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四川长虹海外应收账款事件警示
- 内部控制与企业风险管理
- 胡为民编著
- 6202字
- 2015-12-31 16:17:19
财务风险篇
引言
四川长虹曾经是中国家电行业的知名品牌,1994年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并于当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上市后十年间,长虹因其业绩突出,在当时成为广大投资者和分析师热捧的对象,股价历史最高峰时曾创下66.18元的天价。然而,就是这样一支蓝筹股、绩优股,在2004年出现了上市十年来首次亏损,并且令人惊愕的是,亏损额竟高达36.81亿元人民币。当四川长虹预亏的消息公布后,其股价从每股8元掉到每股4元,跌幅达50%,给广大投资者造成巨大的损失,长虹的声誉也一落千丈。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绚丽的彩虹失去了往日的光彩?
四川长虹预亏的原因,是其预计无法收回海外应收账款,公司董事会决定按更为谨慎的个别认定对公司应收美国出口代理商APEX的4.675亿美元账款计提3.1亿美元坏账准备,同时,对南方证券的委托理财计提1.828亿美元减值准备。
事实上,在“长虹事件”之前,国内也有彩电生产厂商出现过相同的欠款问题,但因果断终止了与APEX的合作,从而及时避免了损失,可是长虹却未逃过巨额欠款无法追回的劫难。早在2004年之前,长虹就发现了从APEX收款有些问题,为什么还是不断地送货到美国,换回无法兑现的空头支票呢?除了不遗余力地进军海外市场的主观意愿过于强烈外,长虹的内部控制及海外销售风险管理的不足也是造成其将巨额资金打了水漂的一个重要原因。
长虹海外应收账款事件始末
昔日“中国彩电大王”
四川长虹是1988年6月由国营长虹机器厂独家发起并控股成立的股份制试点企业。同年7月,经中国人民银行绵阳市分行批准向社会公开发行普通股3600万元。1994年3月11日,四川长虹在沪市A股上市,上市首日开盘价便达到16.80元,收盘为19.69元。上市以来,长虹的业绩一直不错,利润连年快速增长,被誉为家电行业的“红旗股”。1997年5月,其股价一度创下66.18元的历史最高位。长虹的净资产也从最初的3950万元迅猛扩张到133亿元,成为当时中国家喻户晓的电器品牌,被称为“中国彩电大王”。
然而,利润表上的上佳表现掩盖不了资产负债表中高额的应收账款。长虹公司虽然表现出色,但长期存在着应收账款周转率低于其他彩电业上市公司的问题。应收账款周转率低,不但会使得公司缺乏经营性现金流,不利于公司的日常经营,而且也会大大增加公司的财务风险。如果应收账款长期收不回来,高额的利润转眼间就会化为乌有。
从1998年开始,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彩电行业,彩电市场几近饱和。于是各个商家开始打起了价格战,商场里四处可见各种促销降价,彩电的价格逼近成本,长虹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于是业绩也就随之开始下降,2000年的净利润由1998年的20亿元左右降到不及3亿元。
国内彩电市场前景惨淡,长虹决定开拓海外市场寻求生路。2001年2月,长虹集团前董事长兼总经理倪润峰退居二线后再次复出,他把着眼点放到了美国。在多次赴美考察后,他选择了美国APEX Digital Inc公司作为长虹在美国的出口代理商。2001年11月,长虹与APEX签下了合作协议。
美国APEX与季龙粉
季龙粉是江苏常州金坛人,1987年赴美国加州自费学习,1992年与中国台湾移民徐安克成立了在美国的第一家公司。当时,他们从事废弃五金、纸类回收的贸易工作,徐安克负责在美国收购,季龙粉负责卖到中国内地。后来两人又合伙做起汽车音响生意,先是帮中国内地汽车音响制造商在美国找买主,接着索性就自创品牌销售了。
