合金融业务的开展。1995年,世界上第一家网上银行——安全第一网络银行(Security First Network Bank,SFNB)在美国诞生,标志着金融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网络化、虚拟化的概念开始大张旗鼓地改变传统银行业的发展之路。信息时代在为金融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的同时,也对金融服务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金融业要保持其在现代国民经济中的核心地位、领先优势,取得产业发展的竞争优势,尤其是国际竞争优势,就必须针对信息时代的特点进行变革,制定切实可行、严谨科学的网络信息化发展战略。

目前,中国实行严格的金融分业经营管理体制,传统商业银行主要靠存贷业务获取利差收入,中间业务收入占全部收益的比重一直在10%左右的低水平我国四大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重:中国银行最高,约为17%,中国建设银行约8%,中国工商银行约5%,中国农业银行5.1%。见:2006年个人理财进入后成长期,[EB/OL].http://www.zjol.com.cn/05money/system/2006/02/07/006466515.shtml,而美国花旗银行的存贷业务利润占总利润的20%,而其余80%的利润都是由大量高附加值的中间业务创造的,这在客观上造成了中国金融业整体缺乏活力的局面。网上银行的出现为提高我国金融业竞争力创造了契机,这是因为网上银行的虚拟服务方式模糊了行业界限,拓宽了业务领域,借助高度信息化的交易系统,传统银行可以通过虚拟网上银行直接从事外汇、黄金、基金和国债的交易,间接参与股票等证券、保险业务,从而扩大了银行业务领域,寻找到高盈利性的金融服务产品。因此,研究以银行业为主体的金融业信息化发展战略,能够增强我国银行业的经营活力和竞争实力。

自从中国加入WTO,5年的宽限期已于2006年12月11日结束,面对国际金融巨头的进驻以及人民币业务的全面放开,我国金融业的市场竞争加剧,信息时代金融业要应用现代化的信息网络技术,提高整体竞争力,以网络银行赢得后发优势,并绕过国外现有的一些金融限制,走出国门,进入国外市场。外在的信息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和内在的激烈的同业竞争两方面压力迫使我国以银行为主体的金融业大力发展网上银行,因此,进行金融业信息化发展战略的研究十分有必要,可以从整体上规划,顺利推动我国金融信息化的发展。

在“入世”后我国金融业对外全面开放,国际金融竞争日益激烈,面对国际金融业信息化的飞速发展等诸多挑战,国内金融业该如何应对,已经成为影响我国金融业长远发展的一个战略性问题。只有全面认识信息化下金融业的发展趋势,加速发展我国金融业信息化建设才能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信息化代表了国际金融银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金融业将在信息化的推动下朝着虚拟化、智能化和国际化转型。在信息时代,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构架金融业核心竞争力不可或缺的部分。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如何为金融业设计一个能够体现其核心价值的、具有竞争优势的发展战略问题,对揭示信息时代金融业的发展规律,探讨未来金融业发展的趋势和发展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这在我国金融市场全面开放,金融自由化深入发展,面对加入WTO所带来的金融全球化挑战,国内金融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市场化改革正如火如荼的情况下,设计出一个能够体现金融业核心价值的具有竞争优势的网络化发展战略,对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