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三年前,一家国家级财会专业杂志邀请我开设“节税高招”专栏,我欣然应允,每月坚持写作,保证供稿,加之投给其他刊物的稿件,至今积累了50多篇应用性文章。现在回头看看,多少有点“果压枝头”的感觉——这也是我们将其编辑成书的重要原因之一。
之所以称这些文章为应用性文章,是因为它们都来自实践活动,解析、解决的都是当今我国企业财税领域现存的常见问题。而且,这些问题的来源过程不会“变形”,都是直接的、真实的、新鲜的。这些年我们经常外出给广大财会人员授课,每次授课都留下足够的时间给广大学员朋友答疑,因此有机会接触到很多真实的问题。我们接触企业财税实务、收集疑难问题并归纳和总结之后,加上我们的解决方案,就陆续完成了一篇又一篇深受市场欢迎的文章,被众多网站大量转载,其中有十多篇文章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转登,更有一篇《新华文摘》转载。能同时获得实务界和理论界的一致认同,我们感觉到治学的路子走对了——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也享受到了天道酬勤的幸福!付出的努力总会有收获,这本《税往低处流——中国企业减税方案设计》也要算是秋天的一个苹果了。
本书的亮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条。
一是实践性。我们相信任何超越前人的学问,必来自人类的实践活动——这也是我们的治学主张。依靠实践的智慧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就成了我们的追求目标。所以,我们谈论、解决的问题都是客观存在于我国企业现实中的具体问题,且都以实际操作案例的方式呈现,实践性很强。那些案例就像刚从地里拔出的水萝卜,新鲜、灵动且散发着大地的气息。
二是实用性。实用性是由实践性决定的,我们的目的是解决包括企业“疑难杂症”在内的实际财税问题,这些解决方案适用于存在相同或相似问题的企业。在现行统一财税政策下,相信很多企业可以比照执行我们现成的解决方案。正如一些学员听了我们的课感觉“相见恨晚”一样,看了该书的一些方案或建议,您或许会觉得“读晚了”。但我们认为,读了就不晚。
三是系统性。系统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我们不仅从税种,还从企业类型及其具体业务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构筑了中国企业全方位的财税案例库,以此来服务读者;二是我们的很多案例不是单纯地如盲人摸象那样只从一个专业视角剖析问题,而是针对企业实务中存在的某一问题——这个问题在实务中不可能只涉及一个专业,从会计、税收、财务甚至审计等多个专业视角,对其进行多专业聚焦,系统并彻底地解决这个问题。
四是通俗性。通俗性也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字,因为我们知道,若读者看不懂文字,就等于知识没有传播过去。所以,我们主张用口语来传播专业知识,且身体力行多年。二是插图,在读图时代,出于传播效果的考虑,我们给每一个案例都配有插图或表格,希望读者能过目不忘,达到最佳传播效果。
除此之外,我们的文字还体现了时代性,那些案例均是时代的反映;还体现了创新性,我们创造的专业词汇、行文格式,已挺立潮头;也更具有中国特色,因为我们是针对我国企业存在的问题,来提出解决方案的。
我的历届研究生参与了部分资料的整理工作。在本书第一部分,夏晓慧参与了第四讲的写作;李红润参与了第五讲、第二十四讲的写作;宋宇皎参与了第三讲、第四讲、第二十五讲、第二十六讲、第二十七讲和第二十九讲的写作。夏晓慧参与了第二部分第三讲的写作。张雅静、卢宁玉等同学参与了书稿的校对工作。
书中涉及的财税政策及法律条文,请读者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等政府部门最新通知为准。不过,如果读者具备了税筹划的技能,就可以不变应万变了。
虽尽力而为,不足之处仍在所难免,恭请广大读者、专家多提宝贵建议。有关本书内容和其他财税专业问题,读者可发送邮件至poemist.cau@263.net,或关注新浪微博@葛长银或@长银财智。
葛长银
2012年6月28日于北京观园堂