1997年,季龙粉在美国加州安大略创建APEX数码公司。该公司是季龙粉主导的美国三联公司、香港大洋公司和原镇江江奎公司成立的合资企业。APEX的DVD销售当时在美国名噪一时,然而也有人说其经营上有着卑鄙的一面,说他通过小额交易建立信誉,然后用赊账的方式与供应商交易,拖欠了国内多家DVD制造商数千万美元的货款。季龙粉2000年转入彩电业,做国内的家电行业在美国的出口代理。据报道,在与长虹彩电合作之前,APEX公司同国内数家电器公司在业务上一直保持紧密合作,季龙粉常利用国内家电企业急于进入美国市场的心理,合作前承诺并支付一定数量的货款,待货物到美国后,便寻找种种理由不付款。在2001年前后,包括中国五矿进出口公司、宏图高科、天大天财等都已经觉察到APEX季龙粉的骗人伎俩,陆续停止为其供货,并采取法律手段等积极措施追讨。
巨额应收账款埋隐患
APEX有欠钱不还的不良记录,这一点倪润峰也有所耳闻,他自己在美国待了两周,又派公司其他高管赴美国对APEX考察了58天。但是即便如此,复出后的倪润峰因为有尽快做大业绩的压力,便将潜在的风险暂且搁置一旁。在2001年7月16日,满载着长虹价值200多万美元的各类彩电的“直通美国”的专列缓缓驶出了绵阳车站。从这一刻开始,季龙粉开始以低价在美国销售长虹彩电。当年长虹的1100万台彩电销量中,即有400万台来自出口。
当时双方的合同中规定,长虹将彩电发向美国后,由APEX在美国直接提货。接货后90天内,APEX公司就应该付款,否则长虹方面有权拒绝发货。可是彩电发出去之后,美国方面的货款有时迟迟收不回来,而长虹并没有按合同采取措施,而是一方面提出对账,另一方面继续发货。就是这样的“姑息”,为今后的收账难埋下了隐患。这种欠账的情况一直存在着。作为长虹对美出口最大的经销商,四川长虹应收账款账户下,APEX的余额居高不下,且一年比一年高。资料显示,截至2003年年底,长虹应收账款的期末余额高达50.84亿元,而在这笔巨额应收账款中,仅来自APEX公司一家的欠款就高达44.51亿元。同时还出现了9.34亿元账龄在一年以上的欠款。客观地讲,此时无论是谁看到了这样的数字,都会觉得APEX就像一颗重磅炸弹,只要稍有闪失,随时都可能将长虹几年的利润化为乌有。而即使在这种情况下,长虹依然漠视巨额应收账款的存在,没有采取任何措施,仅仅计提了9338万元的坏账,2004年仍继续向美国白白发了价值3000多万美元的货。
计提巨额坏账,股价暴跌
终于,这颗重磅炸弹还是在2004年年末引爆了。2004年12月28日,四川长虹发布了年度预亏提示性公告。公告称“公司美国进口商APEX公司由于涉及专利费、美国对中国彩电反倾销及APEX公司经营不善等因素出现了较大亏损,全额支付公司欠款存在着较大困难。公司对美国突如其来的彩电反倾销、其他外国公司征收高额专利费的影响以及对APEX的应收账款可能会因前述影响产生的风险难以估计。据此,公司董事会现决定按更为谨慎的个别认定法对该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按会计估计变更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截至2004年12月25日,公司应收APEX账款余额46750万美元,根据对APEX公司现有资产的估算,公司对APEX公司应收账款可能收回的资金在1.5亿美元以上。目前正在进行对账和核实工作,具体计提金额将在2004年度报告中披露。同时,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公司正积极努力通过各种合法途径对该笔应收账款进行清收。”此公告一出,长虹股价连续跌停,投资者的谩骂声四起,长虹的名声一落千丈。
2005年4月,四川长虹披露的年报报出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2004年全年亏损36.81亿元。公司对美国出口代理商APEX的4.675亿美元应收账款计提3.1亿美元坏账准备,同时对南方证券的委托理财计提1.828亿元减值准备。
同时,2004年12月14日,四川长虹以一组与APEX于2004年10月签订的一系列协议为据,向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高等法院申请临时禁止令,要求禁止APEX转移资产及修改账目。长虹在上报法院的资料中称,按照“协议”,APEX共欠长虹4.72亿美元货款。自此,长虹开始了漫长的追讨历程。
2005年3月,四川省绵阳市领导在一个新闻发布会上透露,长虹已经从APEX追回1亿美元。2005年7月,双方达成协议,APEX公司向长虹提供三部分资产抵押作为其部分欠款1.5亿美元的担保。APEX公司抵押的三部分资产:一是APEX公司的不动产;二是APEX及其总裁季龙粉持有的香港创业板上市公司中华数据广播控股有限公司的股权;三是APEX商标。三部分资产的抵押登记手续于当月办理完毕。
截至2006年4月22日,长虹发布信息披露,已于2006年4月11日与美国APEX公司及季龙粉三方签署协议,约定APEX公司承担对长虹的1.7亿美元(约13.6亿元)债务,三方由此终止在美国的所有诉讼。该协议经双方确认无异议于4月20日生效。2006年12月,长虹发布资产置换关联交易公告透露,上市公司将把美国APEX公司的4亿元债权和近12亿元存货悉数甩给母公司,长虹集团将长虹商标和土地使用权置入上市公司进行资产置换。至此,长虹上市公司彻底摆脱了由APEX造成的巨额海外应收账款的包袱。
案例点评
自2003年年底长虹预亏以来,很多分析师和评论员都将其称为神话的破灭。的确,长虹曾经拥有那么多的“第一”,中国股市历史上第一只蓝筹股的代表,第一只国企大盘股的代表,第一次提出价值投资理念的个股代表,第一只成长型上市公司的代表……然而如此强大的企业竟被一个劣迹斑斑的海外经销商所拖累。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是大势所趋,应该值得鼓励,但是在跨国经营中所面临的经营风险、财务风险、信用风险等问题一定要引起企业的足够重视。只有在充分分析这些风险的基础上,采取必要措施将其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才能确保海外销售的安全。
分析四川长虹海外业务风险管理,尤其是应收账款风险的控制,我们可以看出有如下的漏洞。
1.风险意识缺失
四川长虹所处的彩电行业,技术含量不是很高,即便是在国外市场,竞争的程度也很激烈,除了大打价格战,商家也纷纷放宽了信用额度,对贸易伙伴或经销商的欠款行为采取“宽容”的方式,以此来增加出口额。许多企业甚至为了完成出口量,既不对贸易伙伴或经销商的信用进行调查,也不积极采取措施督促对方还款,因此给企业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长虹在选择美国经销商的时候,正好面临着国内市场恶性竞争加剧,急需向海外扩张的大背景。为了抢占海外市场,即便是知道APEX的不良记录,长虹也没有过深地追究,更没有采用使用信用证、投保出口信用险或在合同中严格指明欠款责任等方式来保护自己,而是轻易地与APEX达成了协议,并且一再容忍它长期拖欠货款。这种以牺牲货款安全来换取出口量和交易额的方式,使得长虹承担了巨大的风险。
2.信用风险预警机制及相关内控措施缺乏
如果说刚开始长虹看走了眼,选错了经销商是可以原谅的,那么在日后的交易和收款过程中,长虹对应收账款管理的忽视就难以自圆其说了。40亿元不是零星几次交易就能欠下的,一车车的彩电运出去却拿不到等同价值的货款。长虹一方面提出对账的要求,另一方面却继续发货,APEX方面总是故意搪塞或少量付款,对账都对了一年还没有结果,欠款在逐年继续增加。种种明显的风险信号没有得到长虹高层的足够重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长虹缺乏信用风险预警机制以及相关内部控制措施,没有建立有效的赊销额度限制,内部信用管理部门职能也是缺失的。从一些统计数据我们可以看出,长虹对APEX的出口额占了长虹所有出口额的绝大部分:2002年,长虹的出口额达7.6亿美元,其中APEX就占了近7亿美元;2003年长虹出口额达8亿美元左右,APEX占6亿美元。而从2000年长虹开始出口到现在,其总的出口额也就24亿多美元。即便是这样重要的项目,长虹在美国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监管机构。长虹在美国设立了一个联络点,但这个联络点不负责APEX项目的监管,只负责接待。
3.公司治理结构与决策机制不完善
追溯长虹应收账款风险管理缺失的根源,是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完善以及高层管理决策的失误。国际货物买卖操作过程较为复杂、专业性较强,许多高层的决策者并不一定具备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可能出现决策失误。加上这些企业的治理结构不完善,存在三会制度形同虚设、重大决策一言堂等因素,缺乏对掌握实权的高层决策者的约束和制衡机制,增加了决策失误的可能性。比如,2001年年底,倪润峰、王凤朝相继从美国考察回来后,就疾风暴雨般地与APEX合作,开展海外攻势。此后,很多销售经理级别的人员都指出了APEX的应收账款存在不安全性。有一次,长虹海外营销部发现这其中的风险太大,下令不准发货,但神通广大的季龙粉总能说服长虹继续发货,这与倪润峰的大权独揽是分不开的。更令人费解的是,即便是在2003年年报显示出APEX欠下长虹高达44多亿元,占总应收账款80%以上的应收账款,长虹催款未果,APEX开具空头支票的情况下,2004年年初长虹竟然违背常规再次向APEX发出高达3000万美元的货物。试想,如果是在一个董事会、监事会都能发挥实质性作用的治理结构下,这样离奇的事情如何能发生?所以,公司要切实提高内部控制环境,真正建立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经理层之间的权力牵制关系,让董事会真正起到维护股东利益的作用,让监事会真正履行监督职能,加强对内部控制制度制定和执行情况等的监督。
结语
长虹公司的海外账款事件只是“冰山一角”,很多企业在出口的时候都遇到过相似的情况。为此,我们建议进行出口贸易的中国企业要建立应收账款风险评估机制。首先,要识别内外部的风险。从经济背景、市场环境等多个角度分析海外销售所面临的信用风险,关注宏观环境对外贸信用的影响,比如国际市场的变化、经济气候的好坏等。如果国外经销商所处的商业环境正处于滑坡状态,那么它的经济滑坡很可能造成未来难以还款的威胁。其次,在识别出风险之后,积极采取措施规避或减少风险。比如向美国信用机构咨询,通过专业的评级来选择信用度较高的经销商;公司自身建立专业的信用管理部门,保持其独立性和权威性,不能是销售部或财务部的内设部门。因为销售部门希望做大业务量,往往盲目赊销,忽视信用风险。财务部门也缺乏信用评估及决策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这就使其难以对企业内部的业务部门进行全面的监控。此外,建立信用风险预警机制,对于欠款额度过大、周期过长的企业要重点关注;定期对客户进行跟踪,监督其信用状况;要通过购买保险和强化应收账款的合同管理,这能有效防范和化解坏账风险。
参考文献
[1]金名.中国企业遭遇巨额海外欠款[J].管理与财富,2003(6):9-11.
[2]汪涛.“长虹事件”与信用管理体系建设[J].企业家信息,2003(6):64.
[3]王旗.长虹事件警示:中国制造海外应收账款风险[N/OL].财经时报,2005-01-15.http://it.21cn.com/itnews/newsgn/2005/01/15/1945129.shtml.
[4]杨光.忽视风险长虹遭遇“海外磨难”[J].理财,2005(6):14-18.
[5]朱启松.从长虹事件看出口企业的资金风险管理[J].江苏商论,2006(2):89-90.
[6]秦红耀.从四川长虹巨亏看应收账款风险的控制[J].陕西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20(1):108-109.
[7]龙应贵.从长虹巨额坏账看大企业对国际应收账款风险的治理[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07,24(1):16-19.
[8]王棣华,刘建丽.四川长虹应收账款管理案例分析[J].航天工业管理,2008(2):